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昔日美妝巨頭
擁有近50年歷史的全球大型連鎖
英國護膚美容品牌
The Body Shop(美體小鋪)
此前已在英國部分門店傳出關門消息
如今再度迎來唏噓一幕:宣布破產
據悉,目前該品牌已關閉在美國的50家門店,加拿大的105家門店已關閉33家。
雖然The Body Shop聲稱此次破產程序不會影響全球網絡,但最新消息是,法國門店已受到波及:59個銷售點和7個加盟店的供應已經暫停,260名法國員工的3月份工資支付受影響,網站也已進入“維護中”。
不過,新加坡、馬來西亞、中國的業務暫時未影響,目前某電商平台旗艦店仍在營業。當前,The Body Shop正尋找全部或部分業務的買家。
主打“純素美妝”而火爆
作為全球最知名的高街品牌之一
The Body Shop一度風光無限
其火爆的原因
就在於其“純素美妝”的定位
The Body Shop誕生於1976年,創立於英國布萊頓,旗下產品約有一半屬於“純素美妝”。
在上世紀70、80年代起,The Body Shop的生薑洗髮水、茶樹油精華、英倫玫瑰沐浴露……一度是很多人購物清單里必不可少的洗護用品,一眾明星均是其忠實粉絲。
在成立初期,The Body Shop就吃到了環保意識崛起的紅利。
- 曾連續數年銷售增長率超過50%;
- 從一間鎮上小店鋪成長為護膚產品的零售商,業務遍布89個國家,店鋪超過4000間。
1985年,Anita Roddick當選為“英國最傑出女實業家”。而“The Body Shop”品牌,也一度躍居全球最傑出品牌的第27位。
三易其主
歐萊雅曾花74億買下
然而,好景不長
The Body Shop的風光
沒有一直延續下去
從2006年開始
進入頻繁易主、節節敗退的生涯
2006年,國際美妝巨頭歐萊雅以9.4億歐元(摺合人民幣約74.17億元)收購了The Body Shop。此舉引發部分粉絲的不滿,認為歐萊雅不會有效堅持品牌的環保和道德理念。
The Body Shop的品牌調性的確在歐萊雅管轄的11年里“水土不服”。
雖然The Body Shop是歐萊雅的成員之一,但該品牌一直獨立運營;歐萊雅集團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Jean-Paul Agon曾坦承,收購後,這一品牌與集團之間並沒有成功融合。
2017年
The Body Shop再次
被巴西最大美妝產品生產商
Natura&Co以10億歐元
(摺合人民幣約78.90億元)
從歐萊雅手中收購
收購完成後,Natura&Co對The Body Shop的發展制定相關策略,重新推出化妝品系列。儘管如此,The Body Shop近年來的銷售疲軟仍沒有改觀,並拖了母公司業績的“後腿”。
就在財報公布的一天後
The Body Shop又以2.07億英鎊
(摺合人民幣約18.77億元)
被德國私募機構Aurelius收購
但僅僅才過3個月,它就發現自己無力回天。
另有最新消息,英國高街時尚連鎖零售巨頭Next也對此表現出興趣,並已取得聯繫。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一代神話的落幕難免令人唏噓
究其根本——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曾經被奉為先鋒性的品牌調性
在時代的變化中已經不獨特了
很多人認為,The Body Shop發展的轉折點出現在創始人去世後。2007年,Anita Roddick因腦溢血去世,致使產品推出乏力,創新甚少,逐漸在賽道中失去了自己的競爭力。
與此同時,競爭對手們紛紛迎頭趕上——
- Boots公司開發類似的自然系美妝產品;
- 新的挑戰者Lush不斷侵蝕The Body Shop的市場份額。
隨着更多品牌進入純凈美妝賽道,將天然、有機概念作為賣點之一,該化妝品領域亦面臨迭代和洗牌。
除此之外
將The Body Shop放置於
近十年全球發展的大背景下
其敗落確有其必然原因
失去中國以及更多東亞新興市場機會
2010~2015年,The Body Shop在印度、印度尼西亞等亞洲市場表現較強勁,實現兩位數的複合年增長率;但這個亮點沒有被進一步挖掘。
此外,The Body Shop一直無法進入中國、巴西等體量巨大的新興市場;還於2014年3月撤離中國市場僅有的兩個機場專櫃。
忽略網絡渠道的搭建
The Body Shop過於依賴線下單品牌店的商業模式,並未展開深度的數字化改革。
根據Natura2023半年報,The Body Shop數字渠道佔總營收只有12%,而線下零售的比重持續增加至81%。
存續近50年的
美妝巨頭的敗落史顯示
公司如果不能應變對環境的變化
做出正確的戰略
屬於它的時代終會終結
沒有誰能永遠站在舞台中央
網友唏噓:“我的青春沒了”
The Body Shop
破產消息傳出後
網友紛紛表示:“可惜!”
“東西挺好用的!”
極目新聞綜合 編輯:DD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