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又要加關稅了,這次是汽車。據美媒報道,特朗普計劃在4月初,對進口汽車、半導體和藥品加征額外關稅,汽車是25%,半導體和藥品可能更高。理由是這些企業從美國賺了太多錢,必須吐出來。特朗普還是那套說辭,到美國建廠將沒有任何關稅,這一個絕佳的機會,你們自己看着辦吧。
(不得不佩服特朗普精力過人)
一、汽車關稅
半導體和藥品,相對來說,還是美國的優勢產業,對其他國家影響不大。但對汽車加征高額關稅,絕對會引發一場災難。我們都知道,美國是建立在車輪上的國家,對汽車的需求量非常大。汽車產業是美國工業的核心支柱,同時他們進口汽車的量也很大,2024年美國進口了超過800萬輛汽車,涉及產品總價值約為4710億美元,這可不是一筆小錢。
按進口額來算,美國進口汽車產品最多的國家,依次是墨西哥、日本、韓國、加拿大,還有德國。因為有北美自貿協定的存在,之前墨西哥和加拿大的汽車產品進入美國免稅。但是現在,好日子到頭了,加墨兩國再想把車賣到美國,要先給特朗普交一筆“過路錢”。
(美國是車輪上的國家)
汽車這個產業很特殊。它比半導體、藥品更依賴全球化和一體化的供應鏈,可以說是牽一髮而動全身。你像很多美國車企,都要從國外進口零配件,運回本土組裝,特朗普加了這麼高的稅,對本土車企的影響非常大。據華爾街估算,就算是按25%的稅來算,美國生產一輛新車的平均成本都會達到5.45萬美元,比2024年高了12%。
二、通脹危機
注意啊,這還只是成本,不是消費者買車的錢。那你說美國普通人買不起車怎麼辦?特朗普可不會關心。之前也有媒體問過特朗普,說加征額外關稅會推高通脹,怎麼解決?特朗普回答說,這是“美國優先”的必然代價,大家要忍耐短暫的痛苦。等其他國家的企業聽我號令來美國建廠,一切都會好起來的。
真的是這樣嗎?特朗普話說完,日、韓、歐盟等各方勢力都在採取行動,日本首相石破茂說這種情況“很奇怪”,他將和特朗普交談尋求豁免。韓國方面也派高官訪美,要美國手下留情。歐盟的態度相對強硬一些,他們試圖聯合加拿大、墨西哥,對美國商品徵收“報復性關稅”,但不管是哪種解決方案,這些國家都沒有提到,願意聽從特朗普號令,把工廠搬到美國去。
(美國製造,日薄西山)
他們心裡很清楚,現如今的美國,就是製造業的黑洞。國家政策朝令夕改就不說了,美國在上世紀6、70年代培養出來的那批優秀工人,也早已消失不見。美國本土的汽車製造商整天被工人折騰地死去活來,把自己家的明星產業搬到美國去,只會是死路一條。
三、兩敗俱傷
這場鬧劇的最終結果啊,大概率是美國和盟友兩敗俱傷,美國人該進口的汽車還是會繼續進口,他們自己又產不出那麼多,只不過代價會由消費者來承擔。而其他國家的汽車產業,會因為成本增加、市場縮減,遭遇更大的打擊,像2024年年底,德國多家車企大裁員的盛況還會反覆出現。
(德國又無奈躺槍)
唯一得到好處的,恐怕只有特朗普,他一方面展現了自身強硬,額外加征的關稅也是實打實能拿到手的錢。至於說汽車關稅對中國有什麼影響?答案是幾乎沒影響,我們的汽車本來也沒出口多少到美國去,他愛加多少關稅就加多少。等到中國的汽車征服了俄羅斯、歐洲和全球南方國家市場,咱們的車企啊,估計早就把美國競爭對手甩在身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