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中國工資佔比GDP約40%!
本人認為:對不同統計方法得到的計算結果進行簡單粗暴的比較,不是耍流氓,就是別有用心!
這本質是基於美西方統計和計算的結果,一些AI直接網絡搜索數據並應用,而沒有深度分析問題,而產生嚴重誤導。
DeepSeek(小虎鯨)開元後,成為世界最強AI。本文就中國工資佔GDP比例問題,向小虎鯨同志發問,並把結果直接拿來與大家分享。
美國超50%、中國只有10%的數據來源
- 傳統AI的解答(ChatGPT和其他AI):
某AI的回答,顯然是直接引用的大數據,而沒有深度思考
- 網絡媒體報道:
搜狐網、網易引用的文章,但不一定代表網站官方
- 自媒體的千篇一律:
自媒體千篇一律
看看聰明的小虎鯨DeepSeek如何看待這個問題
作者不強行解釋,直接上小虎鯨截圖。
- 美國、歐洲情況
小虎鯨先給出數據來源和統計口徑
此處小虎鯨給出美國總工資和薪金收入的計算範圍,即覆蓋人群、統計內容和排除項。總工資佔GDP比例,當然是總工資收入直接除以GDP了。
再解答網友的疑問
此處小虎鯨給出美國收入不平等問題和統計盲區。如前1%的人群收入佔20%以上。高收入人群依靠投資來賺取巨額利潤,如華爾街大亨,這實則導致“工資佔比GDP”掩蓋分配不平均。而中低收入者才依賴工資。
也就是說,美國普通人確實是“被平均”了,而且較嚴重。
重點看“進一步思考”
此處小虎鯨一針見血指出問題要害!如,工資佔比高≠勞動者獲得感強。再如,政策討論應該聚焦於如何提高普通勞動者的實際收入,而非僅關注總量佔比。
這裡補充下:小紅書“中美網友對賬”後,實則美國普通民眾工資收入較低,負擔沉重,甚至負債纍纍。
重點:這裡小虎鯨還給出中國總工資收入與GDP佔比在40%左右!
這是小虎鯨按美國和歐洲統計方法計算的結果,並非網絡自媒體瘋傳的8%、10%,或者接近官方的15.6%等。
接下來,我就中國工資佔比GDP40%這個數據向小虎鯨提問。
小虎鯨不但給出它的估算原則,還解釋了中國官方數據為何是15%左右。
- 中國情況
這裡放出DeepSeek的思考過程
這裡我放出小虎鯨的思考過程,其實是為了對後續截圖更好的理解。
工資佔比和工資總工資的官方統計
此處小虎鯨解釋了很多,這裡應該是重點。這裡全國城鎮就業人員工包括“非私營”和“私營”兩類。
未計入者包括農民、個體經營者(小商販,自由職業者等)。還有部分社保、公積金等未完全統計進來。
學術修正後的中國工資佔比結果
此處小虎鯨給出學術修正後的中國工資佔比GDP為33.1%,還有很多仍然為計入,比如與網絡有關的一些就業崗位未計入(如網紅直播帶貨、快遞小哥、網約車司機等)。如果計入,可能接近40%。
小虎鯨分析了中國工資佔比低的經濟結構原因。這是我們要關心的地方。作為公有制經濟主導的國家,這會是今後改革的方面。
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的差距
此處小虎鯨給出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的差距,如德國最高。給出提高勞動者收入,加快經濟結構轉型的看法。當然,也給出完善統計改革的建議。
總體上,如何理解總工資收入是關鍵!統計也是關鍵。
- 結論
基於小虎鯨的詳細分析:
1.美國工資收入、GDP統計,計算工資佔比GDP超50%,僅數據而言,可以說沒有問題。但問題在於這不能反映美國民眾普遍狀況,實際上,美國民眾貧富差距很大。
2.我國官方統計和計算,其實都“往小的”算了。這樣公布的結果,讓我們很多網友感到震驚。實際上如果按美國和西方統計和計算方法,我們的工資佔GDP比例約40%,確實已經不錯了。當然,這仍低於西方。
3.這也為我國經濟結合調整和改革提供一定參考。如小虎鯨最後說,這一數據反映經濟結構和分配製度的特點。需要通過改革不斷提高勞動者在經濟成果中的實際分享比例。
我們官方一向低算,你能理解這是為什麼嗎?
其實,細心的我們會發現,不只工資收入佔比低,還有很多“低”。
比如,物價低,物價指數低。(這個不錯)
比如,而GDP總量雖列世界第二,但人均GDP仍然低。比如,我們鋼材、發電量和消耗量、公/鐵路里程雖然遙遙領先世界,但人均低仍然低。比如,人均森林耕地面積低……
再比如,我國中等收入低,按上文國家統計和公布的工資收入估算,中等收入低於5000元每月。
甚至,網友調侃——中國人均航母低……
我國任何總量除以人口基本盤,幾乎都較低。
這些年,美西方國家一直聲稱中國已是發達國家行列,並要我們“多履行國際義務”。比如,就碳排放問題,要中國交昂貴的費用。這其實是其想遏制中國發展崛起的如意算盤。
通常我們予以堅決反駁,往往堅持用人均數據同美西方國家做對比。
如此,好多數據,我們都落後於西方。因而,我們沒有理由承擔更多國際責任。
總之,我們國家仍是發展中國家!各位繼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