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躺平”幹部逐漸成為一個網絡熱詞。
沈騰在小品《坑》中塑造的“躺平”幹部形象
2023年春晚,沈騰、馬麗、艾倫等人演繹的小品《坑》,把“躺平”幹部推到了風口浪尖。“躺平”幹部如過街老鼠,人人喊打。民意洶洶之下,一些地方果斷出手,開始整治“躺平”幹部。
“躺平”幹部
概括起來,主要是三招。
一是“丟臉”。設立一些具有諷刺意味的獎項,讓“躺平”幹部臉紅心跳、汗流浹背。比如,貴州遵義市紅花崗區、江蘇泰州市、四川綿陽市遊仙區等,設置“蝸牛獎”“刺蝟獎”“鴕鳥獎”,頒發給“躺平”幹部。
“鴕鳥獎”“刺蝟獎”
二是扣錢。罰扣“躺平”幹部的獎金、績效工資等,讓他們心疼肉痛,然後起來幹活。比雲南省、貴州遵義、江蘇泰州等地,將“躺平”整治工作與相關單位和個人的年度績效、獎勵掛鈎。
“躺平”幹部騎蝸牛
三是摘帽。用約談提醒、崗位調整,甚至紀律處分,讓“躺平”幹部不敢“躺平”。比如江蘇鹽城對“躺平”幹部集中誡勉談話。比如,湛江麻章區就對8名“躺平式”幹部進行了崗位調整。
“躺平”幹部
重拳出擊之下,“躺平”現象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遏制。但是需要指出的是,滋生“躺平”的土壤依然存在,一些明目張胆的“躺平”,變成了軟“躺平”、慢“躺平”甚至暗“躺平”。
慢如蝸牛
其實,要從根本上解決“躺平”問題,關鍵還是要從源頭着手。
一是選人用人做到公平公正。一些人之所以“躺平”,就是因為辛辛苦苦幹活,比不上別人溜須拍馬“走捷徑”,所以被迫“躺平”。所以,要把能幹的實幹的苦幹的提拔起來,讓“牛馬”們真正看到前途和希望。同時,讓混日子的騰位置,真正混不下去。
2015年,溫州市領導被市民贈送蝸牛
二是優化考核評價體系。一些人“躺平”就是因為“多干多錯”“不幹不錯”,工作得不到認可好、小失誤得不到原諒。所以,要結合每個單位和部門的實際情況,盡量科學的評價大家的工作成績,避免吹毛求疵。真正讓群眾公認的、成果突出的人脫穎而出。
躺平幹部
三是剷除形式主義。一些人“躺平”,或許是因為“形式主義”反覆的折騰,讓人覺得自己的工作都是在做無用功,毫無價值可言。有時候“躺平”也是對形式主義無言的反抗和抵制。
整治“躺平”,一定要要從源頭入手,不然只能是揚湯止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