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中秋和國慶撞個滿懷,這個“超級黃金周”值得期待。奉賢也將迎接八方來客,這是一次亮出城市名片的最佳機遇,也將為文旅體消費注入全新活力。
金秋時節的奉賢,稻浪飄香、葡萄正甜、桂花披金,希望的田野上一片好“豐”光。綠林成片、民宿點綴、炊煙裊裊,滿懷鄉愁而不失現代的鄉村慢生活令人嚮往。傍河依水、小船悠悠、白牆黛瓦,歷史悠久的古鎮靜靜瀰漫著江南韻味。一眼望去都是視覺大片,詩情畫意、美不勝收。
人文是城市的“靈魂”,言子書院揭開面紗,海之花、博物館、九棵樹以美育人,獨樹一幟的文化地標,不僅滿足遊客更深層次的精神需求,讓城市也更顯魅力和感染力。商業是城市的“體格”,龍湖等商業綜合體、叮咚等新零售行業、大潤發等傳統商超展現出蓬勃發展之姿,他們都在開拓更接地氣、更有溫度的消費新場景、新體驗。
在這收穫的季節,讓我們走進奉賢,追尋這座城市的歷史發展脈絡,解讀這座城市的個性風貌特質,共享這座城市的人文之美、商業之勢、生態之優、休閑之樂。

學習技能、聆聽歌劇、欣賞展覽、觀看演出……近來,一系列潤物細無聲的美育活動在奉賢漸次開花,處處流淌着濃厚的人文氣息,為這座城市增添了暖色調,注入了正能量,也為市民呈上了中秋國慶長假的文化盛宴。

作為上海重點建設的五個新城之一、國家戰略新片區建設的橋頭堡,近年來,一批高水準、高顏值、高品質的文化地標在奉賢冉冉升起。九棵樹、博物館、“海之花”等展示出“形神俱佳”的城市魅力,言子書院、在水一方、落英繽紛等煥發出美育課堂的蓬勃生機。
一個個獨具特色的文化符號,陸續成為奉賢新城乃至長三角區域老百姓的文化消費地。他們不僅彰顯出一座城市的鮮明品格,也不斷滿足市民對精神文化生活的新期待,讓人們在品奉賢中更愛奉賢。
點亮燦爛的文化夢想
每到周末,一個嶄新的教育文化空間開始熱鬧起來。寬敞的教室、絢麗的舞台、運動的場地,在“海之花”可以得到一站式體驗。這座趣味樂園自今年5月落成啟用以來,就收穫了孩子和家長們的點贊。9月9日,青少年活動中心也正式在“海之花”開課,孩子們三五成群地走進自己的課堂,琴聲、歌聲、鼓聲聲聲入耳,書法、繪畫、創造不亦樂乎。孩子們在這裡點亮他們燦爛的文化夢想。

“ 節拍器打80,彈到第10小節結束!”在5號樓4樓的鋼琴重奏社團,隨着執教老師吳薇一聲清脆的指揮,小朋友們靈活的手指在琴鍵上飛舞,悠揚的琴聲瞬時從教室飄蕩開來,令人回味無窮。
學員們正在訓練的是八手連彈《蘆笛舞曲》,“正好8位學員,編排了這首曲子,訓練他們互聽互助的合作素養。”吳薇說,老校區地方有限,只放得下4架琴,現在地方寬敞了,放置了8架琴,大家都特別享受。“以前我和同學合用一架琴,現在一人一架琴。”四年級的范辰希高興地說道,“在這裡上課太舒服了!”

建於2007年的原解放路校址佔地面積6012平方米,隨着市民群眾對精神文化生活越來越重視,原先的青少年活動中心在空間、設施方面都已經不能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需求。2020年,海之花項目應運而生,這座由同濟大學建築系章明設計的建築,總用地面積6.2萬平方米,是以前的10倍。“這裡是目前上海規模最大、功能最為齊全的青少年活動中心之一,有71個社團,64名教職工,學員2000多名。”區青少年活動中心主任顧劍波介紹。
滿 滿的獲得感讓學生家長豎起大拇指。“停車方便多了,以前在老校區家長不能開車進入。”家長方佳說,“現在不僅有足夠的停車位,還有休息的地方,太貼心了!”在寬闊的走廊中,許多帶有藝術感的轉角沙發、座椅隨處可見,現場,不少家長都靜靜地坐着等候。

“教室比我想象中還要大,每個地方都是一道風景。” 四年級的潘夢媛第一天到新場地上課,興奮的她起了個大早。戲劇團的陳果也格外激動,“這個舞台太棒了。”陳果的媽媽也自告奮勇為團隊攝影,搶抓孩子們新校區第一課的精彩表現。黃燕老師正在指導孩子們排一齣戲,“我們這個班一共20人左右,鍛煉大家創編、表演等能力,場地是原先的2倍,大家可以盡情放飛。”

在青少年活動中心,有些老師是從市區特聘的,他們見證着這座城市的蛻變,也與這裡結下了深厚的情感。“我們都特別享受這個全新的空間,更享受跟孩子們在一起的時光。”上海民樂團打擊聲部首席王音睿早上6點從長寧出發趕來,這些年,樂團在王老師的帶領下摘得不少國家級、市級獎項,“好多作品是和孩子共同創造的,孩子們思維活躍,每次我都能從他們身上獲得很多靈感,我們是師生更多的是朋友,能夠看到他們成長是很幸福的,我會一直教下去。”王音睿說,這幾年奉賢的變化日新月異,讓我看到了一個時尚而有愛的奉賢。

老師們還把奉賢本土文化嵌入美育課堂之中。舞蹈老師錢肖燕最近以庄行青團為主題,為孩子們編排了一支舞蹈。“弘揚和傳承奉賢的優秀傳統文化,舞蹈是一個很好的形式,我們通過道具結合動作,展現青團這一非遺的製作過程,讓大家從小了解並傳播好我們的本土文化。”
體驗萬花筒般七彩活動

以“拱”為形態,萬花筒般的造型連綿交錯,串聯起8個場館的空間,這座由同濟大學建築系章明設計的建築,細節處洋溢着時尚與童趣。除了教學課堂,“海之花”內還有運動場、劇場、科技館等場館,擁有體育、文化、科創等多元化功能。
青少年機器人教育基地內設置了專業機器人比賽賽道,冬奧會上的同款機器人格外吸睛,“這款機器人曾幫助工作人員在雪地里開展救援,我們也指導學生去了解並操作機器人。”致遠機器人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一年級的張伊諾對此興趣十足,“學了一些拼接和編程知識,可以讓機器人動起來,太美妙了!”
在儒墨空天科創中心,同學們坐進飛機模擬倉,模擬體驗開飛機的狀態,在老師指導下掌握起飛和降落的要領,大家還學習如何搭建飛機模型。八年級的王紫琳感慨道:“很有趣,科技是未來的趨勢,國家也需要AI智能方面的技術型人才,我們也在為之努力。”王紫琳媽媽也認可,“這樣的培訓可以促進孩子對物理數學等科目的興趣。”

走進宇宙探索館,彷彿進入了宇宙中的奇妙世界。在這裡有一個直徑10米的球幕穹頂,觀眾們坐在小沙發上,抬頭向上看,領略星空和深空天體的奧秘,觀看天文實驗演示,點亮了所有人的好奇心。
在圍棋、舞蹈等學習班內,孩子們聚精會神地訓練着。“我喜歡跳舞,它讓我變得更漂亮了。”在東方舞韻學習的中班小朋友張欣蕊高興地說道。“通過圍棋學習能夠增強自己的思維能力。”一年級的胡宸煜說。
“這裡的水質非常好,我每周都會來游泳。”1號樓的運動中心內,一站式運動健身項目吸引了不少市民朋友的青睞,游泳、健身、籃球、羽毛球、乒乓球等項目熱鬧非凡。

中秋國慶假期期間,作為上海科技館科普資源進奉賢新城的項目,“如何復活一隻恐龍”展覽也將走進“海之花”,9月23日至10月6日,遊客可以看到紙雕恐龍,進行化石發掘DIY等體驗。“健生成長匯”素質教育嘉年華也將同步開展,恐龍蛋展覽、化石開採、恐龍球幕、模擬飛行、機器人挑戰等一系列豐富有趣的活動將亮相8號樓。

“兒童劇場與旋轉音樂廳也裝飾一新,未來大家可以欣賞到精彩的藝術盛宴。”“海之花”相關負責人介紹,這裡是健康成長的七彩舞台,是學習創造的趣味樂園,也是社會實踐的精彩陣地。“海之花”的落成啟用,為奉賢再添一座地標建築,也為孩子們創造了一個功能豐富、百花齊放、包羅萬象的新天地。
繪就美美與共的動人畫卷
和“海之花”一樣,散落在奉賢新城的一個個現代化建築,蘊含繁榮活潑的文化氛圍,他們各美其美、美美與共,彰顯着城市風尚和個性,在這金秋時節,猶如珍珠般閃耀光芒,等候各地遊客前來領略其美。

近日,位於森林中的言子書院嶄新亮相。漢白玉牆體、靈動水波、講堂布局,讓這座書院,盡顯江南風韻、文化氣質、典雅格調,將成為集博物展覽、教學書院、學術交流功能為一體的文化綜合體。
這座由中國工程院院士何鏡堂主創設計的“文化園林”,建設用地面積為2.1萬平方米,以“言子的傳學之路”為設計理念,還原言子晚年傳學來到最後一站奉賢的感悟與體驗。
兩千多年前,孔子七十二弟子之一的言子在奉賢市佈道講學,百姓如沐甘霖,敬奉言子這位賢人,“奉賢”也因此得名。兩千年後,言子書院的落成,一以貫之表達奉賢人民對先賢的尊敬,對文人才俊的尊崇,這裡也將成為奉賢人文的精神教育殿堂。

以前在市中心一票難求的演出,奉賢居民想看卻只要走到“家門口”。作為南上海藝術名片,九棵樹正以其獨特的藝術魅力和引人入勝的豐富體驗,引領着城市文化的新浪潮。2019年拉開第一幕大戲以來,九棵樹向大眾敞開藝術之門,為奉賢注入源源不斷的“文化繁榮”之動力。
今年長假期間,四周年演出季也將精彩上演。石倚潔意大利民謠音樂會、民族舞劇《李白》、譚盾《交響搖滾·巴赫宇宙》交響音樂會等世界級高規格演出重磅來襲,親子魔術秀、專場脫口秀、滬劇經典折子戲專場等也將輪番獻演。同時,每晚安排戶外公益演出,駐場、街舞、民樂等公益項目將悉數登場。

作為奉賢會客廳,奉賢博物館的魅力與潛能也持續釋放。精彩的年度大展“丹甲青文——中國漢字文物精華展”,橫跨暑期與國慶假期,在展廳,通過189件不同時期的振國文物,向人們講述漢字的千年歷史,描繪中華文明的璀璨畫卷。國慶長假期間豐富的活動同樣將在奉博精彩上演,講座《銘文里的曾國》將講述文物背後的故事;《有趣的漢字家族》將為受眾介紹漢字知識的趣味讀物;創作印章畫引導參與者描繪出愛國之情;“文字時光機”學習導覽單以展覽中六件一級文物為引,邀請小朋友們根據線索探秘文物,用文物紀念章印刻下文物背後的故事。

作為上海市“社會大美育”課堂首批點位,奉賢博物館立足自身特色,不斷用好、用活、用深博物館優秀資源,力求實現文博知識與美育資源的深度融合、有效銜接,用豐富多彩的美育活動與主體多元的文化展覽,吸引廣大青少年參與其中, 讓中華優秀傳統的文化基因更好傳承。
奉賢新城文化“軟實力”還在持續提質升級。作為上海美術館分館,落英繽紛也在緊張施工中,建設中採用智能算法、建築機器人3D打印技術、區塊鏈加密建造等先進數字技術,實現建築數字技術賦能建築產業,打造奉賢新城在自然理念的又一精品工程。而在水一方用地面積1.6萬平方米,將更好塑造上海之魚內人文生態空間的功能性、完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