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刑事法院針對俄羅斯總統普京簽發了逮捕令,這隻會使俄羅斯變得更加孤注一擲。其實在如何對付國際刑事法院的問題上,美國早就給俄羅斯打了個樣。
昨天的節目里,我們就談到西方要追究俄羅斯領導層的“戰爭罪”,一覺醒來,位於海牙的國際刑事法院已經簽發了針對普京的逮捕令,理由是法官認為在俄烏衝突中,俄羅斯將烏克蘭兒童強制帶回了俄羅斯,“抹去了他們的烏克蘭身份”,這是一項戰爭罪。
那逮捕令究竟會給俄羅斯帶來什麼影響?就眼下而言,它不會給普京造成實質性的傷害,俄羅斯不可能交出自己的總統。消息一出,梅德韋傑夫就在社交媒體平台發文說,“這張紙到底用在哪,無需多言”,而且配了一個廁紙的表情包。
但如果說逮捕令完全沒有影響,那也是不客觀的。雖然一些國家退出了,但到現在為止,國際刑事法院還有120餘個成員國。從理論上講,如果普京訪問這些國家,就面臨著一定的風險。這就要求普京更謹慎地選擇出訪目的地。當然,在實際操作層面,國際刑事法院的成員國經常不遵守規定,前蘇丹總統巴希爾也被國際刑事法院通緝,但他在南非旅行的時候,南非政府就沒有採取任何行動。更何況俄羅斯是核大國,相信沒有哪個國家想惹這個麻煩。
除了旅行的風險,逮捕令帶來的另一重影響,主要體現在領導人聲譽的傷害上。實際上針對在任的國家元首發布逮捕令,這種做法非常罕見。早就有消息說國際刑事法院要簽髮針對“俄羅斯官員”的逮捕令,但很少有人想到國際刑事法院會把事情做得這麼絕,一竿子捅破了天。這背後顯然是有政治動機的,就是要羞辱、孤立俄羅斯。
這樣做也不是沒有代價,西方越是將俄羅斯的後路一條條堵死,俄羅斯就越會變得孤注一擲。對於國際刑事法院的逮捕令,塞爾維亞總統武契奇就表示,這是“邁向世界歷史上最大衝突”的一步。這種說法不無道理,俄羅斯不會輕易結束戰爭,而是要力求將失去的東西在戰場上找回來。但與此同時,戰場上的僵局又很難打破,這就意味着俄烏衝突將無休止地耗下去。鈍刀子割肉,俄羅斯和烏克蘭雙輸。
這次針對普京的逮捕令只是開端,澤連斯基曾經給出一個數字,說俄軍在烏克蘭犯下7萬多起“戰爭罪”,以此看來,國際刑事法院肯定還會有進一步的舉動。面對國際刑事法院的干預,俄羅斯應該怎麼辦?其實在這個問題上,美國早就打了個樣。
俄羅斯是在2016年退出了國際刑事法院,而美國則是從未加入過,並且一直在與國際刑事法院“鬥爭”。早在國際刑事法院成立之初,當時的布什政府就威脅要動用自己在安理會的否決權,否決一系列聯合國的維和行動,除非安理會永久性地免除國際刑事法院對美國維和人員的司法權。美國還通過國內法,授權總統可以通過任何手段,確保美國公民不被國際刑事法院羈押。與此同時,美國與很多國家簽署了雙邊豁免協議,要求對方國家保護美國公民,並且以停止軍事援助為要挾。2019年,特朗普政府就曾吊銷了國際刑事法院檢察官的簽證,因為該檢察官要調查美國軍人“在阿富汗戰爭期間犯下的戰爭罪”,此後特朗普還親自批准了針對國際刑事法院的制裁。對於國際刑事法院,美國的態度是合適就用,不合適就抵制。相信,俄羅斯很快也會出台針對國際刑事法院的反制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