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後院失火,4萬工人集體罷工,約翰遜卻仍“聲援基輔”

自俄烏衝突爆發後,英國陷入了極其困難的經濟危機,物價上升,通貨膨脹,更難的是日益上漲的失業率,在這種情況下,英民眾群情激奮,據英媒報道,前段時間英國爆發了4萬名工人集體罷工,直接癱瘓了英國的鐵路系統。

具體情況是這樣的,由於英國的經濟每況愈下,各行各業都不好做,特別是英國的鐵路系統,由於工人的薪資和崗位壓力不符,英鐵路工會和英官方進行談判,要求漲薪,不過英官方拒絕了。

在這種背景下,英工會動員4萬名員工集體罷工,此次大罷工導致英鐵路系統癱瘓,後在英官方的斡旋下,罷工暫時停止,不過這場危機仍未解除,英國的經濟幾乎處在崩潰邊緣,這也導致了更大的危機。

北愛爾蘭蘇格蘭也正是在英經濟危機的背景下開始尋求獨立,英首相約翰遜對此束手無策,只能是使用拖的辦法,但這終究不是長久之計,雖然英國對內的紛爭尚未結束,但英國對外依舊強硬。

約翰遜不僅在前段時間訪問基輔,同澤連斯基勾肩搭背,還和烏方達成了一系列的合作,包括科技研發和經濟合作,其中重點就是軍事方面的合作,約翰遜對烏方保證,會以每3個月1萬名烏軍士兵的訓練進度支援烏克蘭

不僅如此,英參謀長桑德斯甚至號召英國民眾,英軍已經重返歐陸,為烏克蘭的勝利作戰,桑德斯近期正在加大對烏克蘭的援助力度,還派遣了更多的僱傭兵,甚至準備打造一支英國遠征軍遠赴頓巴斯作戰。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英國早已經不是當初的“日不落帝國”,英軍的作戰能力也被評為300年來最差的時候,由於國家防禦戰略的改變,英國幾乎要拋棄了坦克生產,大力發展導彈和特種部隊進行現代化戰爭,也格外注重海軍的發展。

可就算是英國引以為傲的海軍,現在實力也大打折扣,去年英海軍曾前往黑海挑釁俄海軍,被俄軍艦試射警告後倉皇逃竄,至今仍然為笑柄。英國軍隊目前僅有10萬人左右,絕大部分承擔了本土防禦和海外領土防禦任務,真正能夠出擊的軍隊少得可憐。

不過英國軍隊雖然數量很少,但英國的將軍卻蠻多的,接近10萬的部隊卻有300多名將軍,這些“將軍”大多數都是象徵意義上的,絕大部分都是英女王出於各方面需要“冊封”,實際上軍事素養很低,或者乾脆就不懂軍事,而且英軍已經很長時間不經歷戰爭,大多數軍官和上層的所謂將軍早已成為了“酒囊飯袋”,真正打起仗來恐怕根本就不能形成戰鬥力。

最重要的是目前英國內亂不斷,國內的抗議罷工此起彼伏,企圖分裂出去的勢力也蠢蠢欲動,就算是這樣,英首相約翰遜仍然致力於對抗俄羅斯,而不是把更多的精力用在國計民生上,實在是令人唏噓。

不過造成英國這樣的幕後黑手就是美國,當年英國留在歐盟的時候,英國與歐洲國家進行繁多的貿易,英國內的經濟也逐漸轉好,不過美國就在那個時候攛掇英國脫歐,不過英國自己也知道,貿然脫歐將會成為一場經濟災難,不過美國當時給英國拋出了橄欖枝,聲稱只要英國脫歐,美國將與英國建立美英自貿區,要知道美國的市場可比歐洲大的多,因此,英國開始脫歐。

沒想到英脫離歐洲後,美國的所謂“諾言”竟然無法兌現,原因是由於美國領導人換屆選舉,美英自貿區的問題被暫時擱置了。等到拜登上台後,這項計劃徹底被作廢,英國最後一點希望也毀於一旦,不過英國並不死心,想要加入美墨加三國的自貿區,可手續卻極其複雜,預計加入可能都夠英國分裂幾十回了,英國只能是繼續返回來以極高的代價再同歐盟開展貿易。

後面出現了疫情,又出現了俄烏衝突,英國又跟着美國去制裁俄羅斯,因此英國的經濟急轉直下,幾乎已經到了慘不忍睹的地步,可幾乎是無法解決的,大環境擺在這,約翰遜也沒有辦法,就是想管也沒有用,無可奈何之下,英國做出了自己的選擇,要通過戰爭轉移矛盾並度過這次危機。

英國新上任的參謀長是個“狠角色”,一上台就準備對俄大動干戈,不僅要加大僱傭兵的投送力度,甚至還準備派遣本國的軍隊直接參与對俄作戰,但這並不是解決問題的好方式,在這種情況下,俄烏局勢只會越來越激化,英國也將舉步維艱。

二戰後英首相丘吉爾曾要求後人永遠緊隨美國,英國也確實是這麼做的,可從英國脫歐一直到現在的俄烏衝突,英國跟着美國不僅沒有撈到什麼好處,甚至還在不斷的走下坡路,英國的經濟幾近停擺,罷工抗議不斷,就連着這次,也要跟着美國一起嚴厲對待俄方,約翰遜在國內遭受危難的時候仍要出兵俄羅斯,美國一直都有坑隊友的傳統,從2008年出賣格魯吉亞到2022年出賣烏克蘭,下一個很有可能就是英國。

總的來說,目前就是英國的“危急存亡之秋”,可危機的本質不在俄方或者是國際的大環境,而是英方無腦跟隨美國的行為,現在俄方已經放出了話,一旦發生三戰,俄導彈首先要打擊的就是倫敦,就連這樣明顯的信號也被約翰遜置若罔聞,而是繼續遊走在戰爭的邊緣,再這樣下去,英國甚至可能先於烏克蘭崩潰掉。

【歡迎投稿,私信必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