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一年,世界還是很亂,不少地方瀰漫著戰爭的硝煙。不過面對戰亂,一些國家選擇為和平努力,而一些國家繼續煽風點火,添油加醋。11日,美英聯手,對也門胡塞武裝展開了軍事行動,紅海局勢最終還是沒能逃過走向戰爭的悲劇。按照美英的說法,這場軍事行動旨在保障國際海上貿易的暢通安全,可美英真有這麼大公無私,花自己的錢,替國際社會辦事嗎?這哥倆肯定另有他圖。
另外,包括中國和俄羅斯在內的很多國家,並不看好通過軍事手段解決紅海亂局的前景。在中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張軍大使看來,美國的方案,非但可能達不到預期的效果,還會導致紅海局勢更加混亂、危險。俄羅斯外交部在聲明中表示,美英對胡塞武裝的打擊,無視國際法律法規,鑽安理會決議的空子,將加劇中東地區局勢的緊張。
不可否認,美英的打擊,確實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胡塞武裝的行動能力,短時間內,紅海有望恢復安全。可是從長遠來看,當美英的軍事行動暫停後,胡塞武裝一定會捲土重來,紅海局勢會再度陷入混亂,另外美英的打擊,甚至會招致胡塞武裝更加強硬的報復。
與美英解決問題訴諸武力,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中國依舊選擇外交手段,去化解危機,最大限度避免人員傷亡。就在美英對胡塞武裝動手的同一天,在中國斡旋下,緬甸政府軍和緬北三家民間武裝組織,達成了停火協議。
據中國外交部的消息,1月10日至11日,中國邀請緬甸政府軍的代表以及緬北三家地方武裝組織果敢、德昂、若開的代表,在雲南省會昆明舉行了談判,經過兩天的談判,緬甸四方就停火達成了一致意見,同意罷兵,通過談判解決彼此之間留存的問題。
這次緬北能停火,中國該記首功,如果不是中國站出來調解,緬北戰事多半還會持續。在中國出面斡旋前,衝突的各方都在興頭上,打得正起勁,誰也不肯讓誰,一點談判的機會也沒有。
中方調解後,衝突各方能迅速達成停火協議,這既說明中國的調解方案,很好地平衡和照顧了各方的利益,他們都能接受。又說明中國的話,有足夠的份量,而這一切是建立在中國對緬甸的影響力以及衝突各方高度信任中國的基礎之上的。沒有這份信任,中國的斡旋也不可能成功。
暫時令緬北消弭戰火,也是中國近一年來,用外交手段解決的第二起重大危機。去年在中國的斡旋下,中東地區的兩大宿敵沙特阿拉伯和伊朗,達成了歷史性的和解,雙方在中斷雙邊關係7年後,重新握手。這不光是沙伊兩國的大事,更是整個中東地區的大事。
在沙伊和解後,中東地區本來有希望迎來更大範圍的和解,外界也一度看到了將中東地區這個“火藥桶”徹底鎖死在倉庫中的一線希望,然而巴以衝突的爆發,讓這一切瞬間化為了泡影。即便如此,國際社會也看到了中國推動地區乃至全球和平穩定的努力,看到了中國方案解決國際疑難事務的可行性。
中國方案的成功,讓國際社會明白,原來不用美英西方國家的一套,一些難題同樣是可以解決的,與西方國家的方案相比,中國方案更具性價比,更顯外交智慧,最重要的是,能避免流血衝突。
正如中國外長王毅所言,中方促成沙伊和解,給國際社會樹立了外交途徑解決熱點問題的新典範。
可西方國家到現在執迷不悟,仍痴迷於軍事手段,不肯摒棄霸權思維,認為通過絕對的軍事實力,就能迫使問題的某一方妥協讓步,問題也就解決了。然而軍事手段解決問題的“後遺症”很明顯,一是效果不長久,問題可能隨時捲土重來;二是當問題再次出現,往往比之前更複雜,更嚴重。
典型的就是阿富汗戰爭和反恐戰爭,前者給阿富汗留下了“一地雞毛”,爛攤子爛到沒法收拾;後者持續多年,到頭來“越反越恐”。過往的無數案例證明,美國缺的不是發動戰爭的能力,而是締造和平的能力。美國該“照照鏡子”,反思一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