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美國彭博社1月20日報道,美國國會日前通過了一項新法案,規定自2027年10月起,美國國防部將禁止從寧德時代、比亞迪等6家中國企業中進口電池。此舉旨在推動美國國防部供應鏈與中國“脫鉤”。
目前,歐美仍是我國鋰電池產品的主市場。2023年前11個月,我國鋰電池對歐出口額佔總數超40%,對美國出口佔比也達到了20%。然而,美國近來愈發頻繁的限制、“脫鉤”傾向讓鋰電行業愈發緊張。
不過,據報道,美國企業的商業採購暫時不在相關禁令範圍內。目前,美國汽車巨頭福特在動力電池方面與寧德時代有深入合作,特斯拉曾採購寧德時代的電池作為其旗艦產品Megapack電池組的基礎組成部分;比亞迪也是特斯拉的動力電池供貨商之一。
1月28日,日本《日經亞洲》報道稱,日本政府計劃加強對包括中國俄羅斯在內的部分國家的出口管制,“防止商品、零部件、技術等被用于軍事用途”。日本此舉也被視為追隨美國對華脫鉤遏制。
不過,日本經濟並非好過。據國際貨幣基金組數據,2023年日本名義GDP約為4.23萬億美元,較2022年下降0.2%,被德國超過降到世界第四位。而中日的貿易也在下滑。2023年,占日本對外貿易總額20%以上的中日雙邊貿易額為3179.98億美元,較2022年下降10.7%。
面對美國對中國不斷打壓和地緣政治因素給全球供應鏈帶來的動蕩不安,中國則加強“創新合作”,保持良性競爭。《掌鏈》第16期《全球政要談供應鏈》梳理近期中、德、美、韓、歐盟等國政要談供應鏈,觀察全球供應鏈在分裂與變化中的演進。
一、李強總理呼籲:保持供應鏈穩定和暢通
關鍵詞:“去風險”科技供應鏈 對華投資
彭博社
近期在瑞士召開的第 54 屆世界經濟論壇年會上,由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強表示,“選擇投資中國市場不是風險,而是機遇。”在主旨演講中,李強反駁了美國採取“去風險”舉措,呼籲加強“創新合作” ,稱科技創新不應被用來限制或遏制其他國家。
“要/保持良性競爭,發揮最大活力,唯一的出路就是加強合作。”李強說:“科技成果應該造福全人類,而不是成為限制或遏制其他國家發展的手段。”
李強指出,國家之間的信任在過去幾十年里推動了全球化,但他補充說,這種信任最近“被削弱了”。他提出了重建信任的五點建議。
他還呼籲各國加強工業化,“保持供應鏈穩定和暢通”,並開展科技合作,讓創新“流動”。綠色發展和縮小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之間的差距是他的最後一點。(來源:CNBC)
二、美國商務部長:已採取措施阻止中國獲得尖端技術
關鍵詞:電動汽車供應鏈 對華貿易逆差 中國威脅論
CNN
路透社1月26日消息,雷蒙多在接受路透社採訪時說:“我們不能允許非國家行為者、中國或我們不希望訪問我們雲計算系統的人來訓練他們的模型。我們對芯片實施了出口管制。美國雲計算數據中心也大量使用芯片,我們也必須考慮關閉這條可能涉及惡意活動的路徑。”
隨着新興的人工智能領域引發了安全上的擔憂,拜登政府將採取一系列措施阻止中國利用美國技術發展人工智能。雷蒙多稱,美國正在“盡全力阻止中國獲得其想要用來訓練本國人工智能模型的算力,但如果他們繞過這一點使用我們的雲計算系統來訓練他們的模型,那美國這樣做還有什麼用?”(來源:路透社)
三、德國總統:推進德國越南合作開展轉鏈東盟
關鍵詞:對華“去風險”國際供應鏈合作 東南亞經濟
Der Bundespräsident
觀察者網1月25日消息,1月23日至24日,德國總統施泰因邁爾十多年來首次對越南進行國事訪問,同行的還有德國勞工部長鬍貝圖斯·海爾,以及一個由隧道掘進機、風力發電和工業用品等領域頂尖企業組成的德國商業代表團。
施泰因邁爾明確表示,德國有興趣與越南建立更深層次的貿易關係,並強調了德國擴大國際夥伴關係、加強與東南亞地區政治關係的意願。“我們德國非常需要技術工人。我們很高興越南願意以這種方式與德國合作。”施泰因邁爾在與越南國家主席武文賞會談後說道。
路透社將這一行程,與“德國正推動對華‘去風險’戰略”聯繫到了一起。德國智庫康拉德·阿登納基金會駐越南代表弗洛里安·費耶拉本德稱,此次訪問“突顯了德國對放眼中國以外,實現經濟關係多樣化的興趣”。(來源:觀察者網)
四、歐盟副主席:調查中國電動汽車補貼籌劃遏制
關鍵詞:電動汽車供應鏈 對華貿易逆差 中國威脅論
圖源:歐洲議會官網
CNBC 1月19日消息,歐盟委員會執行副主席瓦爾迪斯·東布羅夫斯基斯在達沃斯論壇上接受 CNBC採訪表示,歐盟對中國電動汽車製造商國家補貼的調查正在取得進展,預計將在 9 至 11 個月內得出結果。
該調查由歐盟於 9 月發起,旨在解決因中國電動汽車價格人為壓低而造成的市場扭曲問題。“我們在啟動這項調查時正在評估歐盟工業是否存在受到損害的威脅,”東布羅夫斯基斯說。
“如果你看看中國品牌純電動汽車在歐盟市場的份額在兩三年的時間裡從不到 1% 增加到 8%,並且這種增長仍在持續的事實,顯然,我們看到了這種威脅,這就是我們採取行動的原因。”
東布羅夫斯基斯還討論了歐盟解決對華貿易逆差及其更廣泛的長期競爭力的必要性,並表示該機構仍然對美國的通脹削減法案感到擔憂。(來源:CNBC)
五、中國駐歐盟使團團長:批評歐洲對華貿易所謂“去風險”
關鍵詞:中歐貿易戰 對華“去風險”芯片禁令
圖片來源:中國駐歐盟使團官網
觀察者網1月26日消息,1月22日,中國駐歐盟使團團長傅聰大使接受彭博社專訪表示,貿易戰並非中方所願,但中方對歐盟採取的一些貿易措施高度關切。據統計,目前已有9類中國輸歐產品受到歐方反補貼或反傾銷調查,其中最受關注的是電動汽車。據報道,歐方還考慮對太陽能電池板、風力渦輪機、生物柴油等產品採取類似措施。
談及歐洲對華所謂“去風險”措施,傅聰大使認為,如果歐方排除所有外部投資,特別是來自中國的投資,就不可能真正實現經濟繁榮。而且,中歐科技合作是雙向互惠的,阻止與中方開展科技合作不僅不利於中國,歐盟也會遭受損失。
提到荷蘭阿斯麥公司限制對華出口光刻機,傅聰說“沒有中國市場,不知道他們的優勢地位還能維持多久。永遠不要低估中國科學家和工程師的聰明才智。”(來源:觀察者網)
六、韓國總統:韓國將進行“巨型芯片集群”投資計劃
關鍵詞:芯片供應鏈 產業集群 半導體出口
The Korea Times
The Korea Times 1月15日消息,韓國總統尹錫悅在市政廳會議上談到了政府對半導體行業的支持計劃,韓國政府宣布了“巨型芯片集群”投資計劃,將於 2047 年在京畿道建成全球最大的半導體產業集群,三星電子、SK 海力士等芯片公司計劃投資總計 622 萬億韓元(4710 億美元)建設 16 座新晶圓廠。
尹錫悅表示“我們已經看到海外投資公司紛紛湧入,探索與新興芯片集群相關的潛在商機。這一趨勢代表了去年創紀錄的外國投資湧入韓國的延續。”
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長官安德根表示,“我們將努力確保今年韓國第一大出口產品半導體的出口額達到1200億美元”,“新的巨型集群的成功將進一步擴展到全國其他地區,韓國成為世界領先的芯片中心。”(來源:The Korea Times)
七、工信部部長:中日加強供應鏈合作符合兩國現實需求
關鍵詞:供應鏈合作 製造業數字化 產業融合
央視網
新京報1月26日消息,中國工業和信息化部與日本經濟界訪華代表團交流會在京舉行。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金壯龍、日中經濟協會會長進藤孝生出席會議。
金壯龍強調,中日產業融合度高、互補性強,加強產業鏈供應鏈合作既符合市場規律,也符合兩國產業界現實需求。中方願同日方一道,落實好兩國領導人共識,進一步深化半導體、汽車、新能源、石化化工、綠色工業、數字技術等領域合作,共享高質量發展帶來的市場機遇。(來源:新京報)
八、美國國家經濟委員會主任:中國經濟未對美國經濟產生強烈影響
關鍵詞:供應鏈多元化 中美關係 中國經濟
路透社
路透社1月22日消息,白宮國家經濟委員會主任萊爾·布雷納德表示,考慮到過去幾年供應鏈的多元化,“中國經濟復蘇乏力”並未對美國經濟產生特彆強烈的影響。
布雷納德在布魯金斯學會主辦的一次活動中表示,亞洲其他國家以及與中國發展關係更密切的國家感受到的影響更為強烈。
布雷納德說:“過去幾年美國經濟確實一直在多元化,你可以從各種不同的數據中看到這一點,對於美國經濟來說也是如此……中國那種較為黯淡的復蘇並不是一個特彆強勁的渠道或對美國經濟的影響”。(來源:路透社)
閱讀提示:
掌鏈【全球政要談供應鏈】【全球CEO談供應鏈】兩欄目旨在給中國企業介紹國際供應鏈形勢,了解全球主要國家供應鏈政策,洞悉世界500強企業為主的國際企業高管的供應鏈思考。
編輯: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