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溪二號”天然氣管道被炸事件已過去近半年,由德國、丹麥、瑞典共同進行的調查工作也遲遲沒有進展。西方國家對此三緘其口,並拒絕俄羅斯參加調查工作。這引起了俄羅斯方面的極大不滿。
據環球時報援引俄新社消息,俄國家杜馬國際事務委員會在14日重提北溪管道被破壞一事,批准了一項提案,要求聯合國介入調查,將罪魁禍首繩之以法,並賠償所有損失。
但是,聯合國拒絕了這一申請,聲稱沒有相應的授權,無法啟動任何國際調查。
據悉,聯合國大會將在本月22日15時召開有關烏克蘭局勢的特別大會,俄聯邦委員會建議展開自主的國際調查。為此,俄外長拉夫羅夫正在籌備調查會議,並聲稱會以任何形式要求聯合國進行調查。
對此,美國國務院發言人內德·普賴斯回應稱,“北溪”被破壞一事應該由事發地所屬國家進行調查,由它們決定應該採取何種調查機制,俄羅斯的指控是在散布虛假消息。
在此之前,美國調查記者西摩·赫什在相關媒體上透露了“北溪”被破壞的細節。他聲稱美國為破壞“北溪”管道籌備了很長時間,原計劃在去年6月執行,但最終推遲了3個月,借北約演習掩護用遠程起爆的方式破壞了“北溪”的海底管道。
正是基於西摩·赫什的爆料,俄羅斯才會要求聯合國啟動對該事件的國際調查。
不過,西摩·赫什的爆料在國際輿論上反響平平,美國主流媒體對此置若罔聞,20家最有影響力的主流媒體中僅有4家提及此事,且篇幅很短,而大多數主流媒體都在為美國政府開脫和打掩護。
國際輿論的表現讓俄羅斯深感失望。俄外長拉夫羅夫表示,俄羅斯正在審查本國在國際組織和條約框架下的各項義務,對於那些讓俄羅斯利益受到侵犯的國際組織機構,俄方將暫緩繳納會費,以示對這些失去作用的國際組織和公約的無聲抗議。
拉夫羅夫還表示,俄羅斯將加強與亞非拉地區友好的國家的合作,通過建立廣泛、平等的國際合作模式終結西方國家在國際事務中的霸權。
【審核】呂虹
【作者】 呂虹
觀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