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雲區政協互聯網醫療行業委員召開《互聯網醫療專題學習交流會》

12月4日,白雲區政協互聯網醫療行業委員工作室召開《互聯網醫療專題學習交流會》。從全國發展趨勢到區內發展現狀,圍繞發展中的技術應用、服務場景、堵點問題展開多方面的探討交流。此外,以服務患者為中心,針對互聯網醫院在實際服務過程中群眾所關注的問題也進行了交流,並提出相應解決方案建議。


此次會議特邀國家衛健委統計信息中心原副主任、中國醫院協會衛生信息化專業委員會主委王才有先生做專題報告分享。區政協副主席黃小玲、經濟科技委員會主任梁志強、區衛生健康管理局副局長鍾智佳、醫改產業辦負責人劉蕾、工作室專家顧問/灣區互聯網數字醫療健康產業研究院特聘專家魏東海教授、工作室主任/阿康健康集團董事長王李珏、副主任/白雲山醫院院長劉文松、工作室委員/區衛生健康局規劃財科科長莫興新、工作室委員/白雲區三元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主任劉杏珍、工作委員/白雲區嘉禾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主任盧燦輝、工作室顧問王海冰等出席會議。工作室委員/大智匯園區產業研究院院長唐自力擔任會議主持。

區政協副主席黃小玲在開篇發言中表示區政協在不斷探索推動政協委員工作室建設與發展,通過成立以行業為區分的政協工作室開展各領域工作。互聯網醫療行業工作室主要以白雲區互聯網醫療頭部引領者及相關上下游企業家為主,包括民營企業家、公立醫院及政府相關部門人員等。工作室的作用是將行業、產業資源整合共享起來,同時,把監管部門和政府部門聚集在一起,以直通車方式着力解決行業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今天的交流會聚焦互聯網醫療產業的發展,希望通過王才有社長的報告,與大家一起學習交流,共同探討、推動區內互聯網醫療信息化、產業化發展進階。

白雲區政協副主席 黃小玲

國家衛健委統計信息中心原副主任、中國醫院協會衛生信息化專業委員會主委王才有做了關於《互聯網醫療的未來與發展的挑戰》的專題報告。他指出,近年我國提出了“互聯網+”,旨在通過互聯網技術促進傳統產業的升級和轉型,強調價值創新和創新服務模式。但在具體實踐中,往往只關注診療層面,政策早期也主要集中在互聯網診療。疫情期間,在線醫療需求雖然呈現爆髮式增長,但長期來看,該領域的發展仍需政策的持續推動支持和正確引導。

傳統的就醫模式和管理思維的限制,使得互聯網醫療在發展中遇到阻力,但其發展潛力仍然是巨大的。儘管有些病無法通過線上治療,但慢病市場卻為互聯網醫療提供了更好的發展機遇。在慢病診療需求領域,服務提供者對服務需求者相對比較熟悉,並且有數據支撐,使得在線治療成為可能。

此外,政策的差異也是影響互聯網醫療發展的關鍵因素之一,相對而言,國內政策較為粗略,而國外則更注重精準化。因此,推動互聯網醫療發展最關鍵的就是創新,通過“互聯網+”和數據實現醫療資源的重組和優化,以滿足百姓健康需求為中心,協同資源,推動數字經濟的發展。

此外,互聯網醫療不僅是技術問題,還需要提供更多數據來支撐決策和分析,這些數據包括可穿戴設備等產生的健康數據以及其他相關的醫療數據。

國家衛健委統計信息中心原副主任/中國醫院協會衛生信息化專業委員會主委 王才有

區衛生健康局副局長鍾智佳對區內互聯網醫療的發展情況及問題做了介紹。他表示,隨着居民健康意識提高,互聯網醫療的確能為居民提供更方便的、全方位的、便捷的醫療服務與體驗。比如通過區域體檢中心建立,打破地理阻隔,讓居民享受到無差別一體化的服務。這種模式將整個醫療過程連接起來,提供了全周期、全鏈條的協同服務。目前,區衛健正積極與有關機構合作,從小孩到老人打造全健康周期、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服務體系。在監管方面,成立了互聯網醫療安全監督委員會,由多個部門共同參與監督。他強調,既要放得開也要管得好,才能促進互聯網醫療的健康發展、提高醫療服務質量建設。

區衛生健康局副局長 鍾智佳

會議交流環節中,相關領導、工作室顧問及委員積極發言獻策。

工作室專家顧問魏東海教授結合行業數據及基層醫療調研結果,提出了利用互聯網醫療平台緩解基層醫療機構公衛工作壓力的建議。他表示,面對醫療資源的不足問題,白雲區區委、區政府展現出了極強的創新意識,大力支持、推動建設了多種鏈接和平台,如建設藥品保供平台和基層公衛線上診療平台等。這些平台在疫情期間發揮了重要作用,也是國內首創。此外,積極推動醫療產業園建設,並形成了互聯網、醫療和產業的夢幻聯動,以此促進醫療健康方面的發展。為了進一步推動互聯網醫療的發展建設,白雲區還需在政策上的進一步推動引導,例如在互聯網醫院的建設和管理方面進行創新。

工作室顧問/灣區互聯網數字醫療健康產業研究院特聘專家 魏東海

區衛健局醫改產業辦負責人劉蕾科長在發言中指出,白雲區衛健局大力支持和推動互聯網醫療行業的建設和發展,積極探索新的發展模式,不斷改革創新,為互聯網醫療企業提供政策支持和資源鏈接,更好地服務於廣大群眾的健康需求。

區衛健局醫改產業辦負責人 劉蕾

工作室副主任劉文松認為,互聯網醫療不僅服務區域民眾,通過與專科特色建設結合,可擴大至全國,提高患者滿意度。面對政策、人才和技術等挑戰,希望政府和相關部門支持,共同推動健康發展。白雲山醫院作為區內民營醫療機構,希望政府在推動區內平台建設的同時可以考慮將其納入共同建設試行,推動白雲區和全國的互聯網醫療事業發展,提供更好的醫療服務。

工作室副主任/白雲山醫院院長 劉文松

莫興新委員表示,白雲區一直在積極推動互聯網醫療發展。在疫情防控期間,區內許多醫院和互聯網健康平台紛紛推出在線醫療服務,以滿足人們的醫療需求。通過政策引導和推動支持,以及與各大醫院、平台的合作,積極推動以互聯網為載體和技術手段的健康醫療服務的高質量發展。

工作室委員/區衛生健康局規劃財科 莫興新

劉杏珍委員、盧燦輝委員提出,希望以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作為“先行先做”試點,在政策的支持和指導下,積极參与到互聯網醫療行業的發展中,為社區居民人員提供更好的醫療服務的同時,也能較好的緩解公衛衛生任務的壓力。

工作室委員/三元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主任 劉杏珍

工作室委員/嘉禾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主任 盧燦輝

工作室顧問王海冰指出,目前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與三甲醫院之間在檢驗檢測信息方面尚未實現互認,這給患者增加了經濟和時間上的負擔。

針對這一問題,鍾智佳副局長表示衛健系統正在推進區域檢驗中心建設及醫療健康信息互聯互通工程。這一舉措旨在實現區內醫療機構衛生健康數據精準高效共享及檢驗檢測標準化,以提升患者的就醫體驗,使廣大群眾享受到便捷、高效、優質的醫療健康服務。

工作室顧問 王海冰

互聯網醫療作為一種新型的服務模式與新興的業態,其發展離不開智慧的賦能與推動。在會上,區政協副主席黃小玲為王才有社長頒發了《互聯網醫療研究院專家智庫貢獻獎》,感謝與致敬其對互聯網醫療發展的智慧貢獻與推動。


,時長01:11

王才有先生獲獎感言

區政協副主席黃小玲做了會議總結。她指出,白雲區在互聯網醫療領域正在積極探索新的發展模式,以解決醫療資源不平衡和人們日益增長的醫療需求之間的矛盾。然而,在發展過程中,會遇到了一些阻力,包括政策、初診首診等問題。要自上到下進行突破,落實好實施舉措此外,還需要進行開放式的創新和集思廣益的思路拓展,加強頂層設計,以推動我區互聯網醫療產業邁上新台階、取得新成效。同時,白雲區也在探索新的政策措施,如制定全國統一的互聯網醫療審批標準,以推動互聯網醫療產業的健康發展。互聯網醫療代表了醫療產業新的發展方向,白雲區在這方面的探索和實踐將為其他地區乃至全國的互聯網醫療產業發展提供有益的參考。通過模式創新和政策突破,白雲區致力打造一個具有前瞻性的互聯網醫療產業。相信隨着政策支持和市場需求共同發力,互聯網醫療產業必將迎來更大的發展空間。


END


< 會議花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