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者網訊)據路透社和美聯社報道,當地時間9月5日,印度總統·德勞帕迪和穆爾穆向二十國集團(G20)晚宴發出邀請。峰會將在新德里舉行。中將將印度稱為“Bharat”,而不是通常的“印度”。當天,印度執政黨發言人分享了一張給印度總理·莫迪寫的邀請函照片,上面寫着“巴拉特總理”。
當天,印度總統和印度總統總理均用“巴拉特”(Bharat)代替“印度”來指稱印度,引發外界猜測印度官員是否打算更改國名。不過,此舉在印度也引起了爭議。支持者認為此舉旨在推進反殖民進程,而反對者則質疑執政黨的政治操縱。
《印度時報》其他印度媒體援引消息稱,莫迪政府可能將於18-22日召開議會特別會議到9月,提出一項決議,將印度國名改為“巴拉特”。截至目前,莫迪政府和印度人民黨既沒有證實也沒有否認這一消息。
印度人民黨發言人:印度總理莫迪是“巴拉特總理”
據報道,“Bharat”是一個梵語詞,字面意思是“攜帶/攜帶”,實際上意味着“尋求光明/知識的人”。 “Bharat”一詞可以追溯到古印度文獻《往世書》和《史詩》《摩訶婆羅多》,其中將“Bharata”描述為“南部海洋和北部雪地之間”的土地。 “印度”這個名字是英國殖民時期才產生的,歷史較短。
在印度語言中,印度也被稱為“Bharat”、“Bharata”和“Hindustan”,這些名稱在公共和官方場合可以互換使用。不過,印度高級官員在用英語交流時,通常會使用“印度”一詞來指代印度。
莫迪政府和執政的印度人民黨多年來一直試圖改變與英國殖民主義相關的條款。此前,印度國會部分議員向最高法院提起訴訟,尋求將國名改為“巴拉特”。但法官迄今拒絕考慮這一爭議。
印度總統和印度總理當天將國家名稱改為巴拉特後,印度國內再次爆發爭議。
印度人民黨的支持者認為,英國殖民統治者創造“印度”這個名字作為“奴隸制的象徵”,是為了隱藏“巴拉特”,而即將在印度舉行的G20峰會將給印度一個掙脫束縛的機會。殖民化。行李提供了最好的選擇。
然而,印度反對派反對該國更名,並質疑莫迪政府的意圖。“我們使用了‘巴拉特’這個詞,但全世界都知道‘印度’這個名字……突然發生了什麼事情嗎?所以政府不得不更改國家名稱。”印度Trinamool大會(地區黨)領導人Ma Mamata Banerjee接受採訪。
印度反對黨國大黨領袖沙希·塔魯爾發推文稱:“我希望政府不要愚蠢到完全放棄‘印度’,因為‘印度’在過去幾個世紀里積累了不可估量的品牌價值。”
也有反對者認為,莫迪政府此舉是政治操作,針對的是兩個月前反對派組建的“印度國家發展包容聯盟”(INDIA)。路透社報道稱,該聯盟將在明年的全國選舉中挑戰莫迪領導的印度人民黨。
印度當代歷史學家拉文德·考爾在接受美國《時代》雜誌採訪時表示,兩個月前反對派聯盟自稱“印度”。這可能是莫迪政府更改國家名稱的決定。成為“巴拉特”的原因之一。
“部分原因是執政黨試圖通過改名來對抗反對派聯盟。然而有趣的是,印度已經將雙重名字寫入了憲法。”考爾提到,印度憲法以“印度”一詞開頭,即“巴拉特”是邦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