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和波蘭要求澤連斯基必須向特朗普服軟,因為美國已經斷掉了對烏克蘭的支持。
幾天前,澤連斯基和特朗普談崩了,特朗普重新開出了條件,要求澤連斯基必須公開道歉,停止批評俄羅斯普京,並明確表示希望和平解決衝突。
澤連斯基肯定是不願意的,於是英國和波蘭強烈要求澤連斯基服軟。
其實澤連斯基和特朗普的會晤,將事情推向了另外一個方面:烏克蘭公開蔑視特朗普權威,美國如果還想維持自己的威信,實際上要麼摁住烏克蘭,要麼摁住俄羅斯;因為美國要充當烏克蘭和俄羅斯直接的調停者,並且已經單獨和俄羅斯媾和。
我想起德國的一句玩笑:我從沒想過德國有一天將不得不從美國的入侵中保護烏克蘭,搞不好一語成讖;
“你想引發第三次世界大戰嗎?”——特朗普吼澤連斯基。
所以面對這種情況,歐洲選擇和稀泥,將事態降級成特朗普和澤連斯基的私人矛盾,以及無心之失,糊弄過去。
斯塔默提出了實現烏克蘭持久和平的三個要素:
1.強大的烏克蘭,在必要時能夠戰鬥,並擁有強大的談判地位。
2.歐洲的支持和安全保障。
3.必須來自美國的支持。
“如果不能打敗俄羅斯,歐盟如何能打敗中國?畢竟中國的經濟比俄羅斯強得多,而且軍隊比俄羅斯大得多。”——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卡拉斯
其實很多人低估了美國對歐洲的影響,實際上這事把歐洲老爺們嚇壞了,面子說支持烏克蘭,同時讓烏克蘭趕緊去道歉。
其實我個人認為澤連斯基還有兩張牌
第一,直接跟普京簽訂合約得了,反正都是賣國,最後都是普京要簽字,直接跟普京簽字還沒了美國這個中間商賺差價。或者乾脆,烏克蘭以加盟國身份與俄羅斯直接合併了,這張牌一出,估計特朗普都要哆嗦;
第二,澤連斯基什麼都不簽,任何賣國條約都不簽,就坐等俄羅斯打進基輔,然後流亡到歐洲組織烏克蘭流亡政府,號召國內打游擊。
但是從澤連斯基的角度看,歐洲的做法是個死循環:
相信歐洲,那就應該聽他們的,去服軟;
不相信歐洲,那就別聽他們的,別去服軟;
如果相信歐洲,那就相信歐洲能支援他打到底,不用理會美國;
如果不相信歐洲,那就別指望歐洲支援,還是得去靠美國;
進而推導出一個矛盾的邏輯:
如果澤連斯基相信歐洲,那就應該聽他們的,去服軟,同時相信歐洲能支援他打到底,不用理會美國;
如果澤連斯基不相信歐洲,那就別聽他們的,別去服軟,同時別指望歐洲支援,還是得去靠美國;
澤連斯基估計就魔怔了;
所以總結起來:
一盤菜正在討論另一盤菜的命運;
區別就是誰先上的區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