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邵法院,有這樣一群人
也許在不經意間你會與他們擦肩而過
無論颳風下雨,寒潮酷暑
只要接到送達任務他們就會迅速踏上送達的路途
他們腳步匆匆穿梭在大街小巷、奔走在田間地頭
他們,始終在路上……
都說法院送達難,究竟有多難?
下面,就請跟隨送達人員的鏡頭,一起來走近他們的故事吧……

“你要接我們的電話才行呀”
9:05 第一站:邵陽市城北路
每天早上在整理完要送達的法律文書後,新邵法院送達組開始了他們一天的送達工作……
在原告的帶領下,送達組成員陳敏與袁永昕在邵陽市城北路的出租屋裡找到了被告趙某,順利將今天的第一份法律文書送達。
“你要接我們的電話呀,不接電話我們怎麼找你?”陳敏一邊告知應訴材料的注意事項,一邊再三叮囑趙某。
“這個案子,我們之前聯繫過趙某,趙某答應第二天從外地回來後給我們回電話,但是第二天他非但沒回電話,還拒絕接聽我們給他打過去的電話。昨天,我們到村裡去找他,沒找到人,聽村裡人說他在邵陽租房住,我們聯繫了原告才知道他在這裡的。原來成功送達的背後還有這麼多故事呢。

“我兒子已經六七年沒回家了”
9:46 第二站:邵陽縣某鎮
送達組繼續啟程,趕往五十公里外的是邵陽縣某鎮送達今天的第二份法律文書。

山路彎彎繞繞,在顛簸了一個多小時後,幾經向附近的村民詢問,終於找到了被妻子起訴至法院要求離婚的被告周某家。

可是,周某並不在家。周某的父親告訴陳敏:“我兒子出去很久了,他已經六七年沒回家了,我也不知道他在哪裡。”

陳敏又找附近的村民了解情況,村民也表示不知道周某的去向。
“我們再去村委了解一下情況吧!”陳敏邊走邊說。
送達組驅車來到村委,村幹部表示,周某確實離家多年未歸,大家都不知道她去了哪裡。
當送達組要求村幹部出具周某不在村裡居住的證明時,卻被告知,村支書帶着公章到鎮上為群眾辦事去了,沒辦法蓋章。村委離鎮上還有二十多公里的路程,在與村支書通完電話後,送達組繼續趕往鎮上,在鎮上找到了村支書,請他出具了證明。
“這樣的情況我們經常碰到,特別是離婚案件,很多當事人外出打工後就音訊全無,家裡人也聯繫不上。實在找不到人,我們只能公告送達了。”陳敏無奈地說到。

門前雜草叢生的瓦房
第三站:百濟鎮某村坡
在鎮上簡單吃了碗粉後,送達組繼續趕往巨口鋪鎮某村送達第三份法律文書。

一路繞山驅車三十幾公里入村,在詢問多名村民後,終於來到被告危女士的家。但映入大家眼帘的是門前雜草叢生、破爛不堪的瓦房。

附近村民表示,梁女士家已多年無人居住,也不知道她住哪裡。無奈,送達組只好驅車到村委進一步了解情況。後村委開證明確認,當事人已不在該地居住,去向不明。
“原告提供地址不對、被告下落不明、逃避送達、拒收文書、受送達人的家屬和基層組織不配合,都會導致法律文書送達難。但是,再難都得送!”陳敏說。
每一份法律文書送達的背後,究竟有着怎樣的“旅程”?它可能包括夜燈下整理查找、晨霧間出發送件,開着車在山間小路奔馳,在街頭巷尾穿行,上樓、下樓、又上樓、又下樓,進村、出村,進坡、出坡,前後四五趟車,來回十幾個電話,奔走、詢問、流汗,促成的“送達”。
每一份送達,都凝結着汗水和溫熱。只有送達工作及時了,公平和正義才不會遲到。
截止到7月31日,新邵法院立案庭送達組直接送達案件數為269件,基本上能做到“案案有着落,件件有質量”。
來源:新邵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