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稅捆綁TikTok,特朗普的“15分鐘自信”從何而來?
4月6日,美國前總統特朗普在空軍一號上放出豪言:“只要我降稅,中國15分鐘內就會批准TikTok交易!”他將關稅政策與TikTok強行捆綁,聲稱“協議原本接近達成,但中方因關稅反悔”。此言一出,輿論嘩然。
- 表面邏輯:特朗普試圖用“降稅”誘惑中國讓步,暗示“我放你一馬,你給我TikTok”。
- 深層意圖:延續“極限施壓”策略,將關稅視為萬能籌碼,掩蓋美國在科技博弈中的被動局面。
網友辣評:“真當中國是菜市場砍價?關稅大棒揮了7年,美國自己先疼得跳腳!”
關稅戰打到稀土,誰更“傷不起”?
特朗普的自信建立在對關稅工具的迷信上。2025年他若重返白宮,計劃對中國商品加征67%平均關稅,但中國反制早已“精準點穴”:
1. 對等加稅:4月4日宣布對所有美國進口商品加征34%關稅,覆蓋農產品、汽車等核心領域。
2. 稀土管制:限制中重稀土出口,直擊美國軍工命脈——F-35戰鬥機、導彈系統87%的稀土加工依賴中國。
3. 數據亮劍:美國商會統計,對華關稅已讓美企年損3000億美元,家庭年均多掏2000美元。
筆者觀點:特朗普的關稅戰本質是“政治止痛片”,用對華強硬轉移國內矛盾,但美國民眾和企業正在為政治操弄買單。
不是生意,而是數字時代的“科技主權戰”
特朗普將TikTok交易簡化為“降稅換股權”,暴露出對科技博弈的嚴重誤讀:
- 美方要求:強制分拆TikTok美國業務,中方母公司持股不得超19.9%,數據控制權移交美國。
- 中方底線:根據《數據安全法》《出口管制法》,任何交易不得損害國家安全,核心技術不可政治化讓渡。
關鍵矛盾:
1. 數據主權:1.7億美國用戶數據若被美政府掌控,可能成為地緣博弈工具。
2. 雙重標準:美方以“國家安全”強買TikTok,卻對谷歌、臉書在華受限閉口不談。
3. 連鎖反應:印度、歐盟已效仿美國,以同樣理由審查蘋果、亞馬遜,全球科技冷戰苗頭顯現。
網友神總結:“美國這是既要搶你飯碗,還要罵你拿碗姿勢不對!”
單邊霸權撞上多極化時代,美國輸的不只是貿易戰
特朗普的“15分鐘自信”,本質是霸權衰退期的焦慮投射:
1. 歷史重演:1930年《斯姆特-霍利關稅法》引發全球貿易額暴跌65%,如今美國仍在重複錯誤。
2. 規則崩塌:WTO最惠國待遇遭踐踏,“美國優先”正在瓦解二戰後的國際秩序。
3. 反噬加速:波士頓諮詢報告顯示,若中美全面脫鉤,美國半導體行業將損失37%收入和1.5萬個高薪崗位。
筆者銳評:當美國沉迷於“關稅魔法”時,中國已用稀土管制、市場反制、科技突圍三招破局。這不是簡單的貿易對抗,而是新舊秩序碰撞的縮影。
霸權黃昏已至,合作才是唯一出路
TikTok僵局和關稅戰的結局早已註定:
- 對中國:反制措施證明,核心技術自主權+產業鏈完整性才是硬底氣。
- 對美國:強推單邊主義終將孤立自己,盟友歐盟已在新能源、數字稅領域對美“捅刀”。
- 對世界:多極化趨勢不可逆,巴西、沙特、東盟等“中間力量”拒絕選邊站隊。
結語:特朗普的“15分鐘自信”,不過是霸權餘暉下的幻覺。當關稅大棒砸疼美國自己,當TikTok用戶用短視頻嘲諷政治操弄,歷史早已寫下答案——21世紀的全球博弈,靠的不是恐嚇與掠奪,而是開放與共贏。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免責聲明)文章描述過程、圖片都來源於網絡,此文章旨在倡導社會正能量,無低俗等不良引導。如涉及版權或者人物侵權問題,請及時聯繫我們,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內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聯繫後即刻刪除或作出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