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不肯放棄蘇岩礁和日向礁,中韓第11輪黃海劃界談判再陷僵局

日前,中韓兩國就黃海劃界問題進行的第11輪談判再度陷入僵局。而中韓兩國一直以來都未能就黃海的具體劃分達成協議的最主要原因,就是韓國方面的貪得無厭。韓國執意要將蘇岩礁日向礁納入所謂的“韓國領土”,是導致中韓黃海始終未能完成劃界的最大原因之一。

黃海海域總面積高達49萬平方公里,擁有非常豐富的海洋資源,包括300多種魚類以及其餘大量的蝦蟹貝類等水產品。此外,黃海海域還有非常豐富的海底油氣資源,另外還有濱海砂礦、金剛石礦床、鈦鐵等礦產資源。可見,黃海海域堪稱是名副其實的“海上聚寶盆”,也正因為如此,黃海海域的劃界也一直以來受到中韓兩國的重視。

但是,中韓兩國已經就這一問題進行了多達11輪談判,但依然沒有任何結果,那麼這是為什麼呢?原來,韓國方面一直堅持要求按照所謂的“島嶼中間線”的原則來劃分海上專屬經濟區。這種劃分方式無疑是對韓國方面非常有利而對我方非常不利的。這是因為,黃海靠近韓國一側的島嶼非常多,很多島嶼甚至在韓國海岸線百公里之外,如果按照韓國方面的所謂“島嶼中間線”的方式進行黃海劃界的話,那麼韓國方面幾乎將會佔據大半個黃海的經濟開發權,這是我國所不能接受的。

另外,韓國方面還一直堅持其對於蘇岩礁和日向礁兩座礁石的非法申索,這也是導致中韓黃海劃界談判多次無疾而終的原因之一。

蘇岩礁原本只是一塊在海面以下的礁石,位於上海以東大約277公里處。該礁石的名稱就來源於“江蘇外海礁石”之意,自古以來就是我國漁民的重要漁場,也位於我國的200海里專屬經濟區範圍之內。

不過,韓國方面卻不僅認為這個並不位於海面以上的海底礁石是一個“島嶼”,而且還認為這裡“屬於”韓國。不僅如此,韓國方面還在1987年非法在這裡設立了所謂航海浮標,並在2001年在這裡建立了一個海上水泥平台,企圖指鹿為馬將其變為一座“島”。而如果按照韓國的說法,這裡是一個“島嶼”的話,那麼韓國領海和專屬經濟區幾乎就可以說是畫到了我們的“家門口”,我國在黃海甚至東海的主張範圍就被大大壓縮了。因此,我們絕不承認韓國方面的非法行徑,蘇岩礁永遠只能是一座海底暗礁!

日向礁的情況也差不多。這裡也是一處位於水面以下7.8米的海底暗礁,但是同樣的,韓國方面也在我們的日向礁非法建立了高度26米,面積為286平方米,可供4人居住的所謂“海洋科學基地”。實在是令人非常憤慨!

韓國佔據蘇岩礁和日向礁後,便以此為由,提出將黃海以中間線的方式進行劃分,這是迄今為止中韓無法就黃海劃界達成共識的原因。蘇岩礁和日向礁都是我國無可爭議、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韓國方面對這兩個礁石進行的行為是非法的、無效的、是不可接受的!儘管韓國方面能夠逞凶一時,但是永遠也改變不了蘇岩礁和日向礁屬於我國的鐵一般的事實!

中韓兩國自古就是一衣帶水的友好鄰邦,本應該攜手共進,共同發展。但是韓國方面貪得無厭的舉動,卻阻礙了這一美好願望的實現。最後,筆者還是奉勸韓國一句:早日悔過自己的不當行為,儘快與中方達成黃海劃界協議,這樣才能夠促進兩國海洋經濟和海洋產業的進一步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