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停滯了許久的美韓關稅談判有了新進展!
據韓國媒體報道,韓國與美國在14日至16日於韓國濟州島就關稅問題展開為期3天的協商。
這是繼4月24日韓美“2+2”高級別貿易磋商後,兩國圍繞關稅與非關稅措施、經濟安全、投資合作、貨幣政策等多個領域的進一步談判。所以外界都在關注,美韓此次到底能不能達成協議。
畢竟現在的韓國可以說是一團亂麻,尹錫悅遭彈劾下台,執政黨面臨嚴重的政治危機。
朝小野大的局面下,執政黨組建的韓國政府到底有多少精力來處理美韓之間的關稅談判,還是一個未知數。
4月29日,美國財政部長斯科特·貝森特在白宮發布會上曾表示,韓國想在總統大選前,和美國把貿易談判的基本框架定下來。
可後面韓國政府卻直接反駁說,壓根兒沒這回事兒,並且重申不會急着推進關稅談判。
這不就巧了!因為韓國的“好鄰居”日本,也是這樣說的。
日本首相石破茂原計劃在6月與美國就關稅問題達成協議,但受中美經貿會談的影響,目前關稅問題相關談判已推遲到7月。
甚至有多名日本政府相關人士透露,在第二輪日美關稅談判結束後,石破茂曾向身邊人轉達“沒必要急於與美方達成協議”的想法。並且強調“要以實現零關稅為目標”。
日韓就像是商量好了一樣,你不急,我也不急。
既然日韓都不着急,難不成急的還能是美國?那還真有可能!
自實施關稅政策之後,美國總統特朗普給大部分國家的“對等關稅”設定了90天“寬限期”,按照白宮貿易顧問納瓦羅的說法,這三個月的時間就是用來與被施加關稅的國家談判的。
但是被特朗普關稅大棒砸中的國家有90多個,但是截止到目前,除中國外,特朗普政府只與英國、越南、印度、韓國和日本進行了談判。而其他國家則是一直在“等通知”。
也就是說,美國政府是不可能在90天內完成與所有國家的關稅談判的。這不僅僅是因為特朗普政府的人手不足,更是因為特朗普政府內部對於談判的立場也並不完全統一。
在這種情況下,特朗普的關稅談判最後的結果會是什麼樣?
大概率只有兩種結局,一是延長關稅暫緩期限,從最初的90天再往後延;二是當美國與歐洲、印度、日本和韓國這幾個重要盟友談判結束後,或直接取消或大幅降低剩餘國家的關稅,因為美國已經“交易”了想要的大部分利益。
這也意味着,誰先與美國達成協議或者在協議中妥協,誰吃的虧就越大。貝森特也清楚地明白這一點,所以不停地向外界散布各國急於達成關稅協議的假新聞,更是欲蓋彌彰地聲稱,越早行動的國家獲益越大,率先達成協議的一方往往能獲得最優條件。
在中美經貿會談之後,日本明顯受到了結果的影響,所以才會提出“以爭取零關稅為目標”進行談判。
而韓國方面,“美韓關稅談判”卻已經變成了一隻薛定諤的貓,處於想達成協議與不想達成協議的糾結當中。
這麼說並非空穴來風。
4月4日,韓國憲法法院通過了對尹錫悅的彈劾,並確定6月3日舉行新一屆總統選舉。韓國政府目前正處於“看守政府”階段。
韓聯社報道,根據民調機構Realmeter發布的調查結果,李在明與執政黨國民力量黨總統候選人金文洙、改革新黨候選人李俊錫的支持率分別為46.6%、27.8%、7.5%。
在這種情況下,韓國與美國的貿易談判進程就會引發不同的結局。
如果像貝森特說的那樣,韓國政府想在選舉前敲定貿易協議框架,好向國內民眾展示他們和美國的協商進展順利,對執政黨國民力量黨來說,或會是一項重大的政治成功,對選情有利。
不過,這也不一定能夠保證國民力量黨勝選。
因為27.8%對46.6%這樣的差距實在是太大,而且對於國民力量黨來說,如果犧牲國家長遠利益來和美國達成協議,重蹈40年前日本簽署“廣場協議”的覆轍,那麼在野黨一定會藉此進行攻擊,這樣不僅不會助力選舉,反而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而如果能夠不犧牲國家利益就和美國達成協議,一旦國民力量黨敗選,共同民主黨就可以直接坐享談判成果,如此一來,執政黨的努力就成了他人的嫁衣,更是划不來。
所以,對韓國執政黨國民力量黨來說,最好的選擇就是拖,拖到韓國大選結束之後,再與美國談判。
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第一次官朴成澤也坦言,從理論上講,韓美兩國不可能在5月底或6月初達成全面的貿易協議,同時,朴成澤透露在最近會談中,韓國已經向美國說明了自己的政治情況,美國也明白韓國的特殊政治狀況會限制談判進程。
當然,不管怎樣,韓國最終仍然會和美國達成關稅協議,並且大概率有可能會犧牲一部分國家利益。
據韓聯社14日報道,韓國開發研究院(KDI)發布最新經濟展望,將2025年韓國經濟增長率預期大幅下調至0.8%。這是韓國權威智庫首次預測今年經濟增速將跌破1%,引發“經濟衰退”擔憂。
韓國《朝鮮日報》報道稱,如果經濟增長確實為0.8%,2025年將成為韓國自1990年以來增長第二疲弱的一年,僅次於2020年(-0.7%)的經濟收縮。
韓國的出口型經濟本身就決定了韓國經濟的支柱在於出口貿易,而美國更是韓國排名第一的貿易大國。
所以韓國本質上無法擺脫美國的關稅威脅,無論是共同民主黨還是國民力量黨,都把競選的核心重點放在了“經濟民生”上。唯一的區別僅僅在於由誰來犧牲韓國的國家利益。
如今,美國已經設好陷阱,準備請韓入瓮,而政治混亂卻成了韓國政府暫時的保命符,這又何嘗不是另一種諷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