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素材來自於網絡,若與實際情況不相符或存在侵權行為,請聯繫刪除。
美國財政部長耶倫自今年2月以來一直積極尋求訪問中國,不斷公開透露計劃,如今終於如願以償。根據美國財政部官網的消息,中美雙方已經商定,耶倫將於7月6日至9日訪問中國。這次訪問是拜登政府高級官員自中美關係緊張升級以來的第二次訪問,也是耶倫首次以財政部長的身份訪問中國。
值得注意的是,在短短兩周內,兩位美國高級官員主動訪華,這表明美國急於重建與中國的對話機會,顯示了雙方共同解決問題的迫切心態。
當前,美國面臨著創紀錄的通貨膨脹,這引發了對經濟前景的擔憂。與此同時,激進的加息政策未能有效控制通貨膨脹,反而導致銀行危機爆發,進一步動搖了經濟的穩定性。在內外困境之下,與中國的合作變得至關重要。
耶倫此行的主要目的是穩定世界兩大經濟體之間的關係。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美國官員表示,她此次訪問的目標是加強美中之間的溝通頻率,維護關係的穩定,並儘可能擴大雙方的合作。
耶倫上周在接受MSNBC採訪時表示,中美關係對全球都至關重要,"良性競爭"可以讓中美兩國的勞工和企業受益,而中美兩國需要討論彼此之間的分歧,以避免誤解彼此的意圖。
綜合美國媒體的報道,耶倫此次訪問有三個主要議程:
首先,她將與中國同行舉行高級經濟對話,討論全球挑戰和雙方共同關心的問題。這些問題可能涉及中美宏觀經濟問題,如關稅、匯率和債務等共同利益領域,但也可能包括雙方分歧的領域,例如中國對美國科技公司的禁令、新疆人權問題、多邊金融機構和商業債權人問題,以及對中國在俄烏衝突中的立場等。
其次,她將會見在華開展業務的美國公司的代表,了解他們在中國市場的情況和需求。
第三,她將再次強調美國不支持"脫鉤"的立場,並為美國採取"脫鉤"政策進行辯護。最近,拜登政府採取了廣泛的限制措施,以限制中國獲取半導體技術、生物技術和敏感技術,並聲稱這是出於國家安全的考慮,而不是為了獲得競爭性經濟優勢。
耶倫的辯護可能類似於美國國務卿布林肯最近的言論,他表示,限制中國獲取可能對美國造成危害的技術符合美國的利益。然而,中國認為,如果情況反過來,中國也會採取類似的行動,因此需要相互尊重和合作來處理這些問題。
耶倫此次訪問的議程與她在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發表的講話中提到的美中經濟關係的三個優先事項基本一致,即確保美國國家安全、不尋求"脫鉤"、與盟友共同應對所謂的"中國的不公平做法",以及合作應對氣候變化和債務問題等全球挑戰。這表明拜登政府在對華政策上保持了一貫的強硬立場,不太可能在耶倫的訪問中有大的鬆動。
與此同時,為了減少中國對技術研發投資的機會,白宮正在考慮出台新的投資限制措施,尤其是在人工智能和量子計算等領域。這些措施的具體細節還未最終確定,但顯示了美國政府在限制技術轉移方面的堅定立場。
需要注意的是,美國深知中國維護核心利益的決心不可動搖,因此對於耶倫此次訪問可能取得的成果以及對雙邊關係的整體預期並不抱太大期望。一位不具名的官員表示,拜登政府並不期望此次訪問會取得"重大突破",只有在雙方共同利益領域才可能取得進展。
總之,耶倫的訪問是中美關係中複雜遊戲的一部分,她將致力於穩定雙方的關係,強調合作和對話的重要性。中國前駐美大使崔天凱表示,高級官員之間的接觸是一種積極的信號,雙方需要在相互
尊重的基礎上解決問題,實現和平共處和合作共贏。他強調,中國從來沒有期望美國言聽計從,也不會為了迎合美國的口味而改變立場。中美關係需要建立在平等和相互尊重的基礎上,這才能為兩國人民和全球社會帶來真正的利益。
然而,儘管雙方存在分歧和挑戰,這次高級官員之間的接觸仍然是積極的一步。在一個充滿不確定性和複雜性的全球局勢中,雙方坐下來進行對話,總比避免對話要好得多。這種對話不僅有助於解決當前的爭議和問題,還為未來建立更加穩定的雙邊關係奠定了基礎。
總結而言,美國財政部長耶倫的訪華之行旨在穩定並改善中美關係,強調合作和對話的重要性。儘管雙方之間存在分歧和挑戰,但高級官員之間的接觸為解決問題提供了機會,這是促進和平共處和合作共贏的關鍵一步。無論當前局勢如何,中美兩國都需要找到相互尊重的方式來處理雙邊關係,以應對全球面臨的共同挑戰。希望通過這次訪問,雙方能夠取得一些實質性的進展,為未來的合作奠定堅實基礎。
以上內容資料均來源於網絡,本文作者無意針對,影射任何現實國家,政體,組織,種族,個人。相關數據,理論考證於網絡資料,以上內容並不代表本文作者贊同文章中的律法,規則,觀點,行為以及對相關資料的真實性負責。本文作者就以上或相關所產生的任何問題概不負責,亦不承擔任何直接與間接的法律責任。由於平台規則,只有當您跟我有更多互動的時候,才會被認定為鐵粉。如果您喜歡我的文章,可以點個“關注”,成為鐵粉後能第一時間收到文章推送。本文僅在今日頭條首發,請勿搬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