賴清德上任在即,台機密文件外泄,稱“邦交”不穩,兩國可能轉向

近日,台外事部門機密文件疑似遭到外泄,並被放在暗網上兜售。這些文件涵蓋時間從2022年至今年3月,總容量達4GB。

中評社援引台媒報道,外泄文件之一為台外事部門函文行政機構秘書長,時間為今年2月,主旨為“台當局與‘邦交國’雙邊關係燈號評估簡表”。該文件顯示,在12個“邦交國”中,梵蒂岡圖瓦盧兩國關係被評為“黃燈”,剩下的10個邦交國關係為“綠燈”。

消息曝光後不久,國民黨籍民意代表陳玉珍表示,外事部門只要是“斷交”後其他事件,通常都會歸於“認知作戰”。但外交部門負責人吳釗燮任內“斷交”多國,非但沒有被追責,反而即將升任“安全會秘書長”,請問民進黨政治責任的分際在哪裡?

比較有趣的是,就在陳玉珍發聲後不久,台外事部門似模似樣地發布了一則聲明,稱已掌握相關內容,所稱文件來源可疑,涉及“境外編造”與“操弄認知作戰”的惡意。外事部門將與相關機關協調調查,並呼籲各界發揮識讀判斷能力,勿輕信有心人士刻意操弄的不實訊息。

看來陳玉珍已經把民進黨的“三板斧”給摸透了,反正來來去去都是那些話術手段,不是在野黨的錯,那就是大陸的錯,再不然就是台灣時運不濟,總歸民進黨是“勤政廉潔”的,沒有絲毫過錯的。

事實上,過去也曾發生類似外泄事件。2022年曾有不明人士在暗網販賣台灣約2357萬筆戶役政資料。當時台當局的回應是,信息安全監控資料未有異常記錄,當局內部網絡也未遭黑客入侵攻擊。也就是說資料雖然泄露出去了,但從何泄露,台當局竟也說不出個所以然來,只能拚命解釋自己並無疏漏。

面對島內的批評與質疑,民進黨民意代表王定宇指出,無論外泄資料是否為機密,台外事部門駐外館處缺乏信息安全人員、信息安全意識和信息存取管理都有改進空間。他強調,台灣是IT發達地區,若信息安全沒做好,不僅造成實質損失,也會損害地區形象。台外事部門需對此作出檢討,並在往後的工作中予以強化。

另一位民進黨民意代表陳冠廷則表示,近期多個部門機構、單位公文資料外泄並非單一事件,相關單位應儘速防範,避免類似事件一再發生。他呼籲各部會針對信息安全上緊發條,並加強跨機構協調處理。

有部分綠營媒體別有用心地提到,現在正值蔡英文與賴清德權力交接之際,台灣頻頻發生資料外泄的事件,是否“與大陸有關”?

陳冠廷否認了這種說法,他指出這種信息安全的攻擊是一連串的,島內時有發生,並非針對賴當局上台、或新的人事變動。但他依舊希望相關單位能夠積極溝通,協調處理,避免類似的事件重演。

外泄資料最值得關注的信息,自然是梵蒂岡、圖瓦盧與台當局的“邦交”亮起了黃燈。早前部分台灣名嘴爆料稱,目前已經有兩個國家考慮與台當局“斷交”,與資料中的信息不謀而合,由此推想它可能具有一定的真實性。

無論如何,大陸早已不止一次表明,台灣所謂的“邦交國”清零是遲早的事情。當前國際社會堅持一個中國的格局日趨鞏固,“台獨”頑固分子除了跟部分國家塔台唱戲之外,已無任何活動空間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