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劉夢曉 劉陽秀
近日,在昌江黎族自治縣十月田鎮好清村的一片金鑽鳳梨種植地里,青翠的鳳梨植株密密麻麻,仿若一片“鳳梨海”,格外壯麗。從產業滯後到年產值達2.3億元,好青村的蛻變離不開“黨支部+龍頭企業+黨員+農戶”的產業發展模式;
在叉河鎮排岸村,基層黨組織運用積分制開展移風易俗宣傳活動,強化基層治理,進一步引導村民摒棄陳規陋習,推動鄉村文明建設;
在烏烈鎮峨溝村,通過黨員“三亮”行動,充分發揮黨建引領優勢,將“五星庭院”作為推進美麗鄉村建設的重要抓手,不斷提升鄉村庭院“顏值”……
事業興旺,關鍵在黨。如今的昌江,不斷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攻堅作用,提高基層黨建質量,在產業發展、基層治理和鄉村建設等多個方面持續加力,使得城市呈現一派發展活力,居民獲得感、幸福感不斷增強。
近日,昌江開展離退休幹部職工黨建聯創活動。昌江融媒體中心供圖
產業引領 寫出農業發展新篇章
眼下,正值好清村鳳梨收穫季節,村裡的種植戶、致富帶頭人韋榮德手捧黃燦燦的鳳梨格外高興:“這是我們這裡的‘香餑餑’,在黨組織的推動下,已經發展成為村裡的重點產業,很多人都靠種鳳梨蓋起了小樓。”
過去的好清村以甘蔗種植為主要經濟來源,但收益微薄,產業發展滯後。為改變這一局面,好清村“兩委”幹部帶着農戶開始探索“黨支部+龍頭企業+黨員+農戶”的產業發展模式,將發展鳳梨產業作為全村的主攻方向。
“這幾年產業不斷擴大,種植戶也是非常願意種,收入還是很不錯的。”好清村黨支部書記何建才介紹,村裡引入鳳梨16號、鳳梨17號、香水菠蘿等特色高效經濟品種,鼓勵產業龍頭企業建立聯農帶農機制,帶動群眾以自主種植、土地出租、就業務工等形式參與產業發展。
怎樣激發群眾的種植熱情?何建才決定帶頭示範。他不僅深入學習鳳梨種植技術,還四處奔走聯繫銷售渠道。在他的帶動下,許多黨員幹部紛紛投身鳳梨產業,為村民樹立了榜樣。
韋榮德便是其中之一。在村裡的支持下,從最初的鳳梨14號到如今經濟效益頗高的金鑽17號,他不斷鑽研種植技術,如今種植面積不斷擴大,成為村裡的致富帶頭人。在黨員幹部的示範引領下,越來越多的村民看到了鳳梨產業的潛力,紛紛加入種植隊伍。
目前,好清村全村鳳梨種植規模不斷突破,已經達到1.3萬餘畝,年產值飆升至2.3億元。村裡一棟棟嶄新的“鳳梨樓”拔地而起,村道寬敞整潔,基礎設施不斷提檔升級,一幅農業發展強勁、農村和美宜居、農民富足安康的鄉村振興壯美畫卷正緩緩鋪陳開來。
強化制度 釋放基層治理“大能量”
“你看,我們只要打開小程序,就能看到自己獲得了多少積分,下次再趕上兌換活動就可以選擇想換的生活用品了。”邢愛平是昌江叉河鎮排岸村村民,她向記者展示的是該縣推廣的積分兌換小程序。從剛開始的不適應,到現在已經習慣參加村務活動換取積分,邢愛平的改變是排岸村不少村民的榜樣。
運用“清單積分制”進行人居環境整治,令村容村貌煥然一新,是近年來排岸村黨支部一直在大力推廣的事項。
“要讓‘清單積分制’真正發揮作用,就必須讓村民動起來。”排岸村黨支部書記邢春萍介紹,為了激發村民的參與熱情,該村黨支部以“清單積分制”為契機,制定了村民參與各項事務的積分規則,設置清單積分內容、量化標準,讓村民可以通過履行“村民行為清單”獲得的積分,到積分超市兌換生活用品。
在積分制推動下,村民自發組織起來,開展了一場扎紮實實的人居環境整治行動。他們清掃街道、清理垃圾、整治污水排放……每一項工作都幹得熱火朝天。
不僅是排岸村,在海尾鎮進董村,這裡也以“黨建+清單積分制”為著力點,有效引導村民打通鄉村治理向鄉村善治的“最後一公里”。
“現在明顯感覺大家對村務工作積極性更高。”進董村駐村第一書記何陽陽說,進董村建立“清單積分制超市”,改變了以往村委會幹部單向服務的傳統,讓群眾受益,激勵群眾用“小積分”釋放基層治理的“大能量”,構建起居民參與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新格局。
如今,“清單積分制”工作已在昌江全縣推廣,正不斷激發村民的內生動力,實現鄉村治理的精細化、科學化,為鄉村振興賦能。
近日,俯瞰環熱帶雨林國家公園旅遊公路昌江段。海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李天平 攝
樹立典型 激勵村民投身鄉村建設
走進烏烈鎮峨溝村,乾淨整潔的小村盡顯秀氣,村道兩旁的草叢裡長出鮮花,別具風情。
在村民符吉浪的家門口,一塊“五星庭院”的認證牌格外顯眼。走進符吉浪家的庭院內,長春花、太陽花等植物正在怒放,還有結着果的百香果藤蔓沿着花架均勻分布,小院格外寧靜。
“‘五星庭院’這個榮譽對我來說是一種激勵,我一直在呼籲鄰居和村民都參與進來,做好庭院衛生,種花種草,讓我們村變得更美麗。”符吉浪說,在自家庭院種植花草會讓人心情愉悅,加上村裡開展“五星庭院”的評選,讓大家對庭院的衛生就更加上心了,“沒想到我家還真評選上了‘五星庭院’。”
峨溝村是烏烈鎮“和美黎花”評選活動的示範點。該村堅持黨員“三亮”行動,採取黨支部宣傳組織、農戶自願申請、農戶自主建設的方式進行,號召全體村民參與鄉村綠化美化活動,全面推進人居環境整治,並對照“五星庭院”示範戶建設標準,按照庭院整潔、居室衛生、環境綠化、家風文明、鄰里和諧等五項指標進行評分,強化正向鼓勵與反面教育。
2024年,經過兩個月的集中建設,峨溝村共栽種綠植花卉200多株,評選出“五星庭院”示範戶10戶。而這份榮譽,讓更多村民積极參与到村莊建設中,進一步推進了鄉風文明建設。
“通過創建‘五星庭院’,改善農戶居家環境的同時也增強了大家的環境衛生意識,逐步形成道路整潔清爽、房前屋後乾淨整齊、綠樹成蔭、花草點綴的新景象。”峨溝村黨支部書記李崗說。
以典型促發展,發動村民積極投身鄉村建設,在昌江已經屢見不鮮。比如在進董村,村黨支部每年都會開展“進董最美”活動,旨在樹立全村先進典型,目前已經有效地激勵村民通過自身行動支持村莊人居環境整治,構建和諧村規民約,同時重視教育並為村莊發展出力。
(海南日報石碌6月30日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