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央視新聞9月17日報道,當地時間16日,德國聯邦經濟事務部宣布,德國能源監管機構聯邦網絡局正在接管俄羅斯石油公司德國子公司的託管工作,此舉是為了確保施韋德特、卡爾斯魯厄和沃堡三座煉油廠的運營。
這是要打能源戰的前奏啊!
俄羅斯石油公司德國子公司被德國聯邦網絡管理局接管,旨在維護德國石油供應鏈安全。
這個事情算不算是德國沒收俄羅斯海外資產的信號呢?沒收一個國家海外資產,這是兩國進入戰爭狀態或者斷交前的政治動作。
聯繫到舒爾茨前天演講中提到要大刀闊斧改革德國國防軍,他要讓德國國防軍從救災抗洪,抗疫情及維護公共安全職能轉變為維護歐洲秩序和安全的保障。
舒爾茨批評了德國柏林牆倒塌以來奉行的保守國防政策,他認為德國國防軍影響力遭到極大的削弱,德國是歐洲實力最強的國家,理應承擔保護歐洲的重任。
對於德國人在能源政治和國防安全上新動作,歐洲國家有沒有感到彷徨呢?
德國一直都是歐洲戰爭始作俑者,兩次世界大戰的發動者,沒有一次徹底反省過德國戰爭罪行本質。即使二戰後出台嚴格反納粹的法律和深刻教育體系改革,但是面對俄烏衝突重塑歐洲秩序,德國政治們為了眼前利益似乎沒有打算繼續維護德國和平國家的人設,德國準備復興自己的軍事影響力了。亞洲的日本與德國有同樣的想法。
1990年德國統一之際,聯邦德國啟動了去國有化的社會改革,聯邦、州、城市鄉鎮不同層次的國有企業都被放入聯邦託管局,聯邦組織相關部門進行審計,通過審計會的出企業估值,而後聯邦德國根據1990年6月17日通過、7月1日生效的《全民所有制企業的私有化和重組法》和《信託法》進行市場經濟私有化公開拍賣。
根據1990年初的估計,原東德的全民所有資產總值為13000億馬克。在私有化過程中,託管局的專家認識到,原東德國有資產的價值被高估了。由於許多企業設備陳舊,在拍賣之前必須進行必要的整頓。為了保證一定的就業位置,許多企業必須由託管局向買家提供一筆補貼,才能夠出賣掉。因此,實際全民資產最後是負值2100億馬克。
兩德完成融合建立市場經濟體制,這可以說是聯邦德國統一的經濟基礎,蘇聯對於兩德的統一保持默許狀態,戈爾巴喬夫也因此獲得挪威國王頒發的諾貝爾和平獎。
如今德國要將私有化的俄羅斯石油公司德國子公司收歸國有運營,聯邦德國給出的理由是國家安全,這個事情必然會走向司法程序和政治層面解決問題。
俄羅斯石油公司(Rosneft Oil),是俄羅斯最大的石油公司,成立於1995年9月29日,俄羅斯聯邦政府成立國有的開放式股份企業--俄羅斯石油公司。2012年10月22日,俄羅斯國有石油巨頭俄羅斯石油公司(Rosneft)宣布,已與英國石油公司和俄羅斯私人財團AAR達成協議,從兩個大股東手中各購買其所持俄羅斯第3大油企秋明-英國石油公司(TNK-BP)50%的股權。收購總額約為550億美元。收購完成後,俄羅斯石油公司的石油和天然氣產量將超過美國埃克森美孚,成為全球最大上市石油公司。
俄羅斯不會任由自己國家經濟支柱性企業遭到外國肆意財產侵佔,舒爾茨政府會為自己這個政治操作付出相應的代價,聯邦德國與俄羅斯對立已經進入白熱化階段,下一步如果經濟層面無法解決激化的矛盾,那麼軍事上和政治上較量就在所能免了。
上合組織成員國通過的關於能源供應鏈安全的宣言就是為了防止俄羅斯與西方國家對立而加劇世界能源供應鏈波動,印度和土耳其等廣大發展中國家都很關心這個問題。
綜合而言,德國舒爾茨政府是三黨聯合組建的執政聯盟政府,這個政府簽署的聯合執政協議在氣候變化和國家安全及外交立場多個領域已經被突破,嚴謹的德國人一旦不講規矩,那就會是俾斯麥或者希特勒。