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一件衣服穿九年的事情,相信大家已經很少聽聞,只是不知道面對舊衣服時,大家通常都會怎麼處理?
事實上,國人淘汰掉的舊衣服,在非洲往往會受到強烈追捧,舊衣市場一天就能賣到20萬元。其中,女式內衣更是深受當地民眾熱烈歡迎。接下來就不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國人的舊衣服,如何在非洲“起死回生”?
世界的參差
事實上,除去中國舊衣服在非洲反響熱烈之外,其他一些發達國家和地區的舊衣服,同樣會在非洲獲取不錯的收益。相較於中國或者其他國家而言,非洲地區的人均經濟發展水平低下,更加便宜的二手衣服,自然成了他們最好的選擇。何況二手並不等同於破爛,質量上也需要一定的保證。
在巨大的價格差距下,購買二手衣服來補充日常生活的需求,對於非洲人來說,何樂而不為呢?舉一個簡單的例子,現如今國內諸多爆火的二手平台,不也同樣受到許多老百姓的追捧。唯一的區別就在於非洲人民追求的衣服普通、常見且便宜,二手平台中的商品,價值和價格則更好一些。由世界的參差以及實際生活的選擇所導致的不同現狀,並不是多麼匪夷所思的一件事情。
此外,觀念的不同,也造就了日常生活追求的不同。正如開篇所言,舊時國人生活十分艱苦,一件新衣服穿了三年後,當舊衣服穿三年,再縫縫補補的堅持三年,這是很正常的一件事情。可現如今國家經濟發展越來越好,新年穿新衣或者一年購買數件新衣服的情況越來越普遍後。穿舊的衣服,自然只能丟棄或者捐贈。非洲人則不同,對於他們而言,便宜實惠才是最好的選擇。
至於為什麼中國女士內衣最受非洲當地人歡迎,答案同樣如此。國內一件全新的女士內衣,一定要囊括美觀、舒適、健康等附加價值。所以別看布料很少,實際價格卻高達幾百甚至上千。可遠渡重洋抵達非洲以後,一眾被淘汰掉的女士內衣,不僅保存完好,穿戴起來依舊十分舒適,非洲人自然樂意為這些高質量、低成本的內衣買單。尤其是一些設計新穎的花邊內衣,也算是走在了時尚的前沿了不是?
非洲舊衣市場現狀
那麼非洲舊衣市場的現狀如何呢?日入20萬的收益,又是否過於誇張?實際上,日入20萬這一數據,是福建商人孫衛東先生的親身經歷,並沒有任何虛假摻雜其中。有關這件事情,還得從孫衛東從事服裝貿易開始說起。第一次前往非洲接觸二手衣服市場前,孫衛東先生自己經營的服裝廠就已經破產。無奈之下,他只能將數十噸的衣服以噸為基本單位,出售給自己做衣服二手批發的朋友。
可真正轉手以後,孫衛東突然想起來一件事情,倘若能夠將回收價格如此便宜的二手衣服再賣出去,那豈不是又一個商機?唯一的問題就是,如何為這些二手衣服找到合適的商家?最終,在朋友的介紹下,孫衛東首次了解到非洲舊衣市場,也開始對每年國內丟棄掉的舊衣服有一個大致的了解。數據顯示,每年國人丟棄掉的衣服大約在2600-2800萬噸左右。換算成滿負荷運載下的山東號航母,也就是整整三百多艘。
如此龐大的基數之下,孫衛東動心了。在親自前往非洲相關二手市場對舊衣進行了解後,他更是下定決心要在舊衣市場上,將以往損失的利益全部拿回來。儘管在衣服質量上,國內舊衣服比不上歐美地區,可數量上面,那真是全方位的碾壓。憑藉著薄利多銷的銷售手段,孫衛東一步一個腳印、做大做強、再創輝煌。日入20萬,便是他現如今最真實的收入。
舊衣市場的未來前景
很多人可能會想,既然國內舊衣服數量如此之多,現在加入這個行業,是不是也有的賺?畢竟從商業角度出發,孫衛東一人,絕對吃不下這麼大的蛋糕。有關於此,那就不得不從非洲舊衣市場的未來發展前景展開分析。首先是非洲國家的發展現狀,誠然,中國以及歐美等國的舊衣服,都在非洲銷售中取得了不錯的成績。可為了促進本國服裝業的發展,眾多非洲國家對舊衣的限制,其實是十分明顯的。
其次,歐美地區無關緊要,可國內對回收舊衣服後,拿去非洲進行二次售賣的情形,並不看好。這裡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其一是很多人雖然淘汰掉舊衣服,卻並不希望自己的衣服兜兜轉轉後,又以另外的價格銷售出去。與其再次成為商品,倒不如直接捐贈給貧困地區的居民。其二則是回收舊衣服的商家們,儘管在免費回收過後,會拿出一部分收益支持公益活動,可當解釋權在他們手中,這就導致普通群眾的信任程度低下。
其三,國外的競爭同樣不容小覷。相較於國內的二手衣服來看,國外二手衣服的平均質量更高。得虧是國外二手衣服的基數不大,否則國內二手衣服想要在非洲市場殺出重圍,還真不太容易。當然,要說目前還有沒有前景,那自然是肯定的。只是如何讓這項行業發展的更加持久,更具生命力,那就是每一個舊衣回收售賣企業都應該思考的一件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