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如鎮街道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持續深入推進“微心愿”工作,秉承“傾聽群眾聲音、滿足群眾需求、凝聚基層力量”的理念,用心用情為群眾紓困解憂。
街道積極探索“黨建+微心愿”服務新模式,通過聚焦民生“小切口”、找准服務“着力點”,推動“小心愿”實現“大改變”,以精細化服務辦好一件件貼心“微實事”,不斷提升居民的幸福感與獲得感,為書寫民生“幸福卷”貢獻真如溫度與智慧。
微光築夢燃動年度暖心篇章
為確保微心愿工作有序推進,真如鎮街道以黨建引領社區治理為主線,聚焦轄區居民“急難愁盼”,通過規範流程、閉環管理,探索建立了“心愿早發現、需求大家談、事項快速辦、難題分期干、成效回訪看”的閉環工作機制,用心用情用力解民憂、辦實事。通過社區微網格、線上平台、現場徵集等方式,2024全年共收集微心愿198條,內容涵蓋生活幫扶、醫療保障、教育支持、文化活動等多個領域。

溫情匯聚繪就真如幸福畫卷
堅持“民有所呼、我有所應”的原則,不斷整合區域化黨建聯盟單位、轄區能人、社會組織、愛心企業等各方資源,充分凝聚多元主體力量,發揮基層黨組織、志願者團隊等橋樑紐帶作用,聚焦群眾密切關注的“關鍵小事”,推動各方力量主動認領“微心愿”,累計完成微心愿146條,覆蓋群眾510人次,切實用“微心愿”承載起“小幸福”。
讓我們一起回顧
那些“如願”的溫情瞬間
一次走訪貼心又安心
“年紀大了,牙口不好,吃東西都不香了。孩子們不在身邊,也不知道附近哪家口腔醫院靠譜……”
在一次上門走訪社區幾位獨居老人閑聊中,聽到老人們無奈的話語,工作人員心裡一陣酸楚。為讓老人們安心,街道立刻通過“黨徽在閃耀”小程序發布了這條微心愿。消息發出不久,街區的愛心企業伊爾意口腔就主動聯繫,表示願意為老人們提供十幾張免費洗牙券和口腔義診服務。聽到這個消息,老人們既驚喜又感動,連連說道:“真是沒想到,隨口一提的事,你們這麼放在心上!”
這份“微心愿”的實現,不僅解決了老人們的燃眉之急,更讓他們感受到了社區的溫暖和關懷。原來,愛與善意從未遠離,它們藏在每一份小小的牽掛里,藏在每一次真誠的行動中。
一份餃子暖胃更暖心
街道社區黨群服務中心裡的“微心愿牆”上,張貼着居民們的一張張心愿卡片,其中有張卡片上寫着“希望冬至能吃上熱騰騰的餃子”,落款是保潔阿姨。社區工作人員看到後,立即聯繫了社區食堂,在冬至這一天,精心準備了一份份熱氣騰騰的餃子,送到了環衛保潔工人和其他戶外工作者的手中。
熱氣騰騰的餃子不僅暖了胃,更暖了心。這份暖心的關懷,讓這個寒冷的冬天多了一份濃濃的溫情。這一天,寒風似乎也變得柔和了,那份感動和暖意,將成為她們在冬日堅守的力量源泉。
一句保重是關懷也是動力
在城市的街頭巷尾,總有一群風雨無阻的身影——他們是外賣員、快遞員,是穿梭於樓宇間的“騎行俠”,更是城市運轉不可或缺的“毛細血管”。為讓他們感受到更多的溫暖與歸屬,街道以“暖‘新’包”為紐帶,將關懷送到他們手中。
寒冬里,一份份裝滿手套、暖寶寶、護手霜的“暖‘新’包”,不僅驅散了冬日的寒意,更讓他們的心暖了起來。一位外賣小哥接過“暖‘新’包”時,笑着說:“有人惦記着我們,這份心意比什麼都珍貴。”
這份關懷與牽掛,溫暖了這些“騎行力量”,更激發了新興群體的活力,讓他們成為城市治理的重要力量。他們從城市的“奔跑者”變身治理的“參與者”,無論是幫忙發現安全隱患,還是協助社區宣傳政策,他們的身影越來越多地出現在社區的各個角落。一位快遞小哥自豪地說:“以前覺得自己只是送快遞的,現在感覺自己也成了社區的一分子,能為街坊鄰居做點事,特別有成就感。”
一頓團圓飯是關愛更是歸屬
在萬家團圓的日子裡,西村叮咚站點的配送員們依然穿梭於城市街巷,忙碌在樓宇之間。這些“城市擺渡人”為了讓居民們能及時吃上新鮮菜,放棄了返鄉與家人團聚的機會,堅守在崗位上。為感謝他們的辛勤付出,提升這些城市建設者的歸屬感、幸福感和獲得感,西村居民區黨總支向街道提議,為這些新興領域群體準備一頓暖心團圓飯。

街道迅速行動,組織街區熱心商鋪和社區黨員志願者們,精心準備了一桌豐盛的年夜飯。一張張熱情的笑臉、一句句溫暖的話語、一道道美味的菜肴......還有沿街商鋪老馬記幫忙送來剛煮好熱氣騰騰的餃子和春卷,讓叮咚配送員們倍感溫暖。在美食與歡聲笑語中,溫情在每個人的心中蔓延,驅散了冬日的寒意,也溫暖了每一位堅守崗位的新業態從業者的心。
這不僅僅是一頓團圓飯,更是一份來自社區大家庭的關懷和認可。它傳遞着城市的溫度,彰顯着社會的進步,也詮釋着“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的深刻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