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昭陽區按照推進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要求,聚焦“建精指揮中樞、建實平安前哨、建全神經末梢”目標,健全完善“三個一”工作體系,全面推進綜治中心規範化、實戰化、精細化建設,不斷提升基層社會治理效能,奮力書寫新時代“楓橋經驗”昭陽實踐新篇章。
建精“指揮中樞”,一個樣板抓實規範化建設
區分模塊抓硬件。聚焦“統籌協調、組織實施、實戰處置、一線防護”4大功能,按照“七區”(窗口服務、矛盾糾紛調處、集中辦公、綜治信息化指揮調度、公共法律服務、信訪工作和心理服務)建設標準,分級分批組織綜治中心建設。今年以來,全區完成1個區級綜治中心建設、3個鄉鎮(街道)綜治中心升級改造、181個村(社)綜治中心設施維護,硬件基礎得到有效提升。
統一標準抓軟件。突出“四到位”(人員、經費、辦公場所、辦公設施)、“五統一”(牌子、標識、制度、流程、台賬)要求,統籌人員、落實經費,規範流程、制度上牆,挂圖作戰、完善檔案,全力推動綜治中心實體化、實戰化運行。截止目前,區、鄉、村3級201個綜治中心,全部完成定人、定崗、定職責工作。
融合職能抓服務。在區級綜治中心設立“指揮所”,由區委政法委1名副書記擔任指揮長,公安、司法、信訪等部門各1名領導任副指揮長,聚合“四中心”(訴訟服務、檢察服務、公共法律服務、信訪接待)職能,開展“常駐+輪駐”式辦公,6個部門進駐多部門輪駐,構建“一站式受理、一攬子調處、全鏈條解決”服務模式。
建實“平安前哨”,一套機制抓強實戰化運行
“一個窗口”受理登記。設立“一站式解紛超市”,以“中心牽總、部門協同,一站受理、分流辦理”運行方式,區分13種矛盾糾紛(婚戀家庭、鄰里、交通事故、勞動人事、教育培訓、醫保、土地森林草場、口角紛爭、經濟、房屋宅基地、土地徵用、損害賠償、其他),分門別類進行登記、受理、解答、分流、處置。
“一個平台”處置反饋。依託綜治中心調解平台,構建“普通矛盾網格調、複雜矛盾中心調、疑難矛盾專家調”三調體系,遴選60名金牌律師、84名調解專家、16名法律工作者,組成重大疑難複雜糾紛人民調解專班,根據矛盾類型、持續時間、衝突烈度、問題性質等因素,按照紅、黃、綠三個等級進行分級管理,“派單式”組織調解,成功率提升20%以上。“
一套制度”議事管事。區、鄉、村3級綜治中心統一建立“工作例會、協商議事、情況報告、日常管理、督辦問責”5項工作制度,村(社區)每周、鄉鎮(街道)每半月、區每月召開分析研判會,總結工作進展、分析研判形勢、制定工作措施,有效解決前端信息預警不及時、中端應急處置不迅速、末端跟蹤反饋不到位的問題。
建全“神經末梢”,一張網格抓細精細化治理
貫通治理“順風耳”。以綜治中心為載體,與公安、信訪、司法等21個部門搭建情況互通、信息共享機制,綜治中心每日匯總公安警情、網絡輿情、信訪實情等數據,收集治安警情、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動態,提升預警預防和協調處置能力。截止目前,區級綜治中心信息處理量達20餘條/日。
安裝治理“千里眼”。持續推動“小小探頭連萬家、鄉村振興平安行”活動,與聯通、電信、移動3家公司簽訂合作協議,推送“六大禮包”(智能、關愛、守護、共享、防溺水、出租屋),不斷提升探頭安裝率覆蓋率。截止目前,全區安裝小探頭25.5萬個,在站崗放哨、風險預警、親情聯絡、服務民生等方面發揮了較好作用。
織密治理“方格網”。全面實行“雙網格長”制度(每個村(居)民小組安排一名公職人員擔任第一網格長,村(居)民小組長擔任網格長),全區設置3072個網格,26342個微網格,以村(居)民小組、小區、樓棟為基本單元,共計3072名幹部下沉到各網格,開展信息採集、普法宣傳、隱患排查、糾紛調處等工作,有效夯實基層基礎。
來源:昭通政法
責任編輯:史燕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