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俄關係發展歷程迎來了一個高光時刻,雙方一天內成功交換了 20 多份合作文本,從關乎世界格局的全球戰略穩定,到維護國際秩序基石的國際法權威;從關乎民生福祉的生物合作,到促進文化交流的電影合作,再到引領未來經濟走向的數字經濟領域,這份合作清單,宛如一幅描繪未來世界藍圖的壯麗畫卷。尤其將 “全球戰略穩定” 置於首位,直白來講,就是向美國及其主導的北約發出明確信號:無休止的東擴遊戲該畫上句號了。
毫不誇張,中俄聯手劃定的這條紅線,其威懾力遠超任何一支航母艦隊,成為維護世界和平穩定的堅固屏障,也讓中俄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邁向新的高度。然而,中俄關係的日益緊密,對於一直妄圖稱霸全球的美國來說,無疑是一記重拳,狠狠擊中了其軟肋。長期以來,特朗普政府絞盡腦汁,試圖拉攏俄羅斯,離間中俄關係。他們心裡清楚,中俄之間牢不可破的合作關係,是美國實現全球霸權道路上的巨大阻礙。可惜,特朗普政府的種種努力都如同竹籃打水,中俄關係不僅沒有被破壞,反而在共同應對諸多國際挑戰的過程中,變得更加堅如磐石。
眼看清清楚楚的局勢,特朗普政府怎麼可能咽下這口氣。這不,就在中俄交換合作文本的同一天,美國就迫不及待地傳出了制裁中國的新消息。美國財政部以所謂的購買、運輸伊朗石油為借口,悍然將 7 家中國企業列入 SDN 名單。這一制裁行動,表面上看是針對中國企業與伊朗的正常貿易往來,實則暗藏多重不可告人的目的。
一方面,這明顯是美國在惱羞成怒之下的泄憤之舉。特朗普在拉攏俄羅斯失敗,又目睹中俄關係持續升溫後,內心的不滿急需一個發泄口,於是便將矛頭指向了中國。另一方面,這也是美國打擊中伊合作的險惡手段。美國長期以來一直試圖全方位遏制伊朗,通過制裁與伊朗有貿易往來的中國企業,妄圖切斷伊朗的經濟生命線,從而在與伊朗的談判中佔據上風,向伊朗施加更大的壓力。
從這一系列事件中不難看出,特朗普政府如今在國際事務中已然陷入了進退兩難的尷尬境地。在俄烏衝突問題上,美國此前的斡旋努力不僅沒有取得任何實質性成果,反而落得個兩邊不討好的下場。在經濟領域,美國國內面臨著諸如通脹壓力居高不下、債務危機日益嚴重等諸多棘手問題,而其對外推行的貿易戰等政策,也未能達到預期的效果,沒有給美國帶來實際的利益。在國際輿論層面,美國一貫的霸權行徑更是遭到全球眾多國家的口誅筆伐,其國際公信力一落千丈。
可以說,特朗普現在在各個方向都四處碰壁,一無所獲,只能像一個輸紅了眼的賭徒,毫無章法地一頓亂拳輸出。但這種短視且愚蠢的行為,無疑是飲鴆止渴,不僅無法解決美國面臨的深層次問題,反而可能進一步激化矛盾,讓美國在國際舞台上陷入更加孤立無援、艱難窘迫的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