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5月28日電 日本米價持續飆升,日本政府26日發布向市場投放30萬噸儲備米的新方案,希望通過向零售商直接供貨等手段平抑歷史最高米價。前不久號稱“從不買大米”的時任農林水產大臣江藤拓惹眾怒而辭職。主管大臣更替,平抑米價新方案出台,狂飆的日本米價能否被打下來?
5月21日,顧客在日本東京的一家超市購買大米。新華社記者胡曉格攝
米價一年翻一番
2024年夏季以來,日本大米價格持續上漲。去年8月,氣象部門發布日本東部太平洋南海海槽發生大地震可能性增高的警示,引發民眾囤積大米,日本一度出現“米荒”。隨着新米上市,“米荒”有所緩解,但米價依然居高不下。
日本農林水產省26日發布的數據顯示,5月12日至18日這一周,日本超市5公斤裝大米平均售價為4285日元(約合214元人民幣),再創新高,是去年同期的兩倍。
日本媒體4月報道,由於米價高漲,日本部分地區的中小學生午餐供應受到影響,一些學校計劃減少每周供應米飯的次數,代以其他主食。
5月21日,顧客在日本東京的一家超市選購大米。新華社記者胡曉格攝
在大米價格連創新高的背景下,日本多地近期頻現“大米盜賊”,給農戶造成經濟損失。有的農戶不得不在米袋中放入定位設備防盜。
隨着日本米價不斷上漲,越來越多赴韓國觀光的日本人帶米回國。韓國《中央日報》22日報道,許多日本遊客在社交媒體上曬出在韓國旅遊時“順便買米”的經歷。一名日本遊客發帖說:“在韓國的任務包括買米。”
韓國一名超市管理人員說:“韓國國內大米消費量去年減少,銷售額下跌約10%,但近期我們注意到(大米銷量)回升,這主要歸功於日本遊客。”
主管大臣失言下台
時任日本農林水產大臣江藤拓18日在一次公開演講中說:“我從未買過大米,因為我的支持者送來了很多大米,多到可以出售。”
在日本國內大米價格持續上漲、民眾怨聲載道的背景下,這一言論立刻引發輿論嘩然。在野黨批評其發言“極為不當”,質疑其繼續擔任農林水產大臣的資格。
5月21日,在日本東京一家超市,大米貨架上張貼着因供應不穩定實施限購的提示。新華社記者胡曉格攝
江藤拓隨後公開道歉,並於21日上午與日本首相石破茂會談後決定引咎辭職。他表示:“在國民因大米價格高漲而承受沉重負擔之時,我作為主管大臣卻發表了極不恰當的言論,對此深感愧疚,向國民表示誠摯歉意。目前正處於控制米價的關鍵時期,我已不再適合繼續任職。”
石破茂當天接受其辭呈,並決定由自民黨前選舉對策委員長小泉進次郎接任這一職位。小泉進次郎23日表示,將以2000多日元的價格向市場投放5公斤裝的儲備米,儲備米最快6月初上市。
平抑米價新方案出台
日本政府3月以來已拍賣三批儲備米,但米價上漲勢頭仍未得到有效遏制。日本政府26日發布向市場投放儲備米的新方案,希望通過持續投放儲備米、向零售商直接供貨等手段平抑歷史最高米價。
根據日本農林水產省發布的新方案,日本政府本次計劃投放總計30萬噸儲備米,出售對象為年銷售量1萬噸大米以上的大型零售商,售價為每60公斤11556日元(約合576元人民幣),預計市場零售價為每5公斤2160日元(約合108元人民幣)。
農林水產省26日就該方案召開線上說明會。零售商可通過農林水產省官方網站提出申請,按照申請順序簽約。在此方案中,日本政府將承擔把儲備米運輸至零售商處的費用,要求零售商在8月底前完成銷售。
小泉進次郎接任農林水產大臣後表示:“絕對不讓米價繼續飆升。”按他的說法,必要情況下,農林水產省甚至考慮將目前政府手中60萬噸儲備米全部投放市場。
小泉進次郎27日晚間透露,已有約70家企業申請購買政府通過“隨意合同”投放的儲備米,總量超過20萬噸。
分析人士認為,目前尚不清楚這些舉措會否讓米價總體回落,因為日本每年大米的國內需求總量約為670萬噸,而儲備米卻相對有限。
米價為何狂飆
小泉進次郎24日說,政府計劃直接將儲備米賣給零售商,而非像之前一樣拍賣給中間商。政府將繞過那些阻礙政府控制價格的拍賣機制,與零售商“直接簽合同”。
全日本新聞網報道,問題的根源在於日本農協通過競標機制收購95%的釋放儲備米,形成實質性壟斷。政府持續放糧卻難入市場,農協囤積庫存主導價格,使得官方平抑米價的努力近乎失效。日本財務省前官員高橋洋一批評稱“這完全是一場鬧劇”。
高橋洋一認為,日本米價飆升根本原因在於數十年來日本推行的不合理農業體制。日本政府長期嚴格限制大米進口量,對內則實行抑制生產的“減反政策”。為維持大米價格,近年來農林水產省通過向改種其他農作物的農民發放補貼的方式控制大米產量。日本已有約四成水田落實了生產調整政策,大米年產量控制在700萬噸以下。(記者:張旌、李富玉、楊舒怡、李子越、陳澤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