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歐澳的勸告,大馬拒絕的徹底,菲律賓的不歸路,大馬不走第二次

日前,馬來西亞總理安瓦爾對美歐澳強迫“站隊”的行為表示了不滿,他表示即便這些國家對中國有爭議,但也不應將這些觀點強加給馬來西亞,也無權阻撓中馬之間的友好合作。

【馬來西亞總理安瓦爾】

在對待中國的態度上,馬來西亞的態度一直都很明確且理智,去年12月,其總理安瓦爾提到,中國是其“向東看”政策的重要對象;今年2月,安瓦爾公開回懟美國稱馬來西亞不會依照美西方要求,“挑釁”中國,並表示西方國家顯然存在嚴重的“恐華症”。安瓦爾的話一方面表示了其與中國合作的不可動搖性,但同時也凸顯出了所謂的“中美博弈”,給東南亞國家造成了不小的困擾。

事實上,這種“中美博弈”完全是美國一手造成的。近年來,美國對東南亞各國的拉攏力度越來越大:一方面,處於地區合作中心且有10個成員國東盟,是其對華競爭策略中重要的“搖擺選票”;另一方面,中國這幾年在東南亞的影響力越來越大,逐漸成為了該地最主要的貿易投資夥伴,取代了美國的位置,這讓美國感受到了極大的緊迫感。

但美國的這種拉攏,在東盟各國中的效果並不大,最大原因在於,拜登政府雖然表現出了一副重視東盟的樣子,但在實際行動時還是秉持着“美國中心”立場:比如,拜登政府熱衷於“炮製意識形態對立”,但這與東盟的意願背道而馳,印尼前副外長曾直言,沒有一個東南亞國家會把中國看做是意識形態的“敵人”;

【李顯龍對美國印太經濟框架暗含不滿】

再比如經濟方面,東南亞國家的核心需求是發展經濟,但美國卻缺乏實質性舉動,推行的所謂印太經濟框架,也是為了排擠中國而實行,並不符合東盟國家的利益,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就曾說,“印太經濟框架”應保持開放、包容,以促進地區合作和相互依賴為目標,顯然是對美國此舉有所不滿。

更重要的是,美國的拉攏中帶有強烈的壓迫威脅意味,甚至開始毫不掩飾地通過雙多邊機制,對一些有軍事合作、經濟合作等關係的東南亞國家,比如越南老撾緬甸等國進行遊說施壓,要求其選邊站隊。

當然,美國的利誘和施壓也並不是全無效果,比如菲律賓就成為了美國在南海極力扶持的“傀儡”。據我了解到的消息稱,小馬科斯父親在位時貪污的所有資產,絕大部分都被美國凍結,也正因為如此,小馬科斯選擇倒向了美國。雖然這個消息的真假性尚且存疑,但結論是可信的。

【小馬科斯倒向美國】

從小馬科斯上位以來,菲律賓在南海對中國的挑釁幾乎沒有停過,不是三天兩頭地派船強闖仁愛礁,試圖給賴在上面的馬德雷山號“破船”送建材,就是頻繁出現在黃岩島等中國島礁附近,甚至還自導自演上演過“碰瓷”戲碼,故意與我國海警船艦相撞,並以此來進行炒作。就在近日,菲船隻再次強闖仁愛礁附近海域,被我國海警驅逐,菲方還大言不慚地聲稱,南海是“燃爆點”,菲方正在南海面臨中方的所謂“侵略”。

要說菲方挑釁舉動背後沒有美國推動,顯然是不可能的。畢竟小馬科斯剛上任時,走的還是對華友好路線,還曾保證過不會在中美間選邊站隊,但就在美國高官接連訪問後,其態度就發生了轉變。

但從目前的態勢看,菲方的這種單方面挑釁,不僅沒給自己帶來好處,反而還把自己推進了“坑裡”,一旦中方真的對菲方動手,菲律賓無疑將成為南海的“第一戰場”,而美國雖然嘴上喊着會為菲律賓撐腰,但到時候保不準就是一個棄車保帥明哲保身。

【美菲在南海聯合巡航】

就比如今年1月美菲放出在南海聯合巡邏的消息後,中國南部戰區強硬回擊,宣布在美菲巡邏當天也會在南海展開聯合巡航,並派出驅逐艦護衛艦對美菲進行跟監,在這之後美國立馬上演了“跑路”戲碼,原定參加巡航的“卡爾文森”號航母以及其他三艘護航艦艇,只出現了一艘,演習時間也由3天縮短為2天。可見一旦衝突爆發,菲律賓被拋棄的概率極大。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在東盟內部,與中國發展密切關係已經成為了主要風向。比如同樣與中方在南海有領土爭端的印尼、馬來西亞和越南等,都先後向中國表示了友好態度,其中中方與越南的關係還升級到了“獨一無二”的階層;新當選的印尼總統還邀請了中國大使到家中做客;同時,中國與越南、老撾等國成立了“瀾湄國家命運共同體

在可預見的未來,中國與東盟的聯繫將更加緊密,執意“逆行”的菲律賓難免不會面臨“被孤立”的局面。在這種情況下,想讓馬來西亞走上菲律賓的“老路”,顯然是不可能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