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火塘”繪就暖民好“楓”景

2025年04月14日00:10:12 國際 8301

祿勸縣團街鎮位於昆明市西北部,轄區內彝族、苗族等少數民族聚居,因地處山區,海拔較高,晝夜溫差大,圍火而坐成為當地人的生活習慣,久而久之,形成了“圍火議事” 的傳統習俗。

祿勸縣人民法院團街法庭將“楓橋經驗”與“火塘文化”深度融合,創新推出“火塘調解”普法宣傳文化品牌,將矛盾化解在基層,在跳動的火苗中繪就“調解有溫度、解紛有情懷、普法有迴響”的暖民“楓”景。

火塘調解

融情於法促調解

火塘不熄,情誼不斷。法官幹警以巡迴審判、調解送達為契機,與村民群眾、當事人圍坐在火塘邊,把法律法規和民族習俗融合起來,一邊取暖一邊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講解法律知識。通過火塘調解,團街法庭大量糾紛得以有效化解。2024 年,團街法庭累計辦結468 件各類民商事案件,調和申請撤訴案件335件,調撤率71.27%。

“小火塘”繪就暖民好“楓”景 - 天天要聞

火塘邊巡迴審理

讓司法更有溫度

一方火塘邊,有公平正義,也有司法柔情。團街法庭積極傳承“背着國徽去開庭” 的優良傳統,選取具有典型示範意義的婚姻家庭、鄰里糾紛等案件,深入村寨,以貼近生活的方式開展巡迴審理工作,精心打造出獨具特色的 “火塘邊”巡迴審理模式。審理結束後,大家圍坐在火塘邊,法官為旁聽的村民以案釋法,耐心解答他們的疑問,實現了“審理一案、教育一片” 的社會效果。

“小火塘”繪就暖民好“楓”景 - 天天要聞

火塘普法

用法治星火撥亮鄉村

普法有道,潤物無聲。團街法庭常態化將“火塘文化”融入普法宣傳中,法庭幹警與村民圍坐火塘旁嘮家常、聊困惑,定期在火塘邊開展法律宣講,從群眾關心的小事入手,用彝語、苗語等民族語言講解婚嫁彩禮、反家庭暴力等方面的法律知識,用“小故事”講“大道理”,引導村民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2024年以來,團街法庭通過火塘普法發放宣傳材料1000餘份,解答法律諮詢百餘人次,將法治“好聲音”浸潤到老百姓心坎上。

“小火塘”繪就暖民好“楓”景 - 天天要聞

當法治的“星火”遇上民族文化的“薪柴”,火塘成為司法為民的初心炬火,既是對傳統民俗文化的守正創新,更是“楓橋經驗”在彝山苗嶺大地上的生動註腳。

來源:昆明中院

責任編輯:吳沅錦

國際分類資訊推薦

大貨車雨夜側翻 司機被困 民警變身“人梯”施救 - 天天要聞

大貨車雨夜側翻 司機被困 民警變身“人梯”施救

民警翻過大貨車時發現,司機王某已從駕駛室爬出,坐在車門上。由於腿部受傷,加上氣溫低,王某全身發抖,一時無法自行脫困。於是,民警用身體靠着車身,並提出讓司機王某踩着自己肩膀,助他脫困。
今日闢謠(2025年3月28日) - 天天要聞

今日闢謠(2025年3月28日)

詳情:針對近日網絡流傳的《突發!寧波港停擺36小時,船公司發出延誤緊急通知》一文,3月27日晚,寧波舟山港股份有限公司經核實後鄭重聲明,相關推文內容嚴重失實。
西藏人權事業跨越發展 人民幸福詮釋人權真諦 - 天天要聞

西藏人權事業跨越發展 人民幸福詮釋人權真諦

28日,國新辦發布《新時代西藏人權事業的發展與進步》白皮書,以翔實數據和生動案例,展現西藏人民的生存權、發展權和其他各項基本權利保障不斷向前推進,全面呈現西藏人權事業的歷史性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