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6日上午,上海市政協十四屆三次會議舉行“堅持把全過程人民民主融入城市治理現代化,構建‘四個人人’城市治理共同體”專題會議。會議現場,市政協委員劉健惠在發言時建議關注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
1月2日,國家衛健委將2025-2027年確定為“兒科和精神衛生服務年”。此前,上海也已將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列入《上海市精神衛生體系建設發展規劃(2020-2030年)》。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是民生之關切,涉及的面廣且較為複雜,治理更是面臨諸多困難挑戰。
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注意到,此次上海兩會,有十餘份政協委員提案聚焦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從機制建設、醫保支付、家長教育等各個方面進行建言。
市政協委員劉健惠在專題會議上發言。 新民網 圖
完善心理健康服務支付保障體系
劉健惠在會議上的發言指出,主要問題涉及三方面,一是在 “校家社醫” 協同上缺乏機制保障,如缺乏醫療專業人員參與,校內早期干預、識別能力不足等。二是實際需求量大,醫療機構精神衛生服務資源相對不足,也缺乏引導社會組織參與的有效機制。三是支付保障體系有待健全。
她對此提出兩點建議。一方面,建立健全“校家社醫”協同機制,重點是青少年心理危機干預體系、心理救援隊伍建設。加大心理健康知識普及力度、組織醫療衛生機構進校園、進社區進行科普宣傳。加強校內心理教師隊伍建設,通過醫療機構與學校互派培訓,醫療機構支持學校開展學生 “心理體檢”。在有效監管的前提下,劉健惠認為可以適當引導、鼓勵社會組織培養專業的心理諮詢師和社會工作者,緩解醫療資源和專業人員的相對不足,從而推動形成常態化、規範化的兒少精神心理篩查、診療、康復網絡。
另一方面,要完善心理健康服務支付保障體系。可以進一步開展心理諮詢醫保支付價格論證,逐步擴大少兒心理諮詢醫保支付範圍。通過嚴格的資質審核和掛牌授權等方式,將符合要求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社會心理諮詢服務納入醫保範疇,拓寬民眾獲取專業心理諮詢服務的渠道。另外,可以建立“少兒居保+少兒住院互助基金+商業保險”銜接的多層次支付保障體系,鼓勵商業保險開發針對心理健康服務的專屬險種。
提高家長心理健康素質
學生壓力增大,家長群體的壓力狀況也不容忽視。家長心理健康不僅關乎自身生活品質,更對學生成長發展影響深遠。家長自身的心理健康狀況和對於心理問題的理解,也對孩子的心理健康起着關鍵作用。
此次參會,市政協委員、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副局長王訓國提交了《關於本市重視提高家長心理健康素質,促進學生健康成長的提案》。王訓國認為,當前家長存在缺乏對孩子心理問題的理解、缺乏和有心理問題的孩子溝通的有效策略和技能、無法和心理老師順利開展合作、和孩子之間互相轉嫁壓力等問題。
就此,提案中建議要提升家長心理知識水平,學校可藉助心理健康機構,開展心理知識普及課程,涵蓋青少年心理發展特點等;採取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方便家長學習,同時還可提供一對一或小組輔導課程,指導家長學習相處方式和溝通技巧;此外,學校可以搭建家長與心理健康機構之間的溝通平台,明確家長和心理老師的角色及合作流程,加強和心理專業人員的合作。
提案認為,心理健康輔導服務不應局限於青少年,還應面向家庭整體提供。通過心理健康機構提供心理健康評估服務,能夠發現家長心理問題並提供個性化諮詢和治療方案,減少家長自身問題對孩子的影響。為家庭提供整體的心理健康輔導,能夠減輕家庭內部學習壓力帶來的緊張氛圍,緩解學生學習壓力轉嫁的問題。
關注校園“隱性”欺凌問題
市政協委員姜琦則在提案中提出要關注中小學校園“隱性”欺凌行為,重視由此引起的中小學生心理健康問題。
他所提交的《關於重視和解決中小學校園“隱性”欺凌行為,全社會共同關注中小學生心理健康的提案》指出,中小學校園欺凌行為是教育領域關注的焦點,目前案例中隱性的言語欺凌尤為常見。校園欺凌行為會影響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導致不健全人格的形成。這種危害不僅體現在受害者身上,欺凌者的身心同樣不能得到健康發展。
為了有效解決中小學校園“隱性”欺凌行為,形成全社會共同關注學生心理健康的氛圍,提案提出三點建議:
一是加強學校教育與預防。要加強師德、師能及教師隊伍的法治觀念建設,提高教師素質。建議制定完善校園欺凌事件的預防和處理制度、措施,建立校園欺凌事件應急處置預案。集中對學生開展以校園欺凌治理為主題的專題教育,組織教職工集中學習對校園欺凌事件預防和處理的相關政策、措施和方法等。學校和老師要及時發現、調查處置校園欺凌事件,及時嚴肅處理實施欺凌的學生。
二是加強社會教育與預防。加強學校安全管理,健全安全管理機構,建立健全預警機制。對於學生欺凌行為、涉校涉生違法犯罪的事件,要從有利於恢復孩子身心健康、儘快回歸正常生活學習的立場出發,及時進行針對性的教育引導和幫扶。對於受欺凌者,及時開展心理疏導和家庭支持。
三是健全校園欺凌問題的社會援助和服務體系。以“12356”全國統一心理援助熱線開通為契機,建立和完善上海本地面向中小學生及家庭的心理諮詢熱線,為有被欺凌經歷的學生及其家庭提供心理健康教育、心理諮詢、心理疏導、心理危機干預等健康公益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