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尼迪遇刺真相: 60年後,誰是幕後主使?中情局?還是政府的陰謀?

2023年06月22日17:36:01 國際 1370

肯尼迪遇刺案,這個讓無數美國人摸不着頭腦的歷史懸案,最近又一次被扒了出來。肯尼迪的侄子小羅伯特在採訪中指責中情局參與其中,並且這60年來一直在隱瞞真相。

這番言論倒也不出人意料,畢竟這麼長時間過去了,居然還有人會相信政府當年的“獨狼論”嗎?1963年11月22日,肯尼迪總統在德克薩斯州遭遇暗殺,震驚全美。按理來說,總統遇刺應該是國家頭等大事,需要徹查清楚才對得起公眾。但事實上,政府的辦案效率可謂史上最快——僅70分鐘,嫌犯奧斯瓦爾德就被逮捕了;兩天後,又有人刺殺奧斯瓦爾德,隨後3年內相關人員死亡18人。案子就這樣破了,政府得出的結論是奧斯瓦爾德一個人乾的,沒有什麼陰謀。讓人咋舌的是,政府這種荒唐的說法居然拿得出來。

肯尼迪遇刺真相: 60年後,誰是幕後主使?中情局?還是政府的陰謀? - 天天要聞

奧斯瓦爾德這樣的小人物,就能在密保森嚴的情況下擊斃總統?連續的詭異死亡令人深思,但政府機器似乎都在迫不及待地結束這個案子,掃乾淨一切跡象。官方報告完全無法令人信服,民眾的質疑也就此積壓了60年。隨着時間推移,各種研究與新證據都在放大這個案件的陰謀論色彩。一些學者和記者提出,中情局才是幕後真正的黑手。肯尼迪推行的政策影響了軍工複合體的利益,他對古巴的政策也遭到中情局的強烈反對。而奧斯瓦爾德有中情局背景,就被選中充當了替罪羊的角色。這種說法似乎也更合乎邏輯。

肯尼迪遇刺真相: 60年後,誰是幕後主使?中情局?還是政府的陰謀? - 天天要聞

當然,我們無法完全判定這就是真相。但政府失去公信的處理方式,讓人們不得不猜測更陰暗的可能。中情局這樣的組織,其齷齪的一面已為人所知。如果它真與此案有關,那也不足為奇。許多年過去了,相關證據早就被毀盡滅跡,真相恐怕永遠也難有定論。這樁冷案或許只能在陰謀論的糾葛中迷離下去,永遠也無法給那段歷史畫上一個句號。或許,這也是美國社會一直無法擺脫的噩夢。一個民主國家的政府機構,若真能如此隨意地遮掩真相、漠視公眾,其後果實在太令人不安。如今中情局的聲勢依舊強大,但越來越多的美國人意識到,某些機構的權力似乎大到了不受控制的程度。以至於,它們為維護自身利益,可以隱瞞重大的歷史真相,而不會因此受到任何的制約和懲罰。這種失衡的現實,恰恰是美國社會內部矛盾不斷累積

肯尼迪遇刺真相: 60年後,誰是幕後主使?中情局?還是政府的陰謀? - 天天要聞


事實上,肯尼迪案只是美國政府長期以來掩蓋真相和濫用權力的一個縮影。從水門事件伊拉克戰爭,從政府監控項目到各種陰謀論,美國社會一直無法擺脫對政府的不信任感。這有時候讓人覺得,美國的民主制度在某種程度上更像是一種形式,而真正掌握大權的,是那些獨立於選舉和公眾監督之外的龐大機構與集團。

中情局就是其中一個代表。它在冷戰期間幾乎可以為所欲為,以“國家安全”為名行使各種超法權力。雖然時代變了,但它依舊覺得自己高高在上,不必對任何人負責。如果它真的參與了肯尼迪案,那也只會成為它漫長歷史上的一頁。而公眾的質疑與抗議,它們也許會理都不理。有人說,中情局已經成為一種“政府之內的政府”。

它幾乎不受約束,各種監督機制對它不起作用。它有自己的路子與規矩,並非總統或國會可以左右。更加荒謬的是,即使它犯下錯誤乃至濫用職權,公眾也很難追究它的責任。你能指望它自行調查自身錯誤嗎?它實際上掌握着巨大的權力,卻幾乎不需要為此承擔任何的責任。這就是中情局之類機構讓人覺得棘手的地方。它們處於美國法制框架之內,卻又高高在上,彷彿這套框架不適用於它們。如果說美國法治精神體現在公開與透明上,那麼中情局就是這個理念的對立面。它的運作更接近於黑社會,而非一個民主國家的政府機構。

肯尼迪遇刺真相: 60年後,誰是幕後主使?中情局?還是政府的陰謀? - 天天要聞

然而,它依靠的正是美國政府的權力與資源,在為自己出謀劃策的同時,也讓政府的失信進一步加深。事實上,任何政權或社會制度都無法徹底避免濫用權力的情況出現。但一個民主社會,公眾對政府的不信任感一旦形成並積累,會對社會穩定與發展產生潛在的危害。美國社會之所以一直無法完全擺脫疑慮,正是因為長期以來有太多的案例表明,某些機構似乎可以凌駕於公眾監督之上,它們的權利高人一等,責任卻模糊不清。對於中情局可能參與肯尼迪案一事,我們無法定論。但它過去的所作所為,已經足夠讓人懷疑它有這個能力與動機。它可以為了自身利益隱瞞重要歷史真相,操控輿論導向,它似乎可以為所欲為。這也許正是讓美國社會永遠無法擺脫噩夢的根源——政府機構的權力如果無法受到有效約束,民眾對它們的不信任就會無限膨脹,直至一觸即發。

這是整個社會的危機,而非任何個人或政黨所能完全控制或解決的。限制權力,還政於民,讓陽光成為最好的消毒劑——這或許是美國社會真得需正視的根本之策。然而,這道理簡單,要做卻艱難無比。美國民主制度的缺陷在於,政府權力來源於選舉,但選舉又無法確保那些掌權者對權力的合理運用。政治家的任期短暫,但龐大政府機構卻是永恆的。一屆政府可能還對公眾有所回應,但機構有自己的慣性,它更在意自身的利益與生存。它可以等待政治勢力的更替,但自己總是不會改變。如此一來,機構與集團便可以憑藉實力與影響力,左右政策走向,並限制政府權力的限制者——媒體與公民社會的作用。

肯尼迪遇刺真相: 60年後,誰是幕後主使?中情局?還是政府的陰謀? - 天天要聞

信息不透明才會有猜疑,權力越大責任越模糊,公眾就越無法信任。而失去公眾信任的政府,其權威與合法性也將難以維持。這是危及民主社會穩定的重大因素。然而,怎樣才能推動機構與權力的限制與透明化,依然是一道難題。一方面,政府自身缺乏限制自身權力的動力;另一方面,公民社會的力量也難與龐大政府機構抗衡。一些人曾呼籲設立獨立的監督機構,但誰來監督監督機構,而它們又會不會重蹈覆轍,成為新的利益集團?許多擔憂與未知數,讓美國社會陷入權衡的迷局。或許最終,還是依靠公民社會的覺醒與行動,才是突破的希望。機構的權力來源於人民的信任與支持,只有人民意識到其危害並監督了這份支持,它們才有可能不再凌駕於所有人之上。

肯尼迪遇刺真相: 60年後,誰是幕後主使?中情局?還是政府的陰謀? - 天天要聞

然而,這需要每個公民都對事件保持警醒,形成廣泛共識,並付諸行動,這是一個慢慢積累的過程。總的來說,美國社會之所以一再陷入對政府不信任的循環,是因為權力的運作一直無法達到讓人滿意的透明和責任。機構追求自身利益,政府又不能有效約束機構,這導致公眾的擔憂無休無止。肯尼迪案或許永遠無法水落石出,但它提醒人們,權力的運作需要一種平衡——平衡個人與社會,短期與長期,族群與整體。如果哪怕一邊失去控制,這個平衡就會被打破,社會就會陷入難以自拔的怪圈。這是每個社會都需不斷檢討的課題,而美國也不例外。無論過去如何,希望未來能有所改變——這也許是人們不斷探討這個案件的意義吧!但願有朝一日,政府的權力來源於公眾信任,並真正為公眾服務,社會也能排除種種陰影,更加向陽而行。

國際分類資訊推薦

四川發布一批幹部任前公示,涉多個省管高校正職 - 天天要聞

四川發布一批幹部任前公示,涉多個省管高校正職

根據《黨政領導幹部選拔任用工作條例》《四川省黨政領導幹部任職管理辦法》等規定,為進一步減少用人失察失誤,把幹部選好選准,現將白潔等同志擬任職情況公示如下:白潔,女,滿族,1977年9月生,在職博士研究生,中共黨員,現任四川旅遊學院黨委常委、
倫敦拒絕效仿華盛頓向以色列扣留武器 - 天天要聞

倫敦拒絕效仿華盛頓向以色列扣留武器

卡梅倫說英國不支持在拉法進行大規模軍事行動英國已明確表示不會跟隨美國拒絕向以色列運送武器,英國外交大臣戴維·卡梅倫(David Cameron)談到兩國在這方面存在“非常根本的差異”。卡梅倫周四在新聞發布會上說:“美國是以色列政府武器的巨大
張工會見中國中煤董事長王樹東一行 - 天天要聞

張工會見中國中煤董事長王樹東一行

5月8日下午,市委副書記、市長張工在迎賓館會見中國中煤能源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王樹東一行。此次中國中煤在津設立京津冀國家技術創新中心能源與低碳技術創新中心,是落實京津冀重大國家戰略的具體實踐,也與我市創新發展目標高度契合。
震動金融圈!張紅力,被開除黨籍 - 天天要聞

震動金融圈!張紅力,被開除黨籍

5月9日,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通報,經中共中央批准,中央紀委國家監委對中國工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原黨委委員、副行長張紅力嚴重違紀違法問題進行了立案審查調查。
烏克蘭到底在為了什麼而戰鬥? - 天天要聞

烏克蘭到底在為了什麼而戰鬥?

本期我們將探討一個備受關注的話題——烏克蘭到底在為了什麼而戰鬥? 近年來,國際局勢日益緊張,烏克蘭作為歐洲的一個國家,也不斷地面臨著各種挑戰。在這個充滿火藥味的舞台上,烏克蘭人民一直在為自己的信仰和理想而戰鬥。 首先,讓我們來看看烏克蘭戰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