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軍宣布已經勝利收復庫爾斯克後,俄羅斯和朝鮮也不再藏着掖着了。
2025年4月27日,一向說話很謹慎的俄軍總參謀長格拉西莫夫公開承認,朝軍曾在庫爾斯克州與俄羅斯軍隊並肩作戰,並對朝鮮軍人的戰鬥力做出了很高的評價。
2025年4月28日,朝鮮《朝中社》、俄羅斯國防部同時確認了朝鮮軍隊參與了俄烏衝突的事實。
同日,俄羅斯總統普京公開發表書面聲明,對協助俄軍收復俄庫爾斯克州的朝鮮軍人致以最真誠的感謝。
普京在聲明中說,俄聯邦武裝力量已於26日徹底擊潰庫爾斯克州烏克蘭武裝部隊。朝鮮人民軍部隊積极參与行動,這種互助行動,完全符合《俄朝全面戰略夥伴關係條約》的規定和精神。
不久後,俄國防部還趁熱發布了朝鮮軍人在俄訓練,以及和俄軍並肩作戰的視頻。
社交媒體上,也有俄羅斯自媒體博主毫無遮掩的發出了同身着俄軍軍服的朝鮮軍人的合影。
朝軍援俄作戰這件事,突然就大大方方的擺到了檯面。
你說我出兵了。
我就出了,還能咋滴?
那麼,朝鮮軍人在戰場上的表現又如何呢?
其實,最近半年,有關這個話題,大家肯定看到了兩種截然相反的說法。
一種是,朝鮮軍人在俄烏戰場運用“三三制”戰術,像颶風一般暴打烏軍;
另一種則是,朝軍的戰術落後,非常不適應信息化作戰環境,跟俄軍配合的也很拙劣,實戰中傷亡慘重。
不過,根據目前的推測,朝鮮軍人或許沒有第一種說的那麼神,但也絕不會像後者描述的那麼差勁。
畢竟,如果朝軍戰鬥力不怎麼樣還傷亡慘重的話,雙方大概率會做低調處理,而非如今這般公開的互相讚美。
另外,咱們還可以參考俄國防部網站、以及多個俄羅斯官媒播出的那段俄羅斯24電視台記者瑪麗娜·金(朝鮮裔俄羅斯人)拍攝的朝鮮軍人接受俄軍訓練的視頻。
首先,我們可以看到,朝軍的精神面貌非常好。訓練前,他們用朝鮮語歌唱喀秋莎;收兵的時候,齊聲高唱當代朝鮮“主題頌歌”《親切的父親》。
而且,他們的雖然個子小點(其中也有幾個比俄軍高的),但體格都很精壯,長相也周正,並非是一些刻板印象中的那種滿臉菜色、羸弱乾癟的樣子。
這個其實也沒啥可值得大驚小怪的,朝鮮搞的是先軍政治,吃飯,吃飽飯,都必須要全面照顧現役軍人。
(這是朝鮮特種兵的訓練)
更何況,能被選派到7000多公里外作戰的朝鮮官兵,他們可不是隨便拉去“填線”的炮灰,必然是那種思想過硬,戰鬥力、戰鬥意志和戰鬥素養都很厲害的精銳力量。
藉著這次機會,朝鮮非常渴望在俄烏戰場上打出自己的威名,得到世界的尊重。
試想,如果隨便派些孱弱又不專業的大頭兵過去,別說前線對敵了,或許連俄羅斯盟友都得笑話他們。
還有就是武器的使用方面,從視頻中可以看出來,朝軍穿的是俄軍迷彩,用的全部都是俄制武器。
他們的裝備使用和戰術配合都很熟練。而且,鏡頭還專門給了一個朝軍用霰彈槍對空射擊的細節。
這是朝軍在訓練對抗無人機。
一直以來,總有種說法認為,朝軍的戰鬥思維比較落後,缺乏對抗無人機的經驗。視頻中的這個鏡頭,似乎就是在進行“闢謠”。
這方面,連那邊的烏自己都承認過,朝軍的槍法很硬,他們被朝鮮士兵直接用槍打掉了不少無人機。
第二個視頻是俄國防部發布的,內容為朝鮮軍人與俄軍在庫爾斯克並肩戰鬥的戰場實況。
與俄軍混編的朝鮮士兵熟練使用包括ak-12突擊步槍、單兵火箭筒等多種俄制武器裝備。當他們把俄羅斯國旗插到蘇賈地區的一個村莊後,兩國士兵激動的互相擁抱慶祝。
第三段視頻也是俄國防部發出的,內容為不久前朝鮮合唱團在莫斯科為朝俄傷員傾情演出。
從幕布上方掛着的蘇聯和俄羅斯海軍軍旗上推斷,在庫爾斯克和朝鮮人民並肩作戰的,可能是獨具俄羅斯特色的精銳之師——海軍步兵。
好了,咱們還是說回援俄作戰的朝鮮人民軍。
無論是通過這次俄羅斯公開的視頻,還是之前烏軍發布的庫爾斯克的普列霍沃村定居點的戰鬥畫面,咱們都可以看出來,朝軍作戰,並非只靠人海戰術,還是十分講究戰鬥技巧的,而且也很注重個體生命。
就看去年12月,普列霍沃村,一片雪原之中,朝軍“三三制”衝鋒那次。
按照傳統俄軍和烏軍共同的進攻打法。他們會先用火炮犁幾遍地,然後配合無人機偵察,步兵乘坐裝甲車抵達陣地前沿,下車再沖向陣地。
然而,炮火掩護裝甲奔襲確實可以壓制烏軍火力點。但同時也會提前告訴烏軍,我們要開始進攻了,將導致烏軍火力小組和無人機分隊能夠快速進入發射位置。
除非你能悄無聲息的——先發制人。
在普列霍沃村的戰鬥中,朝軍沒有進行炮火準備,而是直接派出戰鬥工兵在烏軍地雷陣中開闢出一條狹窄通路,隨後用大概一個營的兵力,在冰天雪地中以一字縱隊的戰鬥隊形,迅速穿過約2.5公里的雷區,戰術動作十分迅速且果斷。
如果仔細看視頻,你還會發現,這些衝鋒隊員採用的是“三三制”戰術隊形,三人一組拉開距離,彎着腰迅速向前進攻,途中有士兵被烏軍打死打傷,立即就有專人將死傷者拉回後方,餘下的戰友馬上補上位置,繼續組成三人作戰小組前進。
(“三三制”可是咱們解放戰爭時期東北野戰軍首創的獨特戰術)
整個衝鋒過程非常安靜,沉默的以波浪方式向前推進。打得烏軍毫無防備,直到朝軍穿越了雷區,烏軍才匆忙開火攔截。
在這次公開的訓練視頻中,咱們同樣能看到類似的衝鋒戰鬥訓練和戰場救護撤離傷員的環節。
客觀看,除了某些神秘的“大殺器”,能進行實戰的朝鮮海空力量都比較弱,他們最厲害的東西,大多都集中在陸軍這一塊。而步兵和火炮則是朝鮮陸軍最拿手的東西。
以至於在很多人的刻板印象中,朝鮮軍人應該比較缺乏現代戰爭能力,主打的就是不怕送死,拿步兵填線,已經不適應信息化作戰模式了。
但實際上,如果你仔細品品這幾年的俄烏戰爭,就會發現,當交戰雙方都掌握了現代化防空體系和反裝甲能力時,反而不太可能出現早前的那種大規模空戰,或者鋼鐵洪流般的坦克集結。
試想,你坦克剛出門,從你在後方集結油料時開始,天上的衛星就盯上了你的異動。
你坦克出門了,上空又隨時飄着好幾百架無人機全程盯着你。妥妥一個活靶子。
這時候,就得還靠步兵塹壕戰來推進陣線了——步兵班組重新走到了舞台中心。
於是我們看到,在俄烏一千多公里的戰線上,雙方都逐漸摸索出了一套“步兵+制導炮火+無人機”的低成本、立體化的新戰法。
很明顯,步兵和火炮,這兩樣,都是朝鮮人民軍最拿手的東西。
加之,朝軍又非常善於學習,他們很快就適應並掌握了這套新戰法。特別是在後來的蘇賈戰役中,朝軍表現出了極高的軍事素養。一些撤出蘇賈地區的烏軍士兵和指揮員坦言:如果沒有朝軍的幫忙,他們根本不可能被俄軍這麼快就擊潰。
當然,朝鮮軍人雖然多,但大部分都是生產建設兵團的那種編製,充當包吃包住的勞動力;
而這次送到俄羅斯的,則是真正的實戰部隊。
他們在協助俄軍作戰的同時,也拿到了一個難得的觀察實踐北約裝備與俄制武器攻防、研究現代戰爭戰術的機會。
這批人回國後,將會大幅度推進朝軍技術裝備現代化發展和戰術現代化改革,待遇和表彰自然也不在話下。
所以,朝鮮軍人是來練兵和獲取經驗的,可不是專門來送死的,肯定得要重視單兵生命。他們原本人數就不多,如果還被俄羅斯直接安排去當炮灰,那朝俄友誼的小船,還不一腳就翻了。
總之,這次朝軍的出鏡,或許和很多人的刻板印象不太一樣,甚至是截然相反的。打破不少傲慢與偏見。
從俄羅斯最近發出的這幾個視頻中,咱們也能看出來,雖然開頭結尾他們依舊要還一點“恩情”,但朝鮮軍人確實是在認真實踐着一場現代戰爭...
原創文章,未經授權,拒絕一切形式轉載和改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