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13!聯大通過西方提案,要求世界各國選邊站,俄缺席投票

前不久,烏東四地先後在國際社會的關注下舉行“入俄公投”。結果顯示,超90%以上的民眾支持加入俄羅斯聯邦。隨即,俄總統普京簽署命令,正式承認頓涅茨克盧甘斯克扎波羅熱赫爾松地區從法律形式上成為俄羅斯的一部分。很明顯,克里姆林宮已經完全不在乎西方的臉面,堅持按照自己既定的要求實現其戰略訴求。

對此,美西方自然無法接受。日前,聯合國大會召開關於烏克蘭問題的特別會議,以投票的方式表決由阿爾巴尼亞提出的“譴責烏東四地入俄”的草案。儘管衝鋒在前的是與烏東局勢毫無關聯的阿爾巴尼亞,但明眼人都能看出,幕後指使者是自然是美國政府。

考慮到聯合國強行介入已經不可避免,俄方代表提議為防止大國對中小國家的政治施壓,使用無記名投票方式。按理來說,這一合理訴求應該獲得聯大的支持,可誰曾想聯合國大會採納阿爾巴尼亞的方案,堅持進行公開投票。

最終表決結果可想而知,在所有193個聯大成員國中,有多達103個國家投下贊成票,支持譴責俄羅斯和反對烏東四地公投結果,同時要求俄羅斯所有武裝部隊無條件撤出烏克蘭。除此之外,39個國家選擇棄權,還有13個國家表示反對。至於中俄等34國,則選擇主動缺席這場西方國家主導的投票。

坦率來說,無論美國如何策劃在聯合國舞台上針對俄羅斯的陰謀,都無法改變烏東當地的現狀,拜登政府充其量只能過過嘴癮,創造一種“國際社會普遍反對俄羅斯入侵”的輿論聲勢。正所謂“刑不上大夫”,身為聯合國安理會五大常任理事國之一,俄羅斯在聯合國內享有崇高地位,美國選擇在聯大舞台上對其“開炮”,更多是象徵性大於實際意義。

俄烏衝突發展到現在,結果走向已經逐漸清晰起來。在宣布徵召30萬後備兵力之後,俄軍從當地時間10月10日開始發動針對烏克蘭的大規模空襲,包括基輔在內的多座城市遭遇俄軍導彈襲擊。幾十枚導彈傾瀉而下,普京再也不會對澤連斯基手下留情。巨大的實力差距之下,烏克蘭只能被動挨打。

如果說烏克蘭方面遭受的是物理攻擊,那麼廣大歐洲國家承受的則是魔法傷害。“北溪”管道的爆炸,宣告歐洲從俄羅斯獲得天然氣供應的可能性徹底喪失。伴隨着寒冬的即將到來,整個歐洲都有可能被籠罩在低溫的恐襲之中。

和盟友們的陸續遭難相比,美國人享受着歐洲地緣政治巨變帶來的政治、經濟紅利。一方面可以借口“維護和平”,將軍事觸角進一步伸向歐洲,加深對歐洲的控制;另一方面趁勢收割歐洲的韭菜,服務於華爾街金融資本。無需自己親自下場介入,就能親自攪動歐陸風雲,美國這種“借刀殺人”的把戲是威脅全球安全穩定的最大禍源。

相比較美國越發膨脹的野心和霸權,國際社會真正擔憂的應該是聯合國機制的架空。70多年前,之所以世界各國普遍支持建立以聯合國為中心的國際體系,就是看到兩次世界大戰對人類文明造成的毀滅性災難,和平與發展是全人類共同追求,聯合國誕生的目的就是處理國際紛爭,防止因為局部矛盾從而上升到武力對抗的程度。

要想確保聯合國這個全球最廣泛的多邊架構的健康運行,必須將公平放在第一位,特別是在處理國際敏感的議題上,從程序到內容都必須符合規章制度,聯大機構能夠一視同仁,各成員國也能積極配合。

近年來,雖有“美西方把持聯合國”的聲音傳出,不過並未引起外界的重視。今年以來,尤其是俄烏衝突之後,美國聯手西方國家在聯合國及其附屬機構內,對俄羅斯發動的多場非法“聲討”,已經徹底置聯合國框架於不顧,將霸權主義那一套帶到聯合國舞台之上,是對國際法和聯合國憲章的嚴重踐踏。

如果美方不放棄唯我獨尊、蠻橫霸道的那一套,“第三次世界大戰”將不僅僅停留在口頭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