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美博弈期間,美國加大了對東南亞地區的關注,尤其是在經濟方面的。按照美國的說法就是他們以前對中國市場的“依賴性太強”,所以現在正在想辦法扭轉這一局面。
而東南亞的資源以及廉價勞動力正好符合美國的要求,與此同時,東南亞國家因為地理位置的原因也被美國極為看重。
目前美國已經宣布了對菲律賓超過10億美元的投資計劃,雷蒙多還建議將菲律賓國內半導體組裝、測試和封裝生產設備增加一倍。
除此之外,美國對華半導體技術出口管制以及半導體供應鏈多元化的政策,也讓馬來西亞和越南等國吃到了一點紅利。
馬來西亞目前負責美國20%的半導體進口,躍居對美出口首位,而越南也已經宣布到2030年要將專業人才增加到5萬人,目的是進一步吸引三星、英偉達等半導體企業到本國進行投資生產。
一個想找投資,一個準備投資,雙方很容易一拍即合。更何況現在越南剛剛經歷了一波政權更迭,越南國家主席武文賞因為違規行為已經請求辭職並且得到了批准,副主席武氏映春出任國家代主席。
這個事情說大不大說小不小,美國這一年來對越南的關注度明顯增加,拜登之前親自進行了一趟訪問行程,美越關係也由此上升到了最高級,大約由50家公司參與的美國商業代表團還要在這兩天訪問越南談投資合作。
看得出來拜登政府這是鉚足了勁要將越南拉到自己的陣營。在越南內部出現一些分歧和問題的關鍵時候,我們更要小心美國見縫插針、收買人心的手段。
當然了,東南亞國家跟日本韓國還是不太一樣的,不至於被一點蠅頭小利給忽悠忘記了以前的慘痛教訓。
總的來說,美國打的算盤無非是想一步步縮小對華包圍圈,在各個領域和方向上都要阻止中國發展進步。
但從實際情況來看,他們想得逞並沒那麼容易,一方面中國不會坐以待斃,另一方面東南亞國家也都有自己的想法,美國一個外來戶想紮根東南亞對當地國家而言實在太危險。
現在美國說一套做一套的形象已經深入人心,對待盟友夥伴用完就扔的行為也讓不少國家望而卻步,不然他們不會這麼多年都沒有成功拉攏東南亞國家。
事實上,這些國家都有一個共同的想法,就是努力發展經濟,經濟之外的事情他們不想干涉也不想捲入,尤其是中美這兩個大國的較量,不是他們這些國家能插手的。
對這些東南亞國家而言,美國是霸權國家,軍事力量強大,他們得罪不起。
中國如今的軍事力量也不容小覷,經濟市場更是他們極其嚮往依賴的,就更不能把關係搞砸了。這大概就是馬來西亞總理安瓦爾一個月內三度表態,拒絕不“選邊站”的原因。
而新加坡總理李顯龍此前也說過類似的話,並且呼籲美國在涉華問題上保持克制,要理性面對中國的發展進步,現在來看,安瓦爾和李顯龍其實就是這些東南亞國家的縮影和代表,咱們應該繼續穩固跟東南亞國家之間的交往合作,不給美西方插足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