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燕:這個“90後”幹警很有活力

夜晚的監管區靜悄悄,間或有對講機里指揮中心輪巡的聲音。剛完成報崗的省第一女子監獄幹警丁燕盯着面前的監控屏幕,她很清楚,夜間是重點時段,她一刻也不敢鬆懈,集中精力觀察着情況。

把責任擔起來

丁燕有點掛心刑罪犯李某的情況。

這是個剛入監的罪犯,性格敏感,心理負擔特別重。看到監控中輾轉反側的李某,丁燕和同事交代了兩句,決定去監舍看看她的情況。

“李某,你怎麼還不睡?”

“丁警官,我睡不着,我害怕……”

“丁警官,我還有10年刑期,我真的看不到頭,我該怎麼辦?”說著,便抓住了丁燕的手。

李某投入改造後,總是與周圍人格格不入,不願融入環境,不願接受改造,總是感覺孤立無援。丁燕認為,改造罪犯並不是“高精尖”的學問,主要是“對症下藥”,此時的李某需要一雙手,拉住她!

於是,丁燕伸手拍了拍李某的肩膀,安撫她情緒的同時,適時進行引導:“每個人都要為自己做過的事情負責,你要好好改造,爭取早日出獄,與家人團聚,你有任何的困難,都可以第一時間來找警官……”

丁燕靜靜地傾聽李某講述自己的困惑煩惱,她知道,此刻,傾聽也是最好的教育。兩個小時的談話結束夜已經深了,李某看起來也比較輕鬆釋懷。回到執勤室的丁燕將這次談話記錄在執勤記錄本上後,起身拿起李犯的檔案,細細研究接下來的改造對策。

夜還很長,她在思索,如何把“一人一策”的改造方式和“預案式”的管理模式相結合,才能夠讓李某的改造更上一層樓……

把擔當做出來

擔當、奉獻這樣的詞,丁燕時常寫在筆記本上,卻從不會在嘴裡提,因為她覺得說出來有點“肉麻”。但是同事們對她的評價,卻是齊刷刷地“有擔當”。

過年、國慶節這樣的長假,丁燕總是主動申請留下來值班執勤,她說“我不是在奉獻,我沒有羈絆,做我自己能做的罷了”;值班執勤、監區會議、與罪犯談話,時常會打破她的休息計劃,她卻毫不在意。作為分監區長,她“時時放心不下”,覺得只有在監區心裡才踏實。平日里,罪犯改造有困難、勞動技能學習得慢,她就手把手教,讓罪犯掌握一技之長。把擔當踐行在日常工作中、落實在教育改造服刑罪犯的一點一滴中,丁燕說,這就是她履行監獄人民警察責任的方式。

把經驗傳下去

2022年,丁燕有了個新身份:“師父”。按照監獄“傳幫帶”的傳統,她收了個“徒弟”。徒弟邢瓏瑜剛畢業就考到省第一女子監獄,之前沒有相關工作經驗。丁燕第一次帶徒弟,總怕有教不到的地方,於是就把自己會的全都教給邢瓏瑜。每一條監獄規定,她都認真講解、告知“徒弟”背後的意義,除了自己的工作經驗,她也會去向監區的同事請教,怎樣迅速融入角色、提高業務技能,之後她再事無巨細教導自己的“徒弟”。即使是在外出差,丁燕也會拜託監區的同事幫忙帶徒弟……

現在,邢瓏瑜在教育改造工作中已經能夠獨當一面。

把生活亮起來

工作之餘的丁燕和許多“90後”一樣,愛旅遊,從新疆的戈壁灘到杭州的西湖再到敦煌的莫高窟,她走過了祖國的許多地方;她也愛看書,《山海經》這樣的奇異經典是她的最愛。下班後,她偶爾還喜歡和朋友一起打手游,在“8小時外”盡情享受生活,是她為工作充電的最好方式。

作為分監區長,丁燕還在不斷學習如何協調與平衡,面對未來,她信心滿滿。對於工作的意義,丁燕思考了很久,對她而言,做好每一天的工作,改造好監區的罪犯,為維護社會安全穩定盡一份力,這或許就是每一次選擇、每一次堅守、每一次奉獻的意義。


來源:雲南監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