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閱讀此文之前,辛苦您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和分享,又能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編輯|L.Y
前言
近日,有美國媒體提出觀點,特朗普宣稱其訪華請求未獲中方回應,且原本計劃好的通話也被“取消”,這一系列事件不應單純被看作外交上的“冷待”,而應成為美國重新考量並調整對華立場的一個關鍵節點。
梳理事件發展過程可知,自5月中旬起,特朗普就表示有訪華打算,在未能實現訪華目標後,他又嘗試與中方安排“通話”,但最終通話也未能成行。
尤為引人關注的是,在日內瓦中美談判剛剛取得一定成果的背景下,美國卻迅速對中國採取多項制裁舉措,之後還質問“問題根源究竟何在”,美國這般前後矛盾的行徑實在讓人費解。
特朗普如果想推進中美關係以及訪華計劃“有回應”,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摒棄零和博弈思維,以平等、互利、共贏為出發點,遵循國際規則和外交慣例;剛剛制裁中國企業、對華加征高關稅、以各種理由制裁之後,轉頭就稱訪華談判,很難讓中方相信美國能在談判中展現出平等、尊重的態度,以及做出實質性改善中美關係的承諾。
強國現實下的兩難:看清了,但咋辦?
在冷戰思維下,面對一個崛起的中國,美國無計可施,魯比奧的認輸猶如一聲驚雷,擊中了眾人的心!
先來看看魯比奧這個角色,他在反華的道路上走得如火如荼,沒想到今天卻在聽證會上坦白承認中國實力強勁。有人注意到,從2025年初他上任以來,態度悄然轉變。
這可不是突然的靈光一現,而是在巴拿馬運河擴建、阿根廷鋰礦開發中親身目睹的真相。
既然制裁打不散合作,華盛頓的冷戰思維真的是走上了死胡同。什麼力量能讓這位反華的先鋒在一瞬間搖身一變?
此外,魯比奧還感慨“中國已經太強大,美國政府無法對中國的內政施加重大影響”。但他同時也向在座官員作出承諾:即便是美國關了USAID,在援助問題上縮減開支,美國的外交效能也不會受到損傷,中國更不會替代美國。
美媒稱他的一部分言論和美國前國務卿布林肯類似,當時布林肯也承認美國已經“改變不了中國”,這說明長期以來,美方至少都試圖在內政問題上對華動手讓中國“產生變化”,但他們都失敗了。
小錢能擋住萬億潮水?實力說了算
說美國決策層重新認識到中國的實力,這不是憑空捏造的。過去這段時間,美國跟中國打交道的過程中,是結結實實感受到了中國的應變能力和戰略韌性。
就拿前陣子那個“對等關稅”的事兒來說吧,美國媒體當時驚訝的不是中國會坐下來談,而是中國那個快速反擊的架勢——能在極短時間內停止進口價值幾千億美元的美國商品,而且很快找到了其他賣家。
美國之前不是已經對中國的高科技產業下了狠手,芯片什麼的卡得很死嗎?結果到關鍵時刻,美國發現手裡能用的談判籌碼不多了,最後只能挑個臨時的“休戰”了事。這種現實,讓美國不得不承認,想攔住中國崛起,就像想攔住太陽從東邊升起一樣,過去那一套施壓手段,已經不好使了。
中國在經濟、科技、軍事、外交上干成的那些事,也印證了這個判斷。中國經濟還能保持不慢的速度增長,新能源車滿世界跑,在全球市場佔了一大塊兒。
科技上,量子計算有突破,華為連AI芯片都能自己批量生產了。軍事方面,國產航母像下餃子一樣快,高超音速武器之類的發展也讓人眼熱。
到了全球舞台,中國促成了沙特和伊朗這對老冤家握手言和,還幫着金磚國家來了個大擴容,拉來了一幫新夥伴,這外交影響力,真不是吹的。有些人就覺得,中國能取得這些,不是靠什麼外部恩賜,而是自己選對了路子,靠勤勞的人民一步一個腳印干出來的,而且也挺會按國際規則出牌的。
面對美國的步步緊逼和圍堵,中國選擇了硬碰硬,但用的不是傳統霸權那套。中國亮的是自身的硬實力,搞的是跟別人不一樣、更像“一起過日子”的合作模式。
美國還在那兒琢磨着用帶附加條件的援助,去干涉人家的內政,中國呢,已經帶着人家搞“平等互利”的夥伴關係了。像中巴經濟走廊那樣,一攬子的合作,已經把影響力輻射到了全球各地。
雖然美國國務卿嘴上說要“避免跟中國打仗”,但同時又緊鑼密鼓地在印太地區拉幫結派,布下一道道針對中國的包圍圈,甚至把俄烏衝突跟集中精力對付中國扯到一起。這種“又想壓制中國,又怕自己惹火上身”的擰巴勁兒,不就是霸權衰落的寫照嘛。
系統較量:誰在書寫未來?
一邊承認中國強大得沒法兒改變,自己的影響力有限。一邊美國在行動上又常常擰巴。有時候有官員出來表態說美國絕不會退出世界舞台,有時候特朗普政府卻直接說不參加那些重要的國際會議。這種又想當老大,又不願意承擔相應的國際責任的做派,正在一點點消耗美國的國家信用,讓大家覺得這老大有點靠不住了。
反過來看中國,從最初那個規規矩矩跟着規則走的玩家,一步步變成了全球治理規則的改革者,甚至想當引領者。“人類命運共同體”這個概念,聽起來有點大,但說白了,它試圖勾勒的是一個跟美國主導下不一樣的、全新的國際秩序。
結語
歷史的車輪啊,真是滾滾向前,擋也擋不住。中國人民為了國家復興積攢的力量,現在正匯聚成一股誰也攔不住的洪流。任何擋在這股洪流面前的絆腳石,到頭來,搞不好都會被用來鋪路,讓這股洪流更快地向前涌去。
或許,這正是有些中方人士跟美國人溝通時,那句看似簡單的“好自為之”背後藏着的真正分量:它不僅是對你那些反華小動作的一個警告,更像是在說,你們那套老掉牙的霸權模式,該醒醒了,早點調整,適應一下這個新現實吧。
參考信源: 為削減人道援助辯護,魯比奧急了:美國沒有退出世界,也不會被中國代替 2025-05-21 09:30 觀察者網
魯比奧聲稱中國投資是掠奪性行為,外交部:美方惡意散布虛假信息、挑撥關係,不會得逞 2025-03-27 15:31 華爾街見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