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爾茨支持率暴跌,極右翼政黨飛速崛起,德國可能要再奮鬥一次

朔爾茨的“期中考試”,交出了一份很差的成績單。

在近日剛剛結束的德國巴伐利亞州和黑森州的議會選舉中,朔爾茨所在的社民黨遭遇慘敗,其他兩個執政黨也好不到哪去,尤其是自民黨,甚至沒達到進入巴伐利亞州議會所需的5%得票率門檻。

朔爾茨的臉色不太好

根據初步計票結果,在巴伐利亞州,老牌保守黨基社盟拿下37%的選票,領先其他競爭對手一大截。雖說這是基社盟自1950年執掌該州以來最差的成績,但還是當之無愧的第一。

相比之下,社民黨在該州的得票率僅為8.4%,甚至還不如爭議頗多的綠黨,後者的得票率為14.4%。

在黑森州,基民盟獲得了34.6%的選票,繼續維持強勢地位,前總理默克爾就出身於該黨。

值得一提的是,基民盟在黑森州執政的歷史只有24年,僅為社民黨的一半,後者曾在上世紀執掌該州議會半個世紀之久。

因此,在此次選舉中,社民黨專門派出了黨內重要人物、現任內政與國土部長南茜·費澤作為黑森州州長候選人,希望再現輝煌。

部長出馬,也不頂用

結果事與願違,社民黨不僅沒有拿下勝利,反而創下了有史以來最糟糕的得票紀錄,僅為15.1%。

綠黨的表現也不盡人意,只拿到了黑森州選民14.8%的選票,比上次低了5%。自民黨的表現要比在巴伐利亞州好一點,勉強達到了5%的州議會門檻。該黨黨首都說了,要是明年在圖林根州也拿不到好成績,就得考慮退出執政聯盟了。

選舉時間恰逢朔爾茨任期過半,而且這兩個州的人口佔了德國總人口的1/4,重要性可想而知。其中,巴伐利亞州是德國第一大州,黑森州坐擁德國金融中心法蘭克福,人、地、錢都有了,所以這兩州的選舉結果也被視為“全國大選風向標”。

與盡顯頹勢的執政聯盟不同,向來被主流政黨排除在外的極右翼政黨選擇黨表現亮眼,分別在黑森州和巴伐利亞州取得了第二和第三大黨的好成績,引發德國政壇“地震”。

“只有極右翼能救德國”

要知道,這兩個州可是原西德地區,而選擇黨發家於原東德地區。儘管兩德統一這麼多年了,但發達程度和經濟水平還是有很大差距,這也是選擇黨能在東部崛起的主要原因。

選擇黨上一次引起震動是在今年6月份,該黨候選人在圖林根州松訥貝格的地方行政長官選舉中獲勝,這可是破天荒頭一次。當時還只是在東部地區大放異彩,這才過了不到四個月,就將影響力擴大到了原西德地區,速度堪比龍捲風。

然而,這還只是開始。除了在地方選舉中的突飛猛進,選擇黨的上升趨勢還體現在全國層面。此前的一項民調結果顯示,選擇黨在全國的支持率已經升至20%,僅次於社民黨的28%。

如果立即舉行大選,選擇黨大概率會成為德國議會第二大黨,即使在主流政黨的聯合“圍剿”下無法進入執政聯盟,也足以影響關鍵立法議程。

綠黨的兩位卧龍鳳雛

在政治氛圍偏左的德國,選擇黨作為極右翼政黨其實是很不討喜的,儘管該黨的綱領在很多人看來並沒有很過分,只不過比較務實而已。

奈何執政聯盟實在太不得人心,先不說外部環境的影響,現任“紅綠燈”政府從一開始就矛盾重重,從氣候政策到財政開支,就沒有一個能談攏的議題,朔爾茨作為總理又缺乏決斷力,往往是兩頭受氣。

選擇黨黨團主席魏德爾就不一樣了,看過她在議會講話的人都知道,魏德爾說話條理清晰,一針見血,極具個人魅力,屬於那種你聽她演講就會被圈粉的類型。

選擇黨領導人魏德爾

再加上俄烏衝突的外溢效應,德國經濟遭受重創,曾經的歐盟經濟“火車頭”淪為“吊車尾”,甚至還不如被稱為“歐洲四國”的意大利、西班牙等國。

前幾天發布的最新預測報告中,德國2023年的經濟增速從第一季度的-0.3%進一步下調至-0.6%,在歐元區排名倒數第二,倒數第一是波羅的海小國愛沙尼亞。

如今,俄烏衝突結束遙遙無期,中東又戰火重燃,對歐洲經濟的反噬作用愈發明顯,選擇黨的支持率也會進一步上升。照這麼下去,德國怕是要再奮鬥一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