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1日上午,南京江北地區原水系統全線通水儀式舉行,江北新區黨工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何金雪,市水務局副局長葛玲,浦口區副區長卜建,揚子國投黨委書記、董事長郭建,副總經理徐梅琴出席儀式。
這是南京江北長三角一體化綠色發展示範區第二水源及配套設施建設工程(簡稱“第二水源地項目”)的最後一個進度節點。按照省政府要求,有條件的地區應當建設兩個以上相對獨立控制取水的飲用水水源地,與主水源地管理視為同等地位。2019年,三岔水庫被確定為江北地區除長江以外的第二水源;次年,揚子國投成員企業江北公用集團和浦口城建集團共同出資成立江北水務原水公司(簡稱“原水公司”),負責第二水源地項目的投資建設。
(圖為三岔水庫)
郭建在致辭中指出,該工程是江北地區水資源整合的重要舉措和區域飲水安全的重要保障措施。投入使用後,近期應急供水規模可達65萬噸/日,遠期可達90萬噸/日,常規供水能力155萬噸/日,實現了大江北供水全覆蓋,確保了群眾應急飲用水無憂。
葛玲對江北地區原水系統的順利通水表示熱烈祝賀,她表示,江北地區應急水源項目在全市三個應急水源地建設工程中投資額居於首位,具有點多、面廣、線路長的特點。項目的圓滿順利完成,對有效應對水污染事件,進一步提升江北地區的安全韌性,維護社會穩定和保障經濟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隨後,在現場人員的共同見證下,何金雪宣布江北地區原水系統正式通水,自此,江北區域供水“三源五廠”格局正式形成,江北地區“供水生命線”全線貫通。
據了解,全線通水的前提是完成江浦水源廠和橋林聯合泵房的水源切換。江北地區原水系統管線全長45.5公里,為雙管建設,其中,此次水源切換涉及管線28.5公里。如水源輸送過急過快,很容易對管道內部造成損傷。切換之前,原水公司配備了專業隊伍開展巡檢,並在加大傳統人工聽漏力量的基礎上,採用高靈敏度水聽器和全線GIS地理信息系統,通過管道動態模擬系統,將全線過程可視化,可精準定位故障點,保障整個水源切換過程有序、順利進行。
(圖為橋林聯合泵房)
此次水源切換完成後,位於七里河和城南河之間的江浦水源地將不再承擔取水供水的功能,釋放長江水源保護區及沿江上下游空間,還岸於民,為江北新區在長江岸線打造濱江風光帶提供空間基礎。
按照江北新區規劃,到2035年,江北地區總規劃人口將達330萬人。謀劃十餘年,投資36.37億元,經過江北新區和浦口區的合力推進,第二水源地項目完成建設並正式啟用,在常態和應急狀態均可實現大江北供水全覆蓋,確保群眾應急飲用水無憂。這不僅是一項惠澤百萬群眾的民生工程,更是保障城市供水安全的百年工程。
來源:揚子國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