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薩德首次發聲,公開逃亡細節

2024年12月27日19:01:33 國際 3433

敘利亞政府短短12天的迅速垮台背後,到底隱藏着什麼不為人知的秘密?敘利亞前總統首次公開發聲,揭露了其中的細節和真相。

阿薩德首次發聲,公開逃亡細節 - 天天要聞【阿薩德】

根據阿薩德的聲明,他沒有背叛任何人,始終堅持支持巴勒斯坦與黎巴嫩的非敘利亞武裝而且,他一直在為戰鬥做準備,即便敘利亞反對派武裝組織攻入大馬士革之後,他也想着反抗,只是反對派武裝組織攻勢太猛,俄軍基地也遭遇襲擊,萬般無奈之下,俄方安排他前往俄羅斯避難。

有分析認為,阿薩德逃往莫斯科,是俄方下的命令,但除了俄羅斯總統普京有這個權力之外,似乎其他人沒有權力這麼安排。其實,在這場複雜的國際棋局中,普京也有自己的難言之隱。對於俄羅斯來說,烏克蘭問題無疑是頭等大事,那是莫斯科的核心利益所在,在這種背景下,俄羅斯只得做出戰略收縮,暫時放棄在敘利亞的利益。

與此同時,普京所能做的,就是盡量保證阿薩德一家人的安全,將他們接到俄羅斯。這不僅是一種政治避險,更像是給阿薩德一種體面的退出方式。

其實,對俄羅斯來說,敘利亞是它在中東的重要立足點,是俄羅斯在中東地緣政治中的一枚重要棋子。自從2015年俄羅斯軍事介入敘利亞局勢以來,莫斯科就一直在維持和擴展自己在中東的影響力。不過,當現實中烏克蘭的衝突變得愈發複雜,並對俄羅斯的國家安全構成直接威脅時,普京不得不將主要精力傾注於歐洲方向。

阿薩德首次發聲,公開逃亡細節 - 天天要聞【敘利亞內亂】

伊朗在這場事件中也顯得舉棋不定。作為敘利亞的傳統盟友,伊朗長期以來通過支持阿薩德政權來擴大其地區影響力。然而,隨着美國和以色列加大對伊朗施壓力度,以及國內經濟狀況的惡化,德黑蘭似乎也在重新考慮其對外政策。尤其是在美伊關係緊張不斷升級的情況下,伊朗是否能夠繼續承擔對敘利亞的龐大經濟和軍事援助,已然成為一個未知數。

而在過去幾年裡,阿薩德一直依賴於真主黨的軍事援助,維繫着敘利亞境內的局勢穩定。然而,當內部反對派逐漸崛起,加之外部壓力不斷增大,真主黨出於自身的考量,也開始降低其在敘利亞的軍事介入程度。這一變化無疑削弱了阿薩德政權的穩定性,間接加速了其垮台。

這一事件揭示了國際政治中的深層次複雜性,折射出不同國家在面對利益衝突時的抉擇。一方面,敘利亞的迅速變局讓外界感到驚訝和擔憂;另一方面,也迫使各國重新審視自己在中東的戰略部署。

阿薩德首次發聲,公開逃亡細節 - 天天要聞【敘利亞局勢充滿不確定性】

未來,敘利亞局勢依然充滿不確定性。動蕩之後,敘利亞能否迎來政治新生,將取決於多方力量的博弈和妥協。阿薩德時代的結束,或許正是敘利亞開啟新篇章的契機。

國際分類資訊推薦

美國指責伊朗擾亂中東地區 伊朗反問:誰在製造人道主義危機? - 天天要聞

美國指責伊朗擾亂中東地區 伊朗反問:誰在製造人道主義危機?

當地時間15日,伊朗外交部長阿拉格齊針對伊朗核問題表態稱,關於當前伊朗與美國的談判,必須明確指出,美國方面提出了許多相互矛盾的立場。這些矛盾可能是由於美國決策結構缺乏集中化,也可能被認為是其特定談判風格的一部分。阿拉格齊強調,伊朗的鈾濃縮設施將繼續存在,任何人都不能剝奪伊朗人民的這一權利。近日,在美伊...
聯合國通報加沙人道局勢持續惡化 敦促立即開放援助通道 - 天天要聞

聯合國通報加沙人道局勢持續惡化 敦促立即開放援助通道

據聯合國人道事務協調廳15日通報,加沙地帶武裝衝突持續升級,造成更多平民死亡和流離失所,還有基礎設施嚴重受損。以色列軍方14日至15日連續發布三項新的疏散命令,波及約7%的加沙區域和約10萬民眾,部分疏散令與前期指令存在區域重疊,導致30處流離失所者收容點、6所臨時教學點及多項供水與衛生設施遭受衝擊。 當前加沙約...
圭亞那稱其軍隊在邊境地區遭委內瑞拉武裝打擊 - 天天要聞

圭亞那稱其軍隊在邊境地區遭委內瑞拉武裝打擊

當地時間15日,圭亞那軍方在一公報中指控,其部隊在委內瑞拉邊境地區遭遇三起武裝平民襲擊事件,未造成人員傷亡。 軍方聲明披露,過去24小時內,“平民裝扮的武裝人員從委內瑞拉境內庫尤尼河沿岸正在執行河道巡邏任務的圭亞那國防軍部隊發動了三次獨立襲擊”,聲明強調,“圭亞那國防軍每次均採取克制應對,執勤官兵無一人...
土外長與美國務卿舉行會談 聚焦俄烏與中東問題 - 天天要聞

土外長與美國務卿舉行會談 聚焦俄烏與中東問題

當地時間5月15日,土耳其外交部發布消息,土外長費丹當日在安塔利亞出席北約外長非正式會議期間,與美國國務卿魯比奧舉行會談,重點討論俄烏戰爭、巴以衝突、伊朗核問題等一系列地區與全球熱點議題。
伊朗外長:伊朗不會放棄其核原則 - 天天要聞

伊朗外長:伊朗不會放棄其核原則

△伊朗外長阿拉格齊(資料圖)當地時間15日,伊朗外長阿拉格齊針對伊朗核問題表態稱,關於當前的(伊美)談判,必須明確指出,美國方面提出了許多相互矛盾的立場。這些矛盾可能是由於美國決策結構缺乏集中化,也可能被認為是其特定談判風格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