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日上午,松江高科技園見證了一場毛髮診療領域的歷史性變革。磅策醫療第一代hairo®毛囊提取設備(又稱:植髮機器人)新品上市發布會舉行,宣告着亞洲毛髮診療行業邁進了智能化新時代。
磅策醫療位於松江,是哈工大機器人體系孵化的一家專註醫療機器人的公司。近日,其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第一代植髮機器人已成功獲得國家葯監局nmpa三類醫療器械註冊證,可以正式“上崗”。
磅策醫療ceo張兆東表示,“植髮機器人是結合了機器人、3d成像、ai人工智能等先進科技於一體的植髮醫療輔助系統,通過計算機控制機械臂進行植髮手術。”
此前,國際上只有美國成功研製出artas植髮機器人,因此壟斷了整個國際市場。磅策醫療經過近五年的研發,投入約9000萬元,終於成功研發出中國人自己的植髮機器人,打破了美國的壟斷。
作為毛髮醫療行業內的龍頭企業,大麥微針植髮執行董事兼副首席執行官崔韶芳攜手磅策醫療簽署了ai植髮機器人的落地儀式。大麥微針植髮此次與磅策醫療攜手,深度探索ai植髮解決方案,也意味着他們或將成為全亞洲首家成功落地植髮機器人的毛髮診療機構。
崔韶芳介紹,相比人工,植髮機器人的優勢主要體現在精準性、穩定性等方面。“植髮機器人利用先進的圖像識別技術和ai算法,能夠精準地識別和提取毛囊。相比人工操作,機器人在毛囊提取的角度、深度等方面都能達到更高的精準度,減少人為因素導致的誤差;在手術效率上,機器人可以持續穩定地工作,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效率,縮短手術時間。同樣,植髮機器人可以承擔一些重複性、規律性的毛囊提取工作,降低醫生的工作強度,減少醫生因長時間疲勞操作而可能出現的失誤。”
但第一代機器人也存在自身的局限性,目前它還不能完全解放醫護人員的雙手。“它現在獲得的是取發的資質,還沒有獲得種發的資質。必須具備這兩種資質,才能完成整個植髮的流程。未來,它們將成為醫生的得力助手,在很大程度上節省人工成本,一天可以完成更多台手術。”
可以預見的是,植髮行業的醫生將不會因為機器人的出現而大批量下崗。“醫生在植髮手術中仍起着關鍵作用,比如術前要對患者進行全面的診斷和評估,根據患者的脫髮情況、頭皮狀況、個人需求等制定個性化的植髮方案等。”
不久之後,hairo® 植髮機器人就將在大麥微針植髮上海分院進行首次亮相,隨後逐步在全國各分院進行推廣應用。崔韶芳承認,因為機器人設備昂貴,所以植髮手術的客單價會出現一定上漲,因此這類手術其實更適合中高端患者。“但正如我們一直倡導的理念,患者不是一定要用手術的手段來治療。我們更注重養護等綜合治療,而不僅僅是植髮。如果能花幾千塊錢解決脫髮的問題,就不是非要做幾萬塊的手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