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經:中國一直在等反制機會,現在時機已到

2025年04月07日08:30:19 國際 6401

【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陳經】

4月2日,特朗普宣布了“對等關稅”方案,按美國對所有國家的逆差計算加關稅幅度。其中對中國在現行稅率基礎上,再加34%的關稅。

瘋狂的舉動,動機如何?特朗普的真實意圖是什麼?中國強勢反擊後,形勢如何?了解美國歷史上的關稅起落,對這些問題會有幫助。

陳經:中國一直在等反制機會,現在時機已到 - 天天要聞

當地時間2025年4月2日,美國白宮,特朗普手持一份關於外貿壁壘的報告發表講話。

一、美國關稅史

美國的建國與關稅問題密切相關。著名的“波士頓傾茶事件”,就是獨立戰爭的直接導火索之一。

英國取得對法國“七年戰爭”的勝利,但軍費負擔嚴重。1767年英國議會針對北美殖民地,通過了新的稅收法案《唐森德稅法》。北美殖民地大規模抵制英貨,英國派遣大量軍隊彈壓。1770年英軍以保護執行關稅條例的官員為由,開槍打死抗議民眾4人、打傷6人,製造了“波士頓慘案”。

1773年12月16日,波士頓8000多人集會抗議,晚上60名“自由之子”化裝成印第安人上了茶船,將英國東印度公司三條船上的342箱茶葉全部傾倒入海,這就是“波士頓傾茶事件”。東印度公司的茶葉較北美私茶便宜50%,而且免繳高額進口關稅,打擊了當地茶葉生產銷售,因此成為反抗目標。

陳經:中國一直在等反制機會,現在時機已到 - 天天要聞

波士頓傾茶事件

之後英國封閉波士頓港、取消馬薩諸塞灣省的自治地位、英軍進民宅搜查,加強統治。1775年4月19日,北美獨立戰爭在萊剋星頓打響了第一槍,反抗的就是英國對殖民地徵稅和制定法律的權力。

值得一提的是,加拿大和美國當時都有不少殖民者,只是加拿大選擇了繼續和英國一夥,並且在1812年戰爭中和英國一起燒了白宮。歷史上,加拿大多次面臨被美國吞併的說法,只是親美國的往往南下發展,削弱了支持吞併的力量。中國輿論場中對這些歷史不熟,才會對特朗普讓加拿大加入美國的說法感到詫異。

美國獨立之後,關稅是聯邦政府支配性的收入來源,遠超想象。19世紀上半葉,關稅占聯邦政府收入80%-95%,關稅就是美國政府的“支柱產業”。

美國最早的關稅法案於1789年由首任總統華盛頓簽署,是建國以來第二部法律,目的是為聯邦政府創造收入,同時保護國內行業。外國貨物抵達美國港口,由聯邦財政機構收取進口稅,各商品種類有5%-15%的詳細稅率。各州無權自行制定關稅,憲法規定各州之間商品流通免稅。此後美國歷史上有多個影響重大的關稅法案。

建國後,關稅對於美國聯邦政府來說作用很大,與其它國家顯著不同,可以說是“關稅立國”。與宣傳印象相反,歷史上美國極為重視關稅的保護主義作用,不支持“自由貿易”。根本原因在於,北美相對歐洲與英國製造業水平較低,美國以亞歷山大·漢密爾頓(第一任財長,重要政治經濟學家,但沒當過總統)為代表的開國元勛們得出結論:製造業是國家安全問題,特別是戰爭物資的生產。

漢密爾頓在《製造業報告》中提出,保護性關稅是快速工業化的槓桿。當時全球焦點產業是紡織業,和現在的芯片業類似。英國對美國封鎖紡織技術,禁止出口紡織機器、機器模型,禁止紡織人才移民美國,試圖壟斷全球紡織工業。相比美國手工制服裝,英國紡織品便宜30倍以上。

但美國已經有些工業基礎,英國的封鎖必然失敗,只需要塞繆爾·斯萊特這樣一個懂紡織機器的人就解決了大問題。1789年,斯萊特從英國偷跑到美國找機會,建了13家紡織廠,讓新大陸進入了新型先進機器代表的工業時代,成為“美國工業革命的奠基者”。到1809年,美國有62家紡織廠。新機器讓美國紡織服裝生產力大幅提升,雖然比起英國產品成本仍高,但關稅政策在早期起到了保護作用。

關稅政策從很早就是美國工業發展的支柱性政策。如19世紀初,美國商船裝載的進口貨物有10%關稅優惠,用以支持美國商業海運。

關稅政策分歧也是南北戰爭的重要根源。北方發展製造業,主張高關稅;而南方依靠種植業棉花出口,主張低關稅、自由貿易。1828年經過激烈爭議通過的《1828關稅法案》(俗稱為“醜陋關稅”)將平均稅率提高到25%,對鋼鐵、紡織品等關鍵工業品提升至25%,棉紡織工業的實際關稅高達71%。

這更多體現了北方鋼鐵與紡織工業的要求,針對的主要是歐洲和英國廉價商品競爭,而南方種植園主受到出口收入銳減、進口商品價格暴漲的嚴重打擊。南北矛盾由此爆發,如南卡羅來納州廢除了1828年關稅法案,並揚言退出聯邦。著名的南北戰爭也是各種矛盾累積的結果。

陳經:中國一直在等反制機會,現在時機已到 - 天天要聞

美國、英國、法國平均實際關稅,1830-2010

在北方的主導下,1830年代美國達到了歷史上的最高關稅稅率,超過了50%。此後發生了有些戲劇性的變化,關稅降低至10%-20%了。

民主黨那時以南方為基地(南北戰爭後跑到北方發展,和共和黨換家),在國會佔據了優勢,1830年和1832年兩次降低關稅稅率。當時歐洲在拿破崙戰爭後有較長時間的和平,自由貿易理念興起,對美國也有影響。1837年美國發生嚴重經濟危機,也需要降低關稅促進貿易。降低關稅帶來的貿易增長還提升了關稅收入,如1855年關稅稅率降低到20%,關稅收入卻比十年前翻倍了,達到5300萬美元。新加入聯邦的中西部地區也受益於農產品出口,傾向自由貿易,支持降低關稅。

共和黨(1832-1852年叫輝格黨)仍然因工業自主發展需求支持高關稅,在1840年選舉勝利控制國會後,1842年法案又重新提升了關稅。1846年民主黨又控制了國會,再次降低關稅至25%。總體是拉鋸的節奏,但內戰前是民主黨控制更多。1857年,民主黨與無黨派聯盟將關稅降低到了15%。

轉折點是南北戰爭(1861-1865年)的到來。1861年部分南方州宣脫離聯邦,南方來的參議員走了。北方控制的國會立刻提高關稅,後來通過了《1864年關稅法》,將平均關稅稅率提高到了47.56%。法案目的是支付戰爭費用、保護北方工業和鐵路補貼。林肯總統宣稱:“給我們保護性關稅,我們將擁有世界上最偉大的國家。”

南北戰爭,從經濟意義上說是美國工業與關稅發展方向的鬥爭。結果是主張保護主義的北方,戰勝了主張自由貿易的南方。此後美國與歐洲相比,有相當長的高關稅期,歐洲自由貿易理念與實踐繼續發展。

戰爭結束後美國關稅有所回落,但維持高位。此時共和黨控制着局面,部分民主黨人跑到東北發展,轉而支持高關稅,但民主黨總體上以“損害消費者利益”、“促進國際貿易和經濟增長”為由支持自由貿易與低關稅。在1880-1900年美國內部的關稅鬥爭中,民主黨的克里夫蘭和共和黨的麥金萊是代表人物。

克利夫蘭在1884年和1892年兩次當選總統,間隔了一屆,在特朗普之前,他是唯一任期不連續的總統。在克利夫蘭力推之下,1890年代美國關稅降低了一些。

麥金萊1896年和1900年當選總統(1901年9月遇刺去世)。他繼承共和黨傳統,強烈支持貿易保護主義,以高關稅保護新興產業和製造業,免受外國競爭衝擊。保護主義是麥金萊的標誌性立場,他也因此成為美國歷史上著名的高關稅代言人。

因為這些歷史,特朗普對麥金萊非常推崇,2025年上任後立刻簽署法令,將阿拉斯加最高峰重新命名為“麥金萊山”。特朗普稱麥金萊為“關稅之王”,在就職演講中如此評價:“麥金萊總統通過關稅和才智讓我們的國家變得非常富有,他是天生的商人,為西奧多·羅斯福的許多偉大成就提供了資金”。

陳經:中國一直在等反制機會,現在時機已到 - 天天要聞

美國平均有效關稅,1890-2025

1900年之前的美國關稅史較為生僻,中國輿論對特朗普的關稅立場來源不太清楚,憑印象認為美國傳統上是支持低關稅自由貿易的。進入20世紀以後的美國確實如此,但也有一次明顯的加關稅行動。

麥金萊遇刺後,副總統西奧多·羅斯福接任,之後美國關稅不斷下降到6%。根本原因是經過多年發展,美國已經成為全球效率最高的製造業大國。廉價的美國製造業產品衝擊英國與歐洲大陸,在克利夫蘭時期就有體現,要求自由貿易也有相當道理,所以麥金萊才需要以激烈的保護主義主張與之對抗。1900年美國鋼鐵產量1140萬噸,佔全球43%,如今中國以超10億噸的巨大產能才能與之相比。

美國成為全球“製造業之王”之後,仍然有製造商和工會等利益團體要求高關稅。但降關稅更符合美國的競爭優勢,即使共和黨內部也分裂了。經過十多年拉扯,美國關稅在1920年降到了6%的低點。其中有個因素是美國在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大發“戰爭財”,關稅收入反而顯得不太重要了。

1922年,共和黨重新贏得大選,關稅又開始上升。即使在美國擁有全球貿易優勢的時期,保護主義的傳統仍然極為深厚,無數次在大選中成為焦點議題。但在1929年大蕭條爆發之後,這個傳統出了大問題。


從現在的觀點看,美國大蕭條的原因很複雜,但怎麼也不可能是因為低關稅導致的外國產品衝擊。1929年4月大蕭條還沒爆發,斯姆特與霍利兩個參議員提議對歐洲農產品加稅,保護美國農業。就和現在一樣,許多政客也開始往裡面加保護條款,算是常規行為。

1929年10月24日美股崩盤,大蕭條正式開始,失業率暴增,社會氣氛慘淡,美國政客需要找替罪羊。國會通過法案後,1930年6月,胡佛總統不顧上千個經濟學家聯名勸阻,被政治氣氛裹挾,簽署了《斯姆特-霍利法案》,對上千項外國產品加高關稅。加拿大和歐洲多國報復,對美國產品加關稅。1933年美國出口只有21億美元,相比1929年的54億美元降低了61%。全球貿易額也因此暴跌,從1929年到1934年,全球貿易總量下降了約66%。

有的分析說,本來大蕭條沒這麼嚴重,道指跌得不算大,瘋狂的關稅法案出來後,道指才真正大崩,跌掉快90%,關稅政策被認為是導致大蕭條的原因之一。全球貿易與美國貿易大幅下降,到底是大蕭條的結果,還是大蕭條的原因,說不太清楚。筆者傾向於認為,當時全球貿易額並不算高,約佔全球gdp的9%,比現在的30%要低不少,不應該是大蕭條的原因。

陳經:中國一直在等反制機會,現在時機已到 - 天天要聞

《斯姆特-霍利法案》發起者威爾斯·c·霍利(左)和里德·斯姆特(右)

但無論如何,大幅加關稅為本國經濟危機甩鍋,肯定是錯誤行為。富蘭克林·羅斯福1932年當選總統,在1934年通過《互惠貿易協定法》(就是上圖中的reciprocal trade agreements act),終止了《斯姆特-霍利法案》的惡劣影響。從此美國關稅開始了歷史最長的下降期,到21世紀平均有效關稅甚至降到了2%的極低水平。直到特朗普2025年大加關稅,才大幅上升。

羅斯福降低關稅,方向是正確的,與其它國家通過談判放開市場,而非設置障礙。值得注意的是,這次事件留下了一個行政程序傳統:國會向總統授權與外國協商關稅。關稅對美國政府是非常重要的政策,要國會審批,總統簽署,以法案的形式出現,前面都是如此。但羅斯福政府面對的事態緊急,需要將關稅決定權從國會轉移到行政部門,提高效率。

羅斯福無法預料的是,這給特朗普留下了一個大空子,他只要宣布國家緊急狀態,就能隨意對別的國家發出關稅威脅。美國體制里,總統的權力可大可小,受限制太多,搞錢就很頭疼。關稅成為特朗普最愛使用的大招,是歷史的不幸。特朗普將reciprocal(對等、互惠)胡亂解釋,將別國對美國的順差說成是對美關稅,是經濟學的鬧劇。

二戰後,美國有效關稅一再降低,引領全球貿易大發展,是歷史正確的方向。自由貿易能讓國家之間雙贏、互惠,wto(以及其前身gatt)實踐中還加上對窮國的照顧,這都是不錯的原則。

二戰結束後的相當長時間內,美國製造業實力冠絕全球。美國成為全球自由貿易的最大鼓吹者,要求別國對等放開市場,幫助本國公司擴大市場。這段時期的美國,連共和黨都認為關稅不是大事了,美元、金融、軍事等全球事務更為重要。美國會對一些國家加關稅,但一般是出於政治原因,並非經濟考慮。

全球經濟的發展,大大超出了美國歷史上關稅實踐設想的情況。在2000年之後的黃金髮展期,全球化達到頂峰,關稅似乎已是歷史遺留問題,應該在wto原則下不斷降低。wto談判進行了很多輪,非常艱難,但主要是窮國抗爭想要保留高關稅權力,發達國家居高臨下大談自由貿易。

美國政府重新開始重視關稅有兩個因素:全球化導致的製造業外遷和中國崛起,後者更為重要。1980年代美國開始全面轉向金融、服務業,低利潤的製造業隨着全球化外遷,2000年後外遷加速,中國就承接了不少美國公司的製造業務。中國以人類歷史上最驚人的力度與速度,全力發展製造業,在2010年以後製造業產出超過了美國,並大幅拉開差距。

等到2016年特朗普上任時,開始面對這兩個問題,但沒想清楚怎麼干。最後只是對中國商品加了明顯的關稅,還有很多豁免。拜登上任後沒和中國打關稅戰,豁免繼續,貿易衝突沒有擴大,只是高科技領域較量多。2024年美國進口關稅有效稅率只有2.5%,雖然不是歷史最低,也是較低的數值。

二、特朗普的關稅戰心理

了解了美國的關稅歷史,特朗普的很多關稅動機就好理解了,基本都有歷史背景,再加上特朗普慣用的“極限施壓”戰術,他的目的就非常明確了。

從美國歷史上看,特朗普加關稅的一個大目的,就是增加政府收入。美國建國初期,關稅甚至是聯邦政府的主要收入。如果特朗普將平均有效關稅拉到20%以上,以2024年進口額4.11萬億美元估算,“毛利潤”應該有8000億美元。考慮到談判降低稅率、必須品豁免、利益集團豁免等多種因素,會減掉不少,但怎麼也有大幾千億美元關稅收入可以盤算。

陳經:中國一直在等反制機會,現在時機已到 - 天天要聞

如果僅憑直覺,我們會很容易以為美國關稅收入沒多少,那是因為美國政府已經有很多年不靠關稅過日子了。結合上節的歷史,可以看下美國政府收入演化史。19世紀上半葉,關稅是支柱性收入。1862年南北戰爭時期支出暴增,消費稅又成為重要來源,個人所得稅也開始徵收(圖中深藍色),但關稅仍是許多年的主力收入之一。

陳經:中國一直在等反制機會,現在時機已到 - 天天要聞

進入20世紀,個人所得稅逐漸成為美國政府收入最大來源。1935年又開始收社保,企業所得稅也開始增加。關稅稅率下降,在政府收入中的佔比逐漸降低到可以忽略的程度了。

陳經:中國一直在等反制機會,現在時機已到 - 天天要聞

1924年,美國政府收入中關稅的佔比還在16.8%,到1975年只有1.3%了,總額只有36.76億美元。2024年,美國政府關稅收入838億美元,佔比1.6%。比例固然不高,但是2017年美國關稅收入是330億美元,幾年來通過加關稅增加了不少關稅收入,似乎“有潛力”。

如果特朗普通過大幅加關稅,哪怕有效稅率達到對所有國家都加的10%,也能有個4000億美元的收入,對捉襟見肘的財政確實是個不錯的補充。

特朗普的另一個動機,可以說也是加關稅的最大目標,就是回到歷史上麥金萊代表的高關稅保護主義傳統,促進美國製造業發展。這並不是特朗普發明的,而是共和黨的歷史傳統。特朗普出於歷史直覺,認為加關稅既能增加財政收入,又能讓製造業回歸。包括減稅,幫助企業經營,都是美國歷史上的發展經驗。

特朗普還有一個戰術動機,用關稅作為“極限施壓”的武器。他在上一任就有嘗試,這次全面出擊了,剛上任就對加拿大、歐洲、金磚國家等多國發起了關稅威脅。

4月2日,特朗普公布了炮製的“對等關稅”表,以一國對美順差除以出口額,作為關稅的計算值。這是一個典型的“極限施壓”動作,這種算式讓經濟學家看不下去,偷換概念到開國際玩笑了,但特朗普本就是大搞霸凌,早就不要這種體面了,用來當訛詐工具。

陳經:中國一直在等反制機會,現在時機已到 - 天天要聞

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公布的計算公式(註:美方經過所謂核算,將ε、φ兩個係數分別給定為4和0.25,所以二者乘積為1,該公式可簡化表達為,綜合稅率=美方出口額-美方進口額/美方進口額。) 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網站

特朗普2018年開始和中國打貿易戰、關稅戰,他自認為是成功的操作。2020年1月15日,中美第一階段經貿協議在美簽署,在知識產權保護、技術轉讓、金融服務市場放開等方面,中國答應了一些條件,還承諾在兩年內額外購買2000億美元的美國產品和服務。中方的意圖是靠經貿領域加深合作的方式穩定預期,和以前對美的辦法是一致的,只是金額比較大。特朗普會認為,極限施壓起作用了,是個成功經驗。

本來特朗普是準備拿着大成果,連任成功,再擴大對全球打關稅戰的。但人算不如天算,疫情讓特朗普非常狼狽、惱羞成怒、走向瘋狂,連任也泡湯了。

2025年,特朗普捲土重來,再次祭出“極限施壓”的法寶,對許多國家威脅加關稅。這種施壓對小國得手了多次,巴拿馬、哥倫比亞等小國服軟。這次越南被加46%關稅,連忙溝通說要對美零關稅,特朗普發推宣布勝利,都算是極限施壓的成功案例。

在與加拿大、墨西哥的“北美關稅內戰”中,特朗普大體上能控場,但打得要複雜一些。加拿大歷史上和美國糾葛很深,鬥爭經驗並不少,不容易對付,特朗普也說很難搞。特朗普借口打擊芬太尼、非法移民,宣布對加拿大、墨西哥加25%關稅,後來又推遲、取消加關稅、給時間協商。經過反覆操作,特朗普逐漸換到了一些加拿大與墨西哥的妥協,算是“贏了”。

特朗普借口芬太尼問題,對中國兩次加10%關稅,但都沒有引發太大反應,中方僅對美國部分產品加關稅反制,主要是對毒品問題闡明立場。

資本市場對這些操作的反應都不大,美股還在2月中創了歷史新高。

陳經:中國一直在等反制機會,現在時機已到 - 天天要聞

通過一系列關稅操作實踐,特朗普認為自己是“天生贏家”。身邊人也無腦吹捧,50天50場勝利,贏麻了。於是特朗普無比自信,在4月2日搞了個“解放日”,拿出了很極端的關稅方案,對全球所有國家展開訛詐!

特朗普認為,接下來的劇本,就如美國財長貝森特說的,各國要爭相儘早找美國政府妥協,然後特朗普會減少一些施壓,觀察如何榨出更多油水。不少國家確實就是這樣打算的。

但是,接下來發生的事讓特朗普出乎預料。美股接連兩天大跌,指數都跌了約10%,市值跌掉6.4萬億美元。中國政府在4月4日宣布了力度極大的反制措施,11箭齊發,對美國所有商品加征34%的關稅,美股當天再次大跌。

在筆者看來,這正是中國一直在等的反制機會,時機已到。


三、中國關稅反擊

從美國關稅歷史中,也能分析出中國這次對美進行大力度反擊的底氣。

特朗普在關稅上打出了所有底牌,瘋狂地訛詐全球。這時,就是他最虛弱的時候,也是最佳的反擊時機。

筆者認為,特朗普在“關稅戰一直贏”的節奏中,犯下了冒進的大錯。胡佛成為美國歷史最差總統,是因為趕上了大蕭條運氣不好。但胡佛在1930年簽署法案,同意對全球猛加關稅,被國內政治壓力逼得做出了錯誤選擇。而特朗普2025年一手炮製了全球經濟的黑天鵝事件,冒進到主動對全球開打貿易戰,膨脹到瘋狂了。

中國從2018年起,一直在認真準備與美國鬥爭。在這個過程中,美國不斷出牌,中國也基本摸清套路了。而特朗普2025年4月2日的“解放日”行動,並無認真的後續動作準備,只想按以前的套路,等別國來妥協。中方的大力度反制,絕對出乎特朗普預料,也是美國難以應付的絕殺。

美國虛弱最根本的原因是製造業衰落了。加關稅能促進美國製造業發展,只是不懂企業實際運營的空洞想法。特朗普沒有發展美國製造業的成套措施,還不如拜登有智庫支持的成熟體系。

balaji srinivasan是著名的印度裔硅谷投資人、連續創業者、技術專家和未來學家,思想和觀點對科技行業影響力不小。他評論說,美國去工業化的一個癥狀是,許多評論者從未真正管理過實體企業。

陳經:中國一直在等反制機會,現在時機已到 - 天天要聞

上圖為美國汽車生產零部件來源,大部分汽車極為依賴外國供給。一個美國企業進口100萬美元零件,生產出產品賣120萬美元,毛利潤20萬美元。面對30%的進口關稅,它不會到本地生產零部件,因為“這等於只需要一點楓糖漿,卻被要求相當於種一棵楓樹”、“建立螺絲廠比為外國螺絲支付高額關稅要貴得多”。

這種情況下,企業只會以兩種方式應對,第一種是選用75萬美元的低價零部件,產品還是賣120萬美元,希望用戶接受;第二種是交30萬美元關稅,但產品賣150萬美元,希望能賣出去,在此之前,還得先借錢交關稅。

麥金萊時期,美國有全球效率最高的工人與工業發展體系,鼓吹高關稅發展製造業的道理還說得通。現在美國工人效率極低,加關稅也解決不了這個問題。特朗普以為自己能和麥金萊一樣,是刻舟求劍、東施效顰。

而中國的反擊,也以全球最強大的製造業實力為基礎,加稅硬剛有底氣,而且商家不妥協、人民幣不貶值。

經過多輪美國關稅衝擊,中國本土商家已經形成了一致預期:加價應對美國關稅。美國買家要求中國賣家承擔額外關稅,但中國商家要分擔多少,就漲價多少,沒有承擔餘地了。特朗普加54%的關稅,美國買家讓中國賣家分擔一半,那賣家就漲價27%,全承擔也行,漲價54%。中國製造業在全球沒有對手,都是自己人在打。美國買家愛找誰都行,能到外國找到供應商早去了。就算取消訂單也沒辦法,賠本生意不能做。

還有很多美資和外資企業在中國生產,出口美國,業務會受關稅衝擊,如蘋果受影響最大。這些企業只是在中國生產,如何支付額外關稅,如何討價還價搞豁免,都和中國沒關係。如果這些企業想轉移生產線,經過這些年實踐,情況也清楚了,沒那麼好轉。即使下定決心轉移,也需要中國供應鏈配合。特朗普肯定等不及了,現在就得給說法。

陳經:中國一直在等反制機會,現在時機已到 - 天天要聞

2018年特朗普對中國加關稅,人民幣出現貶值,相當於所有商品對美國降價,買家賣家商量關稅的壓力就小了。這次特朗普加稅後,人民幣並未大貶,還有一次1000個基點的拉升,穩匯率的目標明顯。一些人說要人民幣貶值20%-40%應對,是胡言亂語。人民幣不會因為美國威脅大加關稅就貶值,現在已經是大幅低估了,會將價格壓力傳導出去。

2024年美國對中國的出口有1435億美元,中國對所有美國商品加稅,對美國公司衝擊也不小。美股因為ai泡沫吹不動了,已經在牛熊邊緣,壓力很大。股市對中美經濟的影響很不一樣,美國經濟和特朗普都無法接受股市崩盤、低迷。

陳經:中國一直在等反制機會,現在時機已到 - 天天要聞

近期黃金價格突破3000美元,對美元長期信譽是沉重打擊。全球央行已經對美元有了判斷,紛紛增持黃金。美債壓力也不小,2025財年前5個月(從2024年10月起)利息支出就有4800億美元。接下來10個月,美國政府每個月要賣超過1萬億美元的國債,才能應付歸還本金、償還利息、財政赤字的要求。4月4日大跌後,納斯達克指數已經從高點跌了23%,進入熊市了。這些情況,都對美國經濟有很大壓力。

在這樣的時間點上,特朗普卻對全球所有國家搞關稅訛詐。實力最強的中國已經強硬反擊了,別的有實力、有經驗的的對手也紛紛在行動,加拿大、歐盟都不會像小國那樣容易對付。

經濟學家都不看好特朗普的關稅行動,這個判斷不需要多高的水平。美國製造業積重難返,不是加關稅就能解決問題的,需要精細的產業規劃、耐心的戰略執行,也就是學習中國。

特朗普的本意,不是真想發起不可控的全球關稅大戰,他沒有這樣的預案。美國這屆政府草台班子作風明顯,已經出了不少錯漏。特朗普只是想極限施壓,然後對手被迫妥協,按他預想的方式談條件給好處,搞所謂“交易的藝術”。

我方有準備,對方無準備;我方耐心等待時機,對手瘋狂四面出擊。中國的關稅反擊已經痛擊了美國股市,在最合適的時機直擊特朗普的弱點,必將取得振奮人心的戰果。

陳經:中國一直在等反制機會,現在時機已到 - 天天要聞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平台觀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關注觀察者網微信guanchacn,每日閱讀趣味文章。

國際分類資訊推薦

一夜醒來,特朗普瘋了 - 天天要聞

一夜醒來,特朗普瘋了

當地時間2025年4月7日,特朗普在社交平台發文稱,中國不顧其警告,決定對美商品加征34%的報復性關稅,這是在中國“長期濫用關稅政策、操縱匯率、非法補貼企業”等行為之外的新一輪加征。
新一輪冷空氣來襲!雲南這些地方將降溫降雨…… - 天天要聞

新一輪冷空氣來襲!雲南這些地方將降溫降雨……

據云南省氣象台消息本周后期雲南將出現降溫降水天氣過程4月7日-9日,受高原短波槽、南支槽及副高外圍西南氣流影響,我省東部邊緣、南部和西北部邊緣有陣雨局部中雨,其他大部地區以多雲間晴為主,南部局地有雷暴大風、冰雹等強對流天氣,中北部午後局地有
新加坡外長:特朗普關稅政策對小國尤其不利,更多的國家可能轉向中國 - 天天要聞

新加坡外長:特朗普關稅政策對小國尤其不利,更多的國家可能轉向中國

【文/觀察者網 陳思佳】美國總統特朗普執意徵收所謂“對等關稅”,已遭到國際社會的普遍反對。據《金融時報》4月7日報道,新加坡外交部長維文表示,特朗普的關稅政策可能引發“全球貿易戰”,尤其對新加坡等小國不利。他指出,關稅可能促使更多國家轉向中國,進一步提高中國在全球貿易中的地位。維文指出,特朗普對從新加坡...
支持特朗普的美國億萬富翁“金主”們開噴關稅:將引發經濟核戰爭 - 天天要聞

支持特朗普的美國億萬富翁“金主”們開噴關稅:將引發經濟核戰爭

【文/觀察者網 阮佳琪】據美國《華盛頓郵報》、英國《金融時報》等8日報道,隨着愈發擔憂特朗普的關稅政策將導致市場崩潰,公開批評、反對美國總統這一決定的億萬富翁、金融家們的人數越來越多,其中也包括特朗普的政治“金主”們。“最尖銳”的批評言論來自,在2024年美國總統大選中“倒戈”支持特朗普的美國億萬富翁、知...
中方對美加稅34%,特朗普團隊陣腳一下子就亂了 - 天天要聞

中方對美加稅34%,特朗普團隊陣腳一下子就亂了

奉陪到底,中方出手對美加稅34%,特朗普的回應,已然方寸大亂!近來,因特朗普政府的一紙關稅,全球貿易版圖劇烈震顫。白宮以“對等關稅”為名,對中國商品加征34%的懲罰性稅率,並威脅各國“不得反擊”。中方迅速祭出組合拳反擊,這場由華盛頓單方面挑起的貿易戰火,最終演變成一場暴露美國戰略短視和決策混亂的“關稅鬧劇...
以舊換新“熱”高原 - 天天要聞

以舊換新“熱”高原

2024年,我區商務部門大力推進消費品以舊換新工作,統籌推進汽車換“能”、家電換“智”、家裝廚衛“煥新”以及電動自行車以舊換新。在政策扶持和換新活動的有力推動下,各類消費品迎來一輪又一輪銷售高峰,為高原群眾帶來了實實在在的便利和實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