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利文承認美國改變中國失敗後,人民日報“鐘聲”再次敲響,美國的心思中方早就已經看穿。
據悉,這兩天,人民日報再次發表了一篇“鐘聲”文章。該文章主要是針對美國近期不斷以“國家安全”為由頭對中國企業下手一事。前兩天,美國防部對外宣布將中微半導體、長江儲存等在內的十餘家中國科技公司列入了所謂的“中國軍方企業名單”。
美方聲稱,由於這些企業和中國軍方存在合作關係,會給美國的“國家安全”帶來威脅。所以,美國將這批中企列入了所謂的“軍方企業名單”。並且,該名單是美國為了打壓中企以及對抗中國“軍民融合”而專門劃設的名單,包括華為公司此前也在名單之上。
雖然,當前美國並沒有公布對該名單上中企的具體措施,但他們點明會保留採取進一步措施的權利。在這個節骨眼上,美國突然更新名單,實際上是為了突出這些可能會幫助中國加強軍力的企業,讓這些中企在美國乃至國際上的“聲譽”造成一定的影響。
同時,也是在警告美國本土企業不要與名單上的中企開展業務。也不排除美國財政部門有對名單上的中企採取經濟制裁的可能。說白了,美國此舉就是在肆意泛化“國際安全”的概念,營造一個對中企充滿歧視的經營環境。
中國對美國此舉也提出了強烈的抗議,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直言,美國政府實際上才是軍民融合政策的主推手,該政策甚至直接可以追溯到一戰之前。但現在美國卻倒打一耙,對自己的所作所為絕口不提,反倒拿此來制裁打壓中企。
不僅如此,美國國會的議員也在聽證會上給拜登政府提出了不少對付中國的提議。其實只要仔細觀察美國針對的中企就不難發現,被美國列入歧視清單上的幾乎都是芯片、人工智能等關鍵高新科技行業。
美國是想通過此舉為中國的科技創新限制壁壘,阻礙中國科技進一步發展,從而維護自己科技霸主的地位。所以,正如這次人民日報發布的“鐘聲”文章標題一般,中國警告美國不要把所謂的“國家安全”當作是“萬金油”。
更何況,前兩天,沙利文和我外長王毅在曼谷會面之後,沙利文就公開坦言,這十幾年來美國試圖改變中國的努力都沒有成功,中美兩國也必須在競爭找到共存之道。顯然,美國也是意識到了當前中美競爭並非是公平公正的情況,但霸凌欺壓這一套他們已經施行了多年。
所以,在短期之內美國是很難改變這一作風的,畢竟,他們始終認為霸權主義在當下仍然是可行的。而這次人民日報將此事用“鐘聲”欄目寫出來,其實就是為了凸顯中國對美國無端打壓中企,大搞科技霸凌的高度關切。
並且,在今年短短一個多月的時間裡,人民日報就先後發表了4篇“鐘聲”文章,其中兩篇是有關台灣問題,剩下的2篇則是有關中美競爭的話題。要知道,“鐘聲”欄目自2008年就開始推出,並且該欄目的文章對國內外都具有較大的影響力。
而“鐘聲”則是“中國之聲”的簡稱,將其中的“中”字改為同音的“鍾”字,有“警世鐘聲”的寓意。單從名稱和含義上來看,就可以看出“鐘聲”文章不僅是中國最想對外傳遞信號,更是對外部的一種警示。
所以,這些年來人民日報的“鐘聲”文章都是當下中國最為關切且認為最重要的問題。縱觀此前的“鐘聲”文章,涉及美國的內容就佔據了絕大篇幅。由此可見,在當下台灣問題和中美關係仍然是中方高度關注的問題。
同時,中國也是通過“鐘聲”文章來告訴美國,他們打壓中國的背後藏着何種心思,中國都早已看穿。事實也早已證明,中美是無法做到真正“脫鉤斷鏈”的。因此,美國只能拿出切實的行動與中國同向而行,才能讓中美關係持續走在健康正向的發展道路上。否則,只能落得損人不利己的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