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看官老爺,麻煩右上角點擊一下“關注”,精彩內容不錯過,方便隨時查看。
文|麵包夾知識
編輯|麵包夾知識
年近三十歲的妮卡是個金髮碧眼的俄羅斯美女,異地三年之久,妮卡終於能夠返回中國和丈夫團圓。她興高采烈地登上飛機,卻不曾想到,這次見面竟是永別。
妮卡因意外離世後,器官捐獻給了當地的醫院政府。作為第一個在中國捐獻器官的俄羅斯人,她的恩情永遠被廣西人民記在心裡。
«——【·跨越時空的愛戀·】——»
妮卡和她的丈夫工作在廣西的同一行業里,2018年,對音樂後期製作的探討讓兩個人擦出了愛情的火花,儘管男方年長妮卡8歲,兩個人又是來自不同的國家,但他們還是為了奔赴真愛,相戀一年後在中國成為了夫妻。
婚後,兩人商議,決定一同前往妮卡的故鄉,看望遠在俄羅斯的妮卡的母親。長年的分離讓妮卡十分捨不得母親,於是決定讓丈夫先行回國處理工作事宜,而自己則留在家中多陪伴母親一段時間。
可讓二人沒有想到的是,全球性的爆發阻擋了妮卡回到中國的腳步,雙方的下次再見竟然已經是三年以後的事情了。
兩個人的愛情十分甜蜜,彼此在一起的時候都是輕鬆愉悅的陪伴,雖然長期異國,但彼此之間互相信任,約定好見面以後就要共築兩人的生活,無論未來是在中國還是俄羅斯居住,生活都能夠充滿期待。
不過,經久的分離也讓人心中苦澀。2022年,妮卡終於重新登上返回中國的飛機,即將要見到自己深愛的丈夫。見面後,兩人激動的不能自已,相約要回老家和家人們一起吃飯。
誰知還在高速上,妮卡突然間呼吸困難,臉色憋得發青發紫,妮卡被緊急送往醫院,醫生說,她到達的時候已經太晚,已經無能為力救治了。而這中間,妮卡一直昏迷,再也沒有睜開過雙眼。
醫生告訴家屬,因為個人的體質原因,妮卡長時間搭乘飛機,腿部的血液流通不暢,積液導致浮腫引發了血栓,而血栓又因為全身的循環而進入肺部,大面積的肺栓塞讓妮卡無法呼吸,大腦造成了嚴重的傷害,最終被判定腦死亡。
妮卡的丈夫說,妮卡的媽媽得知了此事,非常痛心,一直在為女兒祈禱,但還是無法再相見,最終也同意捐獻孩子的器官。妮卡的母親十分善良,家裡有六個孩子,除去親生的妮卡,其餘五個都是收養的。
妮卡的肝臟和兩個腎臟被捐獻出去,救活了四個當地的病人,其中有一個是十分年輕的急性肝功能衰竭的孩子,挽救了他們的性命。妮卡的丈夫說,這樣,妮卡也好像一直活在身邊,用另一種方式延續生命陪伴着他。
«——【·一場愛的輪迴·】——»
湖南有這麼一家四口,丈夫和妻子在外地工作,二人共同養育着兩個孩子,就像社會上的多數普通人,一家人的生活不是大富大貴,但也平淡溫情。
五年前,一場噩耗打碎了一家人寧靜祥和的生活,丈夫陳先生突發腦溢血,輾轉了多處求醫,都被告知無力回天。吳女士心痛萬分,但又無能為力。
在醫院東奔西跑的日子,讓吳女士看到了太多因為病痛而支離破碎的家庭,也讓她接觸到了器官捐獻。她心想,丈夫雖然無法繼續陪伴在自己身邊,但是還能夠把健康的器官捐獻給有需要的人,延續他人的生命。
吳女士說,丈夫生前樂於助人心地善良,遇到身邊需要幫助的人,都會力所能及,及時的伸以援手。如果能挽救別人的生命,丈夫也一定十分開心,就好像丈夫也依舊活在這個世界上。
半年後,陳先生去世,遺體按照家屬的意願,捐獻的器官延續了四個陌生人的生命,陳女士則帶着孩子們回到了老家。
然而,在之後的一次體檢中,吳女士也被查出患有腎部疾病,2022年,她被醫生告知,病情惡化,急需接受器官移植,才能夠重新正常生活。
可器官移植需要等待匹配的器官來源,所需的費用也十分高昂,吳女士獨自一人帶着兩個孩子,如何負擔得起如此昂貴的代價呢?
從2015年起,浙江省紅十字會鼓勵市民們了解選擇器官捐獻,並對於條件困難的捐獻者的家庭加以密切關注與聯絡,為孩子們上學提供幫助,補貼他們的生活狀況。
協調員知道了吳女士的情況後,告訴她,因為她的丈夫曾經捐獻過器官,所以吳女士作為家屬,可以優先享受到移植器官的資格,不用再排隊等待三年甚至更長的時間,並且能夠減免器官的獲取費用。
經過了器官移植手術,吳女士漸漸康復,以前她每周都需要做三次透析,康復出院後,她慢慢恢復到正常狀態了。
吳女士一直珍藏着丈夫的捐獻證書,打算在孩子長大以後,就告訴寶寶們,他們的父親是英雄,救了好多人,也救了媽媽。
除了吳女士的丈夫外,還有許多感人的器官捐獻的案例。湖北一所醫院的靳醫生,在一次外出時遭遇車禍,被醉駕的司機撞倒,昏迷不醒,確診為重度腦外傷。
他的妻子也是一名醫護工作者,根據醫生的通知和現有的病情,靳醫生已經沒有生還的可能了。經過痛苦的掙扎,他的愛人還是決定將死者的器官捐獻出去,挽救更多的病人,這也是靳醫生的希望。
中國是世界第二的器官移植大國,據數據顯示,每年大概都有一百五十多萬的病人急需通過移植器官挽救生命,可僅僅只有區區幾萬人能夠成功的得到治療。
自從我們不再允許使用死亡的犯罪分子的器官以後,自願捐獻就變成了獲得器官使用機會的唯一渠道,龐大的需求基數和微小的捐獻份額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中國人口數量如此之多,為什麼捐獻器官卻如此的匱乏呢?自古以來,受傳統觀念的影響,許多人依舊無法接受,將自己的親人遺體破壞的殘酷現實,這樣對死者來說看起來未免太不體面了。
但是仍有也有許多人,在承受着喪失親人的巨大痛苦中,仍然決定將器官捐獻出去,為其他的家庭帶來希望,也換一種方式延續親人的生命,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尊敬。
參考
《早讀|3年前丈夫捐器官救了4人,3年後妻子患腎病獲優先移植恢復健康》 南寧晚報
《致敬!抗疫志願者意外離世捐器官救4人》 光明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