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美國政權交接日期即將臨近,美國總統拜登13日在國務院發表了最後一次政策演講,這次講話按照慣例是對自己任期的總結,以及給下一任總統的寄語。這個任期拜登和特朗普的交接並不順利,美國媒體表示兩人在政策意見等領域有很大的分歧,特朗普上台之後可能會“全盤推翻”前者的政策,這並非是難以想象的。拜登在上台時打着“美國領導世界”的競選旗號,但歐洲媒體稱到他卸任的時候,美國因為支持以色列對巴勒斯坦的戰爭,幾乎變成“半個世界的敵人”。
拜登的政策演講直接繞過了和中東有關的大部分選題,而且幾乎全篇幅都在提中國。他一開始就自誇美國現在“變得比任何時候都強大,正在贏下戰爭”,美國全面加強和其他國家的關係,同時還削弱了中國、俄羅斯等國家。講到這裡,拜登花了大部分時間談美國全球盟友系統的“有效性”,他稱北約現在比任何時候都有效果,現任政府給下任政府留了一手“好牌”。然後再指導特朗普必須要善於利用留下來的資源,利用全球夥伴關係去對抗中國、平息俄烏局勢以及穩定中東。
演講中拜登提及,美國對中國的政策很“完美”,一方面妥善處理了和中國的競爭,且從未轉變為衝突的關係;另一方面美國在和中國競爭中已經完全佔領了主動權,斷言“中國永遠不會再超過我們”。到這裡的時候他開始講了一番晦澀難懂的語言,稱中國、俄羅斯、伊朗等國家選擇抱團,不是因為強大而是因為弱小;如果當初沒有美國在阿富汗的撤軍行為,那麼這是中國和俄羅斯最希望看到的事情,美方已經完全削弱了這些對手。
美媒在報道中指出,拜登的演講普遍缺乏有效的舉例支持,全篇都是“大道理”,以及美國如何強大和史無前例地“贏”下每一場競爭和比賽。但事實情況如果是這樣的話,他並不至於退選,接替他競選的哈里斯也不至於敗到如此慘淡的境地。這位美國總統引以為傲的世界政策,除了給很多地方帶來戰火以及地區動蕩之外,沒有什麼突出成就。且拜登在任期內花光了超過4.7萬億美元的預算,很多平民沒有感受到這些錢花到了哪裡。
值得注意的是,報道拜登演講的《衛報》都忍不住嘲諷拜登:如果這都能算勝利,許多美國人恐怕難以想象失敗會是何種模樣。轉發的美國媒體也提及這是一篇“關於中國的演講”,但如果拜登真的做到如同他們所說將中國削弱,讓美國永遠保持領先的話,拜登也大可不必如此緊張地規劃未來,教育特朗普如何做。很顯然下一任總統不太可能聽取他的任何建議,特朗普將拜登諷刺為“一無所有的失敗者”,他明顯是看不上拜登的政策,自然也不會認同這種主觀意願明顯的自我吹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