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大戰”一觸即發,王外長訪美,是否能夠讓世界懸崖勒馬?

在經歷了美國財長耶倫訪華、國務卿布林肯訪華、商務部長雷蒙多訪華,以及加州州長加文·紐森訪華之後,我國的王毅部長在近期出訪了美國。這可能是今年以來,美國多位高官訪華之後,我國第一次回訪。

當然,背景也很有趣 —— 中東一幅戰端即將開啟的模樣,印巴也是各自摩拳擦掌。個巨人的航母艦隊正在菲律賓邊上對峙,這個時候中國和美國再不坐在一起談一談,恐怕世界真的要出大問題了。

被炸成廢墟的巴勒斯坦加沙地區

現在這個世界上,90%以上的衝突背後,實際上都是中美衝突。美國願意讓渡5-10年的近期利益,換取中國放棄10年以後的長期利益。中國其實也一樣,中國願意放棄5-10年的短期利益,換取10年之後的長期利益。雙方都可以放棄短期利益,雙方都不願意放棄遠期利益。既然談不攏,那就斗一斗。

於是乎,美國人祭出了當年對付日本、對付蘇聯的招數。但沒想到中國“內功深厚”,憑藉強大的工業基礎、金融能力撐過來了,而且越來越好。卡脖子失敗了,連最難的芯片,也被中國人用全新的思路給突破了。這下好了,雙方斗出了真火,開始一招一招往死穴上走了。

美國人要收縮在全球的力量,對付中國。

那麼肯定的,在美國的力量減弱過後,原來被美國力量壓服的那些散落在全球各地的“小霸王”們,就要開始作妖了。但是這些“小霸王”們作妖,是好事情嗎?

不是,顯然不是。

無論對於中國、還是對於美國,全球不亂,都比亂了要好。因為中美都是貿易全球化這個網絡上的受益者、也都是現有秩序的受益者。

需要明白的是,雖然一些西方國家把中國視為現有國際秩序的“挑戰者”;但實際上,中國不僅不是現有秩序的挑戰者,甚至還是現有秩序的維護者之一。

過往的兩次世界大戰第一次世界大戰,是新興的殖民帝國對老牌殖民帝國的戰爭;第二次世界大戰及戰後重建,本質上是美蘇兩個國家肢解歐洲殖民帝國的過程。

一戰時期的德國二戰時期的德國、美國、蘇聯,都不是舊有秩序的受益者,並且又擁有了推翻舊秩序的能量,這才有了兩次打得天翻地覆的世界大戰。

現在的情況不一樣,全球貿易網絡已經建立起來了。美國、中國,都是這個體系的受益者,雙都覺得對方“吃得太多”,但雙方都沒有徹底顛覆這個體系的意願。

所以,中美可以接受世界某些地方小亂,但是在主要貿易通道上,在主要原材料生產問題上,是不可能允許這些小霸王們把區域秩序打亂、把貿易線路打亂、世界貿易破壞的,這對中國、對美國、對世界經濟,都不好所以兩國要交流,要澄清誤判,要把世界上的爛攤子收拾收拾

之前有一個網上的段子說,沙特想要一次性向中國購買12艘052D驅逐艦,如果這單買賣談成了,沙特就會成為世界第三海軍。這其實從一個側面說明了,中、美兩國與世界其他國家的差距。

從現實的角度上說:

① 如今的美國和中國,其國力接近的程度,遠超當年的美國和蘇聯。

② 如今的美國+中國,與其他國家拉開差距的程度,也遠超當年的美國和蘇聯。

所以說,中美兩國,是世界和平的壓艙石。中美兩國,也是制約世界出現大規模衝突的壓力鎖

中國擁有全球最大規模的產業資本、第二大規模的金融資本;

美國擁有全球最大規模的金融資本、第二大規模的產業資本。

中美兩國都不願意去攤牌,中美都在做努力,還在想辦法保持“斗而不破”,這其實是好事情。

中國的崛起,目前看來,按不住;美國的衰落,目前看來,剎不住。雙方又都不願意斗破,這就給了“和平交接”以希望。

王部長說,“重返巴厘島”、“通往舊金山”,美國人也釋放了積極信號,這說明兩國可能某種意義上,已經達成了不撕破臉這個共識。換個角度上說,當兩邊的航母艦隊已經開在一起了,中美仍然在想辦法溝通,並且確實開闢了一條溝通渠道,這本身就具有非常大的意義!哪怕什麼都沒談,這也是給全球吃下了一顆和平的定心丸。不僅有助於緩解全球貿易緊張局勢,也為為全球貿易注入了穩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