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齡化嚴重,日本如何解決養老問題?看完很有借鑒意義

當下,日本老齡化日益加劇。

據iiMedia Research發布的數據顯示,2018年日本65歲以上人口數量達3561.1萬人,佔總人口比重為28.2%,這意味着平均每三個日本人中就有一個65歲以上的老人。

“幼兒園式”托老所,火了!

面臨人口老齡化挑戰的日本,如何養老自然就成為一個社會問題。傳統的養老院模式已經難以滿足社會需求,因為在日本社會,有7成的老年人選擇居家養老

這時候,一種名為“托老所”(Dayservice)的網紅養老服務應運而生。“白天去托老所接受專業照顧,晚上回家與家人共享時光”。

上托老所的老人,跟上託兒所的小孩子一樣。早晨有班車接他們“上學”,在那裡按“課表”上課。

什麼時候吃飯,什麼時候測血壓,什麼時候健身,什麼時候洗澡,安排得明明白白,除了接受工作人員的全方位照顧,他們還能和同齡人一起運動娛樂,搓麻唱K上網玩牌一條龍……

不僅強身健體,還能豐富精神生活。

“托老所”一般位於社區民宅內,方便周邊老人來往加入。

每天通過專車將老人接到機構,和其他“同學”一起鍛煉娛樂生活,到了傍晚再由專車送老人回家。

一般20人左右的托老所會配有6-7名工作人員,規模雖然不太大但是功能多樣。

托老所的一天,年輕人看了想提前退休

老人們在托老所的一天是怎樣度過的呢?

為此,我們專門找來了一家托老所的作息時間表,讓我們看一看日本人是如何享受退休生活的。

“托老所”一日作息表

早上9點或9點半

相關機構會派專車到家中接老人“上學”。

早上10點

老人們陸續到達機構後,由護士進行健康檢查,測量血壓、心跳數和體溫。


如果數值沒有異常,老人們就會按照順序入浴(每周的入浴日和入浴次數會提前商量確定好)。

有工作人員協助老人洗頭髮洗身子,具體幫多幫少,依據不同老人各自能力來確定。

無法入浴的人就自由活動,盡量以需要運動身體又需要用腦的活動為主,包括玩牌、打麻將、卡拉OK、下棋、猜謎、摺紙、畫畫、練書法、丟圈圈、玩電腦上網等等。

期間會有工作人員不時提醒老人們補充水分、適當休息,玩得開心雖好但也要勞逸結合。

這些娛樂休閑活動不僅能讓老人們放鬆身心,也有機會和更多人進行交流互動,對延緩腦力衰退也是有一定的幫助。

中午12點

午飯時間,工作人員會準備好飯菜,有些機構還會請專門的廚師。老人們坐在一起用餐,氣氛比較熱鬧。

精力還不錯的老人,會主動在餐後幫忙擦桌子、收拾碗筷。之後是老人們刷牙、午休時間。

13點30分

集體活動時間,繼續進行益智與身體活動。

有些托老所主打運動健身,七八十歲的老人在工作人員的陪伴下,根據自己的身體情況,每天都會保持一定的運動量。

下午3點

老人們可以享用點心、小憩一下,接着再玩一會。

下午4點

“放學”時間,機構就會陸續派專車送老人們回家。

機構的工作人員就接着收拾、打掃衛生、寫日常記錄等,完事後就能下班回家,沒有夜班、不需要留住在機構內,所以很多工作人員都是家裡有年幼孩子的媽媽。

為養老立法,日本養老保障推進十年

1961年,日本政府制定了《國民年金法案》,建立國家養老金制度,國家承擔年金(養老金)總費用的三分之一,剩下的由企業與個人負擔。年滿60歲後,便可定期領取養老金。

之後又相繼頒布了《老年人福利法》、《生活保護法》、《老年人保健法》等法案,建立起了政府、社會、家庭、個人共同養老與醫療的完整的社會保障體系。

日本這些法律制度的建立,催生了日本的養老產業的迅猛發展。

那麼在日本,當一個人步入老年後,他能夠享受政府的哪一些養老服務呢?

首先,日本政府會給他一筆20萬日元(大約1萬2000元人民幣)的錢,用於其個人住宅的改造,以創造一個適合於老年人生活的環境。譬如說,家裡各處要裝護手,廁所要進行適當的改造,要添置老年人專用的浴缸等等,都可以向當地的市政府去報銷。這是日本對於每一位65歲以上的老人提供的一項特別的福利。

其次,老年人購買輪椅、手杖、護理床等,90%的費用由政府承擔,個人只需要承擔10%。政府還每年給老人10萬日元,相當於6000元人民幣,用於購買尿不濕等老人護理用品。

第三,日本政府將根據你的身體健康狀況,支付給你不同金額的護理保險費,每個月最低的是5萬日元,最高的有10幾萬日元,相當於1萬元人民幣。

對於孤寡老人,日本各地政府還有一項特殊的“安危確認制度”,也就是要隨時掌握老人的健康狀況、是否還活着、有什麼需要。那麼這一項確認制度,是政府聯繫公共事業部門或者企業來共同實施的。

所以在日本,老年生活以國民年金(養老金)、醫療保險、介護保險這“三道關”來全面實施,以類別豐富的社會養老機構為執行,實現真正的老有所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