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楊小宇
編輯/漆菲
當地時間10月2日,巴西將迎來本世紀最重要的一場大選,也是最撕裂的一場大選。
巴西人將從11名總統候選人中做出抉擇。巴西最高選舉法院規定,第一輪投票中,只有當候選人得票率超過50%才能當選。否則,第一輪得票前兩名的候選人將進入第二輪對決,最終於10月30日決出結果。以目前民調來看,總統之爭將在左翼勞工黨候選人盧拉和右翼自由黨候選人博索納羅之間展開。
盧拉和博索納羅在總統電視辯論中針鋒相對。
對於博索納羅來說,今年的競選不過是他的又一個表演舞台。作為現任總統,他在主持9月7日巴西獨立200周年慶祝活動時,將上萬人參與的活動變成了個人的競選集會,最終巴西最高選舉法院不得不禁止博索納羅使用任何當日拍攝的影像進行競選宣傳。
到了競選最緊要關頭,博索納羅不忘將他的“偶像”、美國前總統特朗普的做派效仿到底,他早早放話稱:一旦落敗,他將拒絕承認結果。這無疑是對巴西民主體制的直接挑釁。
從現實角度看,博索納羅身居高位的日子可能不多了。今年年初的民調數據顯示,博索納羅的最大對手、前總統盧拉一度領先他17個百分點;隨着競選白熱化,二人差距縮小至10個百分點以內,但根據9月29日公布的最新民調,盧拉以48%的支持率居榜首,博索納羅排在第二,支持率為34%。而其餘9位候選人支持率均較低。
究竟是“本世紀最受歡迎的前總統”盧拉回歸,還是“熱帶地區的特朗普”博索納羅連任,將決定這個南美洲最大經濟體將以何種姿態迎接後疫情時代的挑戰。
一次關於民主體制的公投
選舉期間,博索納羅不斷抨擊該國電子投票系統“充斥欺詐”,指責選舉官員與他為敵。他公開呼籲巴西軍隊站到他這邊,還告訴他的數千萬支持者“要做好戰鬥準備”。
巴西社會由此進入高度警戒狀態,選民最關心的問題不是誰將勝出,而是失敗者會不會接受選舉結果。之所以如此,是因為該國組建民選政府的歷史只有短短33年,目前選民中有相當一部分人在年輕時壓根兒沒見過投票站,也沒參與過任何投票。
巴西軍政府直到1985年才正式倒台,它是整個南美洲最後一個推翻獨裁政權的國家。雖然該國民主化進程自上世紀70年代中期起就逐步推進,但直到1989年,巴西才出現現代歷史上第一個民選總統。
1964年軍隊嘩變後,巴西一直處于軍政府獨裁統治之下,直到1985年被推翻。
到了80年代中後期,由於全球油價上漲影響,巴西經濟迅速萎縮,曾經的“未來之國”被飛漲的通脹率和高昂的債務阻擋了前進的步伐。軍政府時期創造的經濟神話在一夜之間被打破,要知道幾年前,巴西國內生產總值(GDP)還以10%的年增長率扶搖直上。直到1994年時任財政部長卡多佐提出“雷亞爾計劃”,將巴西雷亞爾與美元掛鈎、穩定貨幣價格後,經濟困境才逐漸緩解。
博索納羅從始至終都用“獨裁同情者”、“反民主”的姿態吸引眼球,也是迎合了眼下一部分選民對於“民主化道路”的懷疑情緒。
博索納羅的支持者中,除了大量福音派教徒和農商,還有一部分是有軍隊背景的人員:從現役軍警、退役軍人到軍屬,甚至對軍隊友好的普通人。在他們看來,民主化戳破了上一個經濟黃金年代的泡沫,出身陸軍上尉的博索納羅是他們最好的代言人。
博索納羅在軍旅時期發表的署名文章《薪水太低》,抨擊巴西軍隊的薪酬體制。
為了配合博索納羅“競選是正義與邪惡的戰鬥”的言論,他的妻子、第一夫人米歇爾·博索納羅也出來幫腔,稱在她丈夫執政前,巴西總統府住着的都是“魔鬼”。言下之意,勞工黨出身的左翼總統都是魔鬼,她老公則是打敗魔鬼的天使。
盧拉也說過類似的話,他表示,“如果有人被魔鬼附身,那一定是博索納羅”。
與博索納羅相反,盧拉作為政治家的成長史幾乎是巴西民主化進程的縮影。1980年創立勞工黨後,盧拉大力推動巴西選舉體制改革,要求總統能通過民眾投票上台,將選舉過程透明化。
在2016年的反腐行動“洗車行動”中被指控貪污後,盧拉一直在各種場合為自己申冤,但從未表示要挑戰司法流程。最高法院的判決出台後,他也遵守判決入獄服刑一年半,直到罪名洗脫。經過兩任總統任期,盧拉所代表的穩定、可靠的民主捍衛者形象深入人心。正因為博盧二人如此分化,這場“世紀大選”似乎變成一次關於民主體制的公投。
2019年11月9日,盧拉從聖博納多德坎普的監獄中被釋放,支持者前往迎接。
博索納羅曾在2018年遇刺,但最近的局勢令外界擔心,今年發動襲擊的人更可能是現任總統的支持者。今年早些時候,他的支持者包圍了盧拉的車,對其進行謾罵。而在7月,博索納羅的一名支持者殺害了盧拉所在勞工黨的一名官員。
2022年9月24日,一名勞工黨官員在巴西巴拉那遭到槍殺,行兇者自稱是博索納羅的支持者。
就連盧拉的支持者也成為攻擊目標。今年6月的一次集會上,一架無人機向人群噴洒帶有惡臭的液體。7月的一次集會上,一名男子引爆了含有糞便的自製爆炸物。更令人擔憂的是,支持擁槍的博索納羅不久前放鬆了控槍措施,使他的支持者能夠囤積槍支彈藥。
臨近大選,隨着左右翼陣營的對抗日漸白熱化,出現更多血腥暴力事件。
先是9月9日,在中西部的馬洛格羅索州,24歲的拉斐爾·席爾瓦·德奧利維拉用一把刀刺死了42歲的貝內蒂托·卡多索·多斯桑托斯,前者是博索納羅的支持者,與貝內蒂托因總統候選人的問題發生爭吵,結果釀成慘劇。盧拉當天接受採訪時評論了這起暴力事件。他表示,“選舉過程中存在一種完全不正常的仇恨氣氛。”
緊接着9月24日,59歲的男子埃德米爾森·弗萊雷·達席爾瓦在塞阿拉州卡斯卡維爾市的一家酒吧因政治立場爭論殺害他人。被害者是年僅39歲的安東尼奧·席爾瓦·德·利馬,自稱是盧拉的支持者。但據被害者的一位親友稱,被害者本身並非政治狂熱分子,他的7個兄弟甚至都不了解他會投票給誰。當得知他因為政治討論被刺殺時,家人們感到很驚訝。
因此,多位聯合國專家不得不敦促巴西當局、候選人和政黨確保以和平的方式進行即將到來的大選,並防止與選舉相關的暴力。聲明表示,線上和線下的威脅、恐嚇和政治暴力,包括針對候選人的死亡威脅都在持續上升,這些行為在民眾中引起恐慌,並阻止潛在的候選人參與競選。
套用一句美國人形容特朗普的話,博索納羅可能下台,但“博索納羅主義”不會離去。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學者、拉美政策顧問和分析師武琪(Maria Haro Sly)向《鳳凰周刊》評價說,“博索納羅可能成為第一個輸掉連任競選的巴西總統。如果輸掉大選,他肯定會批評整個選舉過程。但這是非常危險的,會讓國家失去穩定性。”
“最厭女、最可恨的當選官員”
質疑選舉過程並不是博索納羅和特朗普之間唯一的共通之處:他們都以政壇局外人的身份參加競選,承諾與政治精英作鬥爭;兩人都鼓勵民族主義並支持控槍權,也都主導着社交媒體。
四年來,博索納羅的執政可謂槽點滿滿。從走上競選舞台開始,他一次又一次引爆輿論高潮,有記者形容,博索納羅堪稱“最厭女、最可恨的當選官員”。
博索納羅來自巴西聖保羅州西北部的小城埃爾多拉多(Eldorado),父親是一名牙醫。他報名參軍的契機來自於1970年上尉卡洛斯·拉瑪卡在本地發動的一次叛變。親眼見識過荷槍實彈的戰鬥後,博索納羅決定報考位於里約的阿古拉斯·內格拉斯軍事學院。但很遺憾,在軍隊系統的論資排輩當中,博索納羅只是個“窮小子”,他的升遷機會在仰仗裙帶關係的軍隊內相當有限。最終,博索納羅的最高軍銜只達到陸軍上尉。
此後的國會生涯中,博索納羅一直在邊緣搖擺。他在眾議院度過了27年默默無聞的議員生涯,這與他在總統競選中的嘩眾取寵形成鮮明對比。事實上,在2016年前,鮮少有巴西人知道博索納羅的名字。
但恰恰因為從未功成名就,他放肆甚至粗俗的言辭反而成了“殺手鐧”;他似乎代表了巴西“沉默的大多數”,他們對精英集團的統治和政黨體制的混亂感到厭倦,也對巴西始終無法逾越的貧富差距滿腹牢騷。
博索納羅的激進右翼傾向為他帶來不可思議的爭議和曝光度,但四年下來,他的政績寥寥,讓他此前標榜的“政治強人”人設成為噱頭。
值得肯定的是,隨着新冠疫情影響逐漸消退,巴西去年成功將經濟推上一個小高峰;博索納羅在2019年推動的養老金體制改革也對該國的經濟改善有所貢獻。但這些依然無法掩蓋他在經濟和疫情防控方面的失敗。博索納羅對疫情的否認和對疫苗的抗拒讓巴西人付出了實實在在的代價——68萬巴西人因新冠肺炎逝世,醫療系統一度幾乎崩潰,巴西雷亞爾也貶值到歷史低點。
上一輪經濟衰退依舊影響着巴西,疊加疫情和烏克蘭戰爭的影響,使得通脹率和消費品價格居高不下。這讓巴西的中產乃至低收入階層陷入擔憂。越來越多的巴西人開始挨餓:“我已經不再買肉了,也不再給孩子們買餅乾,或者一些蔬菜。為了能把大米、豆子、油帶回家,我得先丟掉一些東西,優先考慮大宗物品。”一名婦女對巴西《環球報》表示。
漫長的疫情讓飢餓和糧食不安全問題蔓延開來。根據巴西公益機構“看見飢餓”和美國智庫威爾遜中心的研究報告,從2018年到2020年,面臨嚴重糧食不足的巴西人數量激增,從5.8%上升到9%;到了2022年,更是達到15.5%,這代表着有3300萬巴西人在挨餓。
巴西東北部的薩爾瓦多老城區,無家可歸者在等待食物捐贈。
在2003年到2010年執政期間,時任總統盧拉實行過一項充滿野心的“零飢餓(Fome Zero)”計劃,從教育、基礎設施和小額信貸等方面消除巴西的糧食安全問題,其中包括名為“家庭補助金”的計劃,由政府直接向貧困家庭補貼現金用於購買食物。
博索納羅上任之初取締了此計劃,但在2021年競選開始前,他提出一項名為“巴西援助金”的計劃,將400雷亞爾的補助直接發放給原先接受“家庭補助金”的國民。今年8月,巴西政府決定在此前的基礎上增加200雷亞爾。目前,政府在福利方面的賬單將超過130億雷亞爾,其中121億雷亞爾用於“巴西援助金”計劃,6.24億雷亞爾用於燃氣補助。
盧拉則此次競選中提出新版“家庭補助金”計劃,它除了恢復舊計劃的主要特徵,還“以擴大補助金覆蓋範圍”為指導原則,基於適當的收入門檻,分階段構建一個適用於巴西公民的基本補助體系。他承諾將在目前600雷亞爾的福利基礎上,為每個有6歲以下孩子的家庭額外補貼150雷亞爾。對於如今的巴西來說,這可能是一個過於大膽的計劃。
曾經的新興市場寵兒為何跌落?
盧拉在任時,巴西經歷了軍政府結束後的第一個經濟騰飛階段。有分析人士稱,巴西正好在這個時間段乘上全球大宗商品市場高速發展的東風。因此,政府發展國有經濟創收,同時融入國際市場,創造了經濟奇蹟,讓巴西躋身“金磚國家”,成為新興市場中令人期待的力量。
這樣的巴西不但在國際舞台上爭取到了議價權,盧拉的領袖魅力更將巴西的國際地位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在其任內,巴西成功贏得2014年足球世界盃和2016年奧運會的主辦權。即便到卸任時,盧拉的國民支持率依然達到87%的驚人數字。
2009年10月2日,里約熱內盧申奧成功,取得2016年奧運會主辦權。
然而,盧拉重福利、大幅增加政府開支的經濟政策為未來埋下隱患。巴西的經濟結構過度倚賴原材料出口,農業、礦業、能源開採構成該國經濟的基石。然而在次貸危機帶來的經濟餘震中,作為原材料出口大國的巴西成為首個受害者。
隨着金融危機在歐美不斷滲透並輻射到國際市場,國際消費品價格在2011年開始大幅下跌,巴西的大豆、蔗糖和鐵礦石等非能源大宗商品出口額急轉直下,極大牽制住巴西的貿易發展和國民經濟增長。
巴西國內經濟總值(GDP)增長率在2010年第一季度達到本世紀的峰值(9%)後逐步放緩,從2014年盧拉的繼任者羅塞夫的第二個任期起,巴西經濟出現負增長,此後停滯不前。截至2021年底的十年間,巴西GDP平均每年僅增長0.15%。
金磚四國人均GDP對比,巴西自2013年以來經濟增長陷入停滯。來源:IMF
一系列連帶效應讓巴西陷入政治和經濟的雙重動蕩:羅塞夫遭到彈劾,巴西政商界也經歷大洗牌。
2016年時任總統特梅爾實行緊縮政策,但也有心無力,未能完成在短期內提升經濟指標的願景。很明顯,國企壟斷、基建投入不足以及複雜的稅收體制等弊端在經濟下行期間一覽無餘。一個成熟的經濟體系在巴西還遠未成形,一旦國際市場出現震蕩,巴西將很快陷入被動。
盧拉和博索納羅都在競選中提出要進行稅制改革,但在細節方面卻模糊其詞。多屆政府都聲稱要推進稅制改革,但相關方案始終無法落地,讓這一問題成為巴西經濟的痼疾。
環境政策備受爭議,森林砍伐率創新高
博索納羅的票倉被戲稱為“BBB”:牛肉(Beef)、聖經(Bible)、子彈(Bullets)。“牛肉”是對通過博索納羅獲益的巴西農業精英集團的形象描述。如何滿足這部分人的利益,也是博索納羅環境政策的出發點。
在博索納羅的所有政策中,環境政策無疑最具爭議。從競選之初,博索納羅就旗幟鮮明地反對亞馬遜的環境保護人士和原住民權益保護人士,甚至反對保護亞馬遜的國際力量,堅稱“亞馬遜屬於巴西”。四年來,他兌現了此前在環境方面的承諾:開放亞馬遜大片地區供伐木、採礦和工業化農業使用。
巴西國家空間研究所(INPE)今年8月發布的數據顯示,2021年8月1日至2022年7月31日期間,共檢測到8590平方公里的森林遭到砍伐,比上一年減少了2.3%,而上一年的森林砍伐達到2006年以來的最高水平。受退化和選擇性砍伐影響的森林面積(這通常是徹底砍伐森林的前兆)同比上升15.6%。
在2000年代中期到2012年期間,巴西亞馬遜的森林砍伐率曾急劇下降,此後一直呈上升趨勢,在博索納羅上台後這一趨勢尤為顯著。去年,巴西環境部長更被美國調查並指控參與非法伐木販運。
據巴西國家空間研究所(INPE)觀測,2008年8月1日至2022年7月31日期間該國森林砍伐情況。
自2019年出獄以來,盧拉不斷發聲批評博索納羅,聲稱將對亞馬遜流域發生過的所有罪行追責,包括非法採礦、森林砍伐和對原住民的犯罪等。
執政期間,盧拉曾將巴西的森林砍伐率降到歷史最低,他也承諾如果上台,會將森林砍伐率在目前基礎上降低82%,以抵消博索納羅發展主義政策帶來的負面影響。同時,他還將重建聯邦環境保護署,並設立一個新的原住民事務部門。
但批評者指出,盧拉過於強調自己的“當年勇”。他的環境政策也不無爭議:雖然他致力於減少森林砍伐率、積極建設亞馬遜流域的保護體系,但他依然堅信巴西的經濟發展需要倚賴能源產業。
這也是盧拉任內頗受詬病的一點:在保護雨林的同時,巴西的溫室氣體排放和石油開採率居高不下。此外,盧拉和他的繼任者在亞馬遜河中部建造了水電大壩,這對森林及其原住民生態造成了嚴重破壞。
2011年開始興建的貝羅蒙特水電大壩,位於巴西西北部帕拉州的亞馬遜河流域內。
值得指出的是,博索納羅的權力是建立在巴西“中間派”的支持之上的。這個鬆散的政治聯盟佔據眾議院半數議席,而他們的成敗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是否能和農業領袖達成合作。開發亞馬遜雨林是回饋這些“靠山”最直接的方式。就算盧拉勝選,未來如何與“中間派”和支持發展主義的農業領袖周旋,在保護雨林的同時爭取新的經濟發展點,將成為不小的挑戰。
巴西國際地位大不如前?
不少人認為,亞馬遜地區發展的挑戰以及巴西未來的環境舉措,增加了人們對本次巴西大選的興趣。
現任政府放任雨林開發的立場,激化了巴西國內既得利益集團和國際政治力量間的矛盾。2019年亞馬遜大火期間,七國集團(G7)曾向博索納羅提供2000萬美元的救災資金,卻被他拒之門外。
亞馬遜雨林在2019年遭遇大規模山火。圖為西北部朗多尼亞州燃燒的雨林。
作為各類大宗商品和原材料的重要出口商,巴西一度以地區領袖的姿態在國際金融貿易、國際規則制定上享有重要話語權,更是金磚五國(BRICS)和二十國集團(G20)的核心成員國。
但博索納羅的乖張舉止讓巴西的國際地位大不如前——他上任後轉而全面親美,將特朗普奉為政界偶像,在退出《巴黎協定》和考慮退出聯合國移民問題全球契約等問題上更是唯特朗普政府馬首是瞻。
2019年3月,博索納羅訪問美國,贈送給時任總統特朗普一件印有其名字的巴西球衣。
亞馬遜大火期間,博索納羅與法國總統馬克龍的罵戰升級,原因是他公開嘲諷法國第一夫人的外貌,從而釀成“史無前例”的外交事故。
2018年3月,博索納羅曾以“總統候選人”的身份訪問了中國台灣地區,引起中方強烈抗議。他還曾對中國企業在巴西置地或投資重點產業提出質疑,並危言聳聽地說“中國人正在控制巴西的經濟命脈”,揚言“不允許中企擁有巴西的土地或控制重點產業”。
但當選後,博索納羅迅速調轉口風,2018年11月會見中國駐巴西大使時,他稱巴西高度重視發展對華關係,並視中國為偉大合作夥伴。2019年10月,博索納羅訪華,與中國最高領導人會面。
他還邀請中國投資商參與即將舉行的石油拍賣會。當時的拍賣會是巴西有史以來最大的石油拍賣會,其中兩家中國企業是唯一投標的外企。中企在巴西投資的項目還包括大量新能源項目和通訊基建項目。雖然博索納羅曾抵制過華為進駐巴西的5G網絡產業,也批評過中國國葯的新冠疫苗,但最終,他依然和這兩家企業達成協議,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係。
博索納羅在任期間,中國始終是巴西的第一大貿易夥伴。2020年,中國和巴西的雙邊貿易總額達到1190.4萬億美元,巴西出口的絕大部分大豆、牛肉、原油和鐵礦石均流向中國。
美國同樣密切關注巴西這次選舉。英國廣播公司(BBC)形容,引起美國關注有幾個原因:貿易、民主、特朗普和氣候變化。
美國前副國務卿托馬斯·香農曾在2010年代初擔任美國駐巴西大使。在他看來,巴西和美國是彼此的鏡子。“在這兩個民主國家中,一個發生什麼事情,同樣的事情就會發生在另一個國家裡。”
最近,美國中央情報局局長威廉·伯恩斯與博索納羅助手之間的一次對話被泄露出來。其間伯恩斯要求巴西總統停止對選舉的懷疑。不過,博索納羅否認曾和美方就此交換過看法。
路透社9月23日引述消息人士的話稱,有美國外交官已向盧拉保證,將“迅速承認”10月的巴西大選結果,以免有人試圖在投票結果出來後提出質疑或製造混亂。
香農坦言,無論誰贏得巴西大選,巴西都將是一個主要的國際事務參與者,美國需要與之合作,不能假裝自己處於主導地位。“巴西和美國的區別在於,美國是一個全球超級大國,大家都知道這一點。而巴西也是一個超級大國,只是人們還沒有認識它。”
【版權聲明】本文著作權歸【觀象台媒體】所有,今日頭條已獲得信息網絡傳播權獨家授權,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