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克蘭接受停火建議,而美國立即恢復對烏克蘭安全援助。如果臨時停火是停戰的起點,那為什麼還要繼續援助?
□作者 孫興傑(中山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
當地時間3月11日晚,美國和烏克蘭高級別代表團在沙特舉行會談後,雙方發表了聯合聲明。烏克蘭願意接受美國的建議,立即實行為期30天的臨時停火,經雙方同意可延長停火期限,但須經俄羅斯接受並同時實施。美方將立即解除情報共享暫停的狀態,並為烏方提供安全援助。雙方同意儘快達成開發烏克蘭關鍵礦產資源的全面協議,以增強烏克蘭經濟並確保烏克蘭的長期繁榮和安全。
↑當地時間3月11日晚,美國和烏克蘭高級別代表團在沙特吉達的會談結束。圖據央視新聞
美烏聯合聲明似乎一掃此前在白宮“口水戰”的陰霾,而且在俄烏停火議題上取得了重大進展。現在問題來了,烏克蘭同意美國提出的臨時停火,俄羅斯會同意嗎?當下普遍認為,現在“球”在俄羅斯一邊。
從美烏的聲明中能夠看到,雙方都有妥協,烏克蘭接受臨時停火的建議,而美國恢復安全援助,並推動“持久和平”和“長期安全”。
在美烏舉行會談前,俄羅斯方面稱烏克蘭對俄羅斯發動了330多架無人機襲擊。在此前,俄羅斯對烏克蘭也發動了大規模的進攻,被認為是藉助美國暫停對烏克蘭軍事和情報援助的機會窗口發動進攻,而烏克蘭則在與美國會談前顯示本國的進攻能力。雙方攻防正酣之際,如何實現停火?對俄羅斯來說,臨時停火30天可能是個燙手山芋。
首先,停火主要是海空戰場,包括導彈、遠程無人機、炸彈。俄羅斯的優勢是導彈進攻,而烏克蘭長期面臨防空的困難,停火至少可以讓烏克蘭免於導彈和炸彈的轟炸,而烏克蘭遠程無人機的作戰能力也有很大提升,對俄羅斯境內的軍事目標構成很大威脅。整體來看,海空停火對俄軍的進攻能力是比較大的約束。那地面部隊是否停火呢?如果不能實現的話,烏軍更有能力穩定防線,尤其是庫爾斯克一線。
其次,雙方的戰爭能力和意志似乎並沒有發生根本變化,戰場的攻防烈度不降反升。特朗普近來進行的極限施壓“停火攻勢”製造了輿論泡沫,俄烏雙方的距離其實並沒有縮短。烏克蘭接受了臨時停火,並不意味着要損害自己的領土和主權;俄羅斯在最近一段時間重提“特別軍事行動”的既定目標。此外,俄羅斯總統普京表示,俄烏和平方案必須是俄羅斯自身能接受且能確保長久和平的方案,從而確保俄羅斯在和平安全的環境下穩定發展。就當下來說,臨時停火大概意味着雙方積蓄力量,當然,能夠推進的工作主要在人道主義救援等。
最後,烏克蘭接受停火建議,而美國立即恢復對烏克蘭安全援助。如果臨時停火是停戰的起點,那為什麼還要繼續援助?此前美國“暫停”對烏克蘭的支持,並不是為了停火,而是壓迫澤連斯基低頭認錯,“感謝”特朗普。當澤連斯基幡然醒悟,態度轉變了,恢復援助看起來才合乎情理。更深的原因在於,如果美國切斷援助,任憑烏克蘭潰敗投降,那美國又憑什麼讓普京停火呢?
眼下,特朗普能不能搞定普京,一通電話就能說服普京24小時內停火嗎?也許特朗普想要追求這種劇場效果,但俄羅斯的立場近來並沒有發生根本變化。相反,因為特朗普政府施壓烏克蘭以及歐洲,俄羅斯可能已經提高了自己的預期。對於俄羅斯來說,接受停火建議能得到什麼好處?這是美國要說服俄羅斯停火的關鍵。
(本文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媒體立場)
編輯 趙瑜
紅星評論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