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前段時間台灣地區領導人選舉結果出爐以後,各方都對此保持高度關注,由於民進黨“三進宮”,新上任的台灣地區領導人賴清德,以及新的台灣地區副領導人蕭美琴,又都是島內有名的“台獨”派,因此台海地區的局勢也被認為可能會在未來升溫。
作為攪亂台海局勢的最大元兇,美國自然也緊抓這一機會,開始伸出自己的黑手。
在台灣地區選舉出結果當天,美國就立即發去所謂“賀電”,同時還計劃派出代表團進行竄訪,這一系列舉動基本擺明了,美國準備利用民進黨繼續執政的機會,繼續打“台灣牌”,給中國大陸的崛起製造障礙。
民進黨賴清德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台灣地區領導人選舉結果公布以前,已經得知賴清德將當選的美國政府立刻採取行動,並在結果公布前一天,即1月12日通過了一項“不歧視台灣法案”,該法案要求財長利用美國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影響力,支持台當局加入該組織。
對此,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毛寧在16日作出了正式回應,她用極其嚴厲的態度強調,美方這份法案在台灣問題上大搞政治操弄,是在製造“兩個中國”、“一中一台”!這是美國為台灣地區分裂勢力張目,公然在國際社會上炮製法理“台獨”。
毛寧接着指出,台灣地區沒有任何根據理由或權利,參加聯合國等只有主權國家才能參加的國際組織,根據聯合國第2758號決議,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代表中國的唯一合法代表,台灣當局代表也因此被驅逐。半個多世紀以來,聯合國以及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等國際與地區組織,都在恪守這一決議規定。
外交部發言人毛寧
中方的這番回應,可以說恰到好處,將聯合國第2758號決議搬出說事,實際上就是用聯合國決議否決了台灣當局,加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可能性。
美國如果在這件事上公開支持台當局,那就是推翻聯合國已經做出的決議,無視聯合國合法性,這一點必將引發更大的問題。只要美國政府仍然保持理智與清醒,起碼不會再明面上公開推翻聯合國的合法性,畢竟二戰結束以來半個多世紀里,全球秩序都基本基於聯合國與相關決議,美國推翻聯合國合法性,無疑就是拿槍口往自己腦門上頂。
儘管台當局無望加入國際基金貨幣組織,但美國這次通過的相關涉台法案,實際上也可能只是一個開始。在經歷了去年一年的對話與談判後,目前的台海局勢實際上已經趨於穩定,美國干涉台海事務的企圖依然沒有消停。
2024年還是美國的大選年,以拜登為首的民主黨卻對這次大選憂心忡忡,雖然民主黨通過司法手段極力打壓其最大競爭對手特朗普,但此舉卻弄巧成拙,使特朗普的支持率繼續飆高。
反觀拜登政府,在過去幾年任期中的內政外交搞得是一敗塗地,在內政上,美國近40年以來最大規模的通貨膨脹就發生在拜登任期內,同時美國社會的撕裂也在進一步加劇。
在外交上,俄烏衝突爆發,美國極力援助烏克蘭,但是仍然無法打贏俄羅斯,衝突的影響反而開始反噬美國自身。在巴以衝突爆發以後,美國極力支持以色列,又得罪了美國國內的少數族裔,這些人正是民主黨的主要支持群體。可以說,拜登急需“政績”來參加2024大選,而拜登的目標顯然就選中了台灣。
不過在經歷了2022年的解放軍環島軍事演習過後,美國慣用的軍事施壓手段已經不再管用。尤其是當今世界局勢愈發複雜,俄烏衝突正愈演愈烈,巴以衝突也絲毫沒有結束的跡象;在紅海地區,美國又因空襲胡塞武裝被拖入了一場新的衝突之中;在亞太地區,半島地區的緊張形勢已經肉眼可見,朝鮮的“強硬對強硬”政策使美國無法從此地脫身。
在這種情況下,已經焦頭爛額的拜登政府自然不希望,台海地區再爆發一場新的衝突。軍事手段行不通,美國可能會採取一些法律或者外交手段來繼續干涉台海事務。
這次通過“不歧視台灣法案”可能只是一個開始,未來美國還會通過國會或外交途徑,宣布更多幫助台灣當局進入國際舞台或主打“美台合作”的法案。
為了展現出拜登政府對台灣當局的保護能力,美國還有可能在這幾個月內宣布新一批對台軍售,並幫助其訓練軍隊。對於這一切,中國大陸也應提前做好準備應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