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仔,你可以通過讀書機學習拼音啦”“芬姐,戴好耳機,按一下聽書機這裡,就可以聽新聞了”……在社區居委會工作人員的幫助下,幾名視障人士坐在書桌或茶几旁,學起盲文,“瀏覽”起新聞。近日,廣州首個社區視障文化服務館在荔灣區西村街道和苑社區啟用,短短半個月,已成為社區視障居民文化學習、交流的好去處。
2018年底,因芳村明心路盲人大院的整體搬遷,和苑社區一下子迎來40餘名視障居民,成為荔灣視障人士最多的社區。五六年來,西村街道針對這一群特別的新居民需求,新增鋪設盲道500餘米,安裝電梯盲文按鈕和語音播報系統20餘套,加裝安全扶手10餘套;成立和苑“鄰里幫幫隊”,實現志願服務全覆蓋;為40戶視障家庭開展智能家居無障礙改造並提供對應的支持服務,讓視障人士生活更加便利,更好融入社區。
隨着硬件逐漸完備、服務不斷完善,43名視障居民漸漸適應了新家,希望擁有屬於自己群體的活動空間。
“之前,我們的視障居民集體活動場所主要在室外小花園,天熱天冷或下雨颳風時,沒有一個室內的地方。”社區工作人員駱展玲介紹。為此,西村街道利用社區閑置空間,建成家門口的和光閱讀館,為視障人士提供一個舒適的閱讀空間,搭建了一個讀書學習、情感交流的平台,解決視障人士閱讀資源匱乏、室內休憩空間偏少、適殘化設施不足等問題。
幾名視障人士在和光閱讀館學習。
和光閱讀館就在和苑小區一樓,面積約70平方米,盲道從室外一直鋪進室內,進門左拐是無障礙閱讀區,右拐是親子閱讀區。空間充滿貼心細節:圓弧形的沙發是為了防止磕碰,聽書機被固定在茶几的四個角上,方便拿取;再往裡是書桌區,電子助視器、智能閱讀器、無障礙電腦、盲文學習機等無障礙設備幫助視障居民看書、聽書,學習盲文以及上網;最裡面是一排書架,擺放盲文書籍和其他種類書籍共500多冊,涉及兒童教育、健康教育等類別,由廣州圖書館等組織機構提供。
65歲的視障人士玲姨說:“自從這裡開放後,我有時間就約夥伴一起來坐坐,聽新聞、小說、故事。在家裡也能聽,但大家聚在一起,更有意思一些。”她期待今後在這裡還能參加唱歌等文娛活動。據了解,接下來社區將在這裡為他們舉辦小型音樂會。
“有20歲的小姑娘來這裡學盲文,也有五六十歲的阿叔阿姨在這裡學上網。”駱展玲說,只要居民有興趣學,他們就會認真教。
和光閱讀館將引進社會組織等力量,聯合融愛公益機構,定期開展公益活動,如“追光計劃”“你聽我說之口述電影”等,滿足居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需要以及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本系列報道設立讀者反饋郵箱(地址:[email protected]),歡迎提供線索和建議意見。
文、圖/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吳多
廣州日報新花城編輯:彭文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