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之內,美國需要同時處理3大難題,每個都情況複雜。拜登陷入“超載”狀態,已經無法解決難題,被迫向中國求助。美國的三大難題具體指哪些情況?為何美國需要中國幫忙,而不是找盟友?
據環球網報道,在10月23日,美國總統拜登在白宮發表講話,宣布將增加多項關鍵技術投資,讓美國“再次領先全世界”。然而在講話過程中,拜登突然表示“要去戰情室處理緊急問題”,就急忙離開了現場。對這個罕見情況,白宮方面沒有給出任何解釋,外界也議論紛紛。
不過從目前的情況看,至少有3大難題,需要拜登在一天之內實施應對措施。第一個難題,自然是巴以衝突。現在,以色列對加沙地帶的攻擊有增無減,已經造成100多萬人逃離家園。雖然中俄等國呼籲巴以立刻停火,並對加沙地帶進行緊急人道主義援助,但遭到美國的反對。
在10月23日,美國國務院表示“巴以不能停火”,理由是“會給哈馬斯喘息的機會”。
美國的做法,讓世界多國非常不滿,包括自己的盟友。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公開表示,美國的行為對穩定地區局勢毫無幫助,就是在“火上澆油”。歐盟外交政策負責人博雷利強調,應當儘快實現巴以停火,讓人道主義物資進入加沙地帶。
可以看到,美國一味偏袒以色列的行為,不僅損害了自身國際形象,也讓“盟友圈”出現了裂痕,可謂是得不償失。
第二個難題,中國的全球影響力越來越大,讓美國非常害怕。中國舉行的“一帶一路”高峰論壇,有超過150國和40多個國際組織的代表參加,超過聯合國成員國數量的三分之二。如此強大的全球影響力,讓美國懼怕中俄聯手,建立新的國際秩序,把自己趕下世界霸主的位置。
諷刺的是,在很多重大國際事務上,美國必須尋求中國的幫助,其中就有巴以衝突。據《南華早報》報道,美國和以色列都找到中國,希望中方發揮關鍵性作用,在巴以衝突各方之間斡旋,讓局勢避免升級。然而,美國嘴上說不想要巴以衝突升級,卻加緊對以色列提供軍事援助,還向中東增加兵力部署,這種做法顯然對局勢緩和沒有任何幫助。
第三個難題,美國政壇情況已經極度混亂。外界沒有想到,在凱文·麥卡錫被罷免後,美國眾議長居然空缺了半個多月時間。更讓人哭笑不得的是,到了10月23日,眾議長選舉已經變成了多人混戰,居然有9名共和黨人同時宣布參選。眾議院“群龍無首”的情況,使得美國多項重要立法議程無法進行,包括對烏克蘭、以色列等國家和地區的軍事援助。此外,若在11月中旬前,眾議院不通過緊急撥款法案,那麼美國聯邦政府將“關門”。
面對這三大難題,老邁的拜登陷入“超載”,沒有能力處理這些挑戰。個人認為,作為當今世界體系的核心,美國已經喪失維護國際秩序的能力。那麼,美國就應該讓出核心的位置,讓真正有能力的國家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